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烧伤整形科(050082) 孙志刚 齐顺贞 谷廷敏 林洪武
内容摘要 作者将牵引技术与皮肤移植术相结合,治疗3例小儿烧伤后遗的关节部位疤痕粘连挛缩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效果满意,较好地解决了关节功能恢复问题。
关键词 小儿 疤痕粘连 牵引
Abstract The authors used traction technique in combination with skin grafting for treating 3 cases of scar adhesive flexion deformity in limbs of children post burn. The results were very satisfactory. The functions of the joints recovered very well..
Key words Children scar adhesion traction
我们采用持续皮肤牵引加分次疤痕松解植皮的方法,修复3例肢体屈曲粘连畸形的小儿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一般资料
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7~10岁。烧伤后13~37个月。平均19.3个月。畸形部位:肘关节1例,100°屈曲畸形;膝部2例,屈曲90°和100°畸形。关节部正侧位x光片未见骨质明显改变。
二、手术方法
在疤痕部注射1∶20万“肾上腺素盐水至局部肿胀,在张力最大处横形切断疤痕,超越两侧正中线。在深筋膜层向切口上下钝性剥离,最大限度地松解疤痕。可见肱二头肌、半腱半膜肌和股二头肌腱短缩成弓型。术中手法复位,使关节屈曲程度减小,注意防止肌腱裸露和神经及血管的损伤。用两块皮片封闭切口上下方创面,中央部保留一条裂隙,上下部皮片分别打包加压包扎。中央裂隙用油纱条包扎”。
术后,肘部的牵拉使用前臂的皮肤牵引,膝关节者用下肢的皮肤牵引。牵引重量2~3kg,牵引期间,注意牵引部皮肤的护理。同时创面部正常换药。
三、结 果
经过1~1.5个月牵引,屈曲挛缩畸形矫正,关节伸直。在暴露的肉芽创面上游离植皮,封闭创面。经过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四、讨 论
大面积烧伤后多因自体皮源不足,早期多用点状植皮封闭创面,故而创面愈合后疤痕增生严重,兼以小儿抗挛缩能力差和不能主动功能锻炼,长期处于屈曲保护体位,肌腱、血管和神经挛缩成弓弦状。一次手术不能完全将关节伸直。若暴力复位,多会引起肌腱裸露、撕裂,甚至血管及神经的损伤。因缺乏皮瓣转移的条件,从而会影响创面的修复和关节的功能。作者在首次疤痕松解植皮后,予以肢体牵引方法,用持续的力量牵引肢体,使肌腱、血管、神经逐渐地拉长,避免了暴力牵拉的撕拉及疼痛。同时因牵引装置限制了小儿活动,小儿较好地配合治疗,植皮成活率亦高。此方法虽然需时较长,但效果切实,在无皮瓣转移条件时尤其适合。牵引期间应注意牵引部皮肤的观察与护理,并注意调整牵引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