• 肿胀麻醉下小切口皮下修剪配合开窗引流治疗腋臭临床效果
  • Clinical Effects of Removing of Subcutaneous Tissue Combined with Small Incision Drainage under Local Anesthesia in the Treatment of Axillary Bromhidrosis
    陈从柏  解为慈  李振刚
    CHEN Cong-bai, XIE Wei-ci, LI Zhen-gang
    作者单位: 431700  湖北  天门, 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Affiliations: Department of Burn and Plastic Surgery of The First People’ s Hospital of Tianmen City, Hubei Province 431700, China

    【 摘要】   目的  探讨肿胀麻醉下小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的疗效。 方法对 52 例腋臭患者采用肿胀麻醉下小切口皮下修剪术剪除部分真皮和脂肪组织, 结合微小切口开窗引流加压包扎处理术后区域。 结果52 例患者中痊愈 50 例 (96. 15% ) , 显效 2 例 (3. 85% ) , 没有出现皮下血肿、 感染、 皮瓣坏死的情况。 结论肿胀麻醉下小切口皮下修剪治疗腋臭疗效显著、 方法简单、 并发症少, 值得推广应用。
    【 关键词】   肿胀麻醉; 小切口; 腋臭
    【 标识符】   doi: 10. 3969 / j. issn. 1001-0726. 2011. 06. 005
    【 文章类型】   临床应用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removing of subcutaneous tissue combined with small incision drainage under local anesthesia in the treatment of axillary bromhidrosis. Methods 52 patients with axillary bromhidrosis were performed removing of subcutaneous tissue under local anesthesia to remove partial dermis and fatty tissues. And then the wounds were bandaged with pressure after drainage through small and micro- incisions resulting from Fenestration. Results Among the 52 patients, 50 ( 96. 15 % ) were cured, 2 ( 3. 85 % ) were apparently effective. No such complications as subcutaneous hematoma, infection and skin flap necrosis occurred. Conclusion Removing of subcutaneous tissue with small incision drainage under local anesthesia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 treating axillary bromhidrosi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easy operation and having few complications, and thus this approach deserves to be popularized widely.
    【 Key words】   Local anesthesia; Small incision; Axillary Bromhidrosis

            治疗腋臭的方法较多, 如局部外用药物, 皮下注射, 梭形切除或采用 “ Z” 形或 “ S” 形切口行腋臭皮下剥离术, 虽然避免了张力缝合带来的增生瘢痕, 但仍然存在较长切口, 影响美观。我们自2006年1月~ 2010年12月采用肿胀麻醉下小切口皮下修剪结合微小切口开窗引流治疗腋臭5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2例, 均为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门诊就诊治疗的腋臭患者, 男性20例, 女性32例。 年龄16岁 ~ 42岁, 平均 26岁。病程 3 ~ 28年, 均为双侧发病。 5例曾接受过激光、硬化剂治疗, 按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分为轻重两度, 以对面距离30cm裸露腋部能嗅到轻微臭味为轻度; 直接可闻及较大臭味为重度。本组 47例重度, 5例轻度。

    1. 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 双手上举置于脑后, 修剪腋毛, 用龙胆紫沿腋毛边缘标记, 常规消毒铺巾, 配制肿胀麻醉液 (0.05% 利多卡因加 1∶100万肾上腺素) ,进行局部肿胀麻醉, 每侧腋窝皮下注射肿胀液200 ml, 使局部肿胀变硬, 皮肤变白。 在腋后缘沿腋皱襞取 0.5 cm ~ 1 cm 的小切口, 术者右手持小直剪从切口伸入紧贴真皮下呈放射状向四周潜行锐性分离, 达到腋毛区边缘外 2 cm。分离时用左手食指用力将皮肤压向剪刀, 使剪刀紧贴真皮基地剪切, 将皮瓣上的脂肪连同部分真皮剪下, 祛除位于其中的大汗腺及毛囊, 成为游离的小碎块。切除后以盐水冲洗, 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 在所修剪的全厚皮上用 11号尖刀片戳口形成 2 mm ~ 5 mm 的多个微小切口, 每个微小切口间隔 1 cm ~ 2 cm, 使皮下渗液自然引流, 0 号丝线缝合腋后缘小切口, 在两侧置 3对打包缝线, 打包固定以压迫封闭死腔。横 8字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7d 拆除包堆并拆线( 见图 1-4) 。

    1. 3. 疗效标准
            术后6个月在未清洗条件下观察, 活动出汗后 30cm内未闻及异味为痊愈, 活动出汗后30cm内可闻及异味为显效, 活动出汗后30cm外可闻及异味但较术前轻为有效, 较术前无改变为无效。

    2. 结果.
            本组52例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无皮下血肿、无皮瓣坏死, 经过 6个月 ~ 24个月的随访, 痊愈50例 (96.15% ) , 显效 2例 (3.85% )。术后 6个月观察切口无明显痕迹。

    附: 典型病例
            患者孙某, 女, 22岁, 患者自 13岁开始出现腋窝多汗, 液臭, 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 曾先后进行了激光治疗和硬化剂注射治疗腋臭, 疗效不佳。 患者于 2009年7月12日来我院接受治疗, 在我科给予肿胀麻醉下小切口皮下修剪结合微小切口引流治疗, 术后腋臭痊愈, 随访 1 年腋臭无复发,手术部位无明显瘢痕, 患者非常满意。

    3. 讨论
    3. 1. 肿胀麻醉( TumescentAnesthesia) , 又称肿胀技术( Tumescenttechnique) , 肿胀麻醉最早由 Klein在 1987年提出, 又称“ 超量灌注麻醉” , 即将大量含肾上腺素及利多卡因的溶液灌注到皮下, 使皮下组织及其结构产生水肿、细胞组织间隙分离、压迫微小血管使之闭锁, 由此达到局部麻醉止痛、止血及分离组织的作用。肿胀麻醉自1987年被 Klein首先提出后,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完善, 近 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用于吸脂手术, 目前已成为脂肪抽吸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使术中出血甚少。

    3. 2.本手术的优点是通过极小的切口, 用小剪刀进行真皮下分离修剪并祛除部分真皮以达到治疗腋臭的目的。刘子健报道真皮内存在部分大汗腺, 祛除部分真皮可较好地预防术后复发。李菊我们的皮下修剪范围达到腋毛边缘外 2cm, 同样我们通过扩大修剪范围也较好地预防了术后
    复发。
    3. 3. 由于是采用皮下剥离修剪术, 难以在直视下结扎止血, 而采用肿胀麻醉术后, 可使术中出血甚少, 笔者采用开窗引流的方法, 不必放置引流条,术后不必换药,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3. 4. 包堆法加压包扎的优点是切除大汗腺后的皮肤相当于全厚皮片, 打包堆有利于皮片基底充分贴敷, 且术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有包扎牢固不易松动的特点, 有利于血液循环的建立, 避免皮肤坏死, 同时避免死腔血肿的形成。笔者所采用的肿胀麻醉下小切口皮下修剪配合开窗引流技术治疗腋臭, 对手术方法、麻醉及术后包扎均进行了改进,减少了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子健, 张明谏. 小切口皮下修剪治疗腋臭 [ J] . 天津医药, 2005, 3 (3) : 166.
    [2] 李菊妹, 刘小舒, 王屋金, 等. 腋臭手术范围与疗效相关性的 初步探讨 [ J]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5, 12 (3) : 239-240.
    [3] 秦鸿志, 朱丹彪, 龙晰. 微切口皮下剥离搔刮法治疗腋臭分析[ J] . 广西医药, 2006, 28 (5) : 737.

    ( 收稿日期: 201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