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表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探索
  • IN VITRO HUMAN EPIDERMAL CELL CULTURE

    郭文平 冯德华 李牧尧

    赵荣枝 韩秀英

    (内容摘要)我院从1990年5月起开展了人表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对四种培养方法作了比较,根据我院条件饲养层法最适宜。同时对使用CO2孵箱和普通温箱培养作了对照,结果是两种温箱培养表皮细胞长成膜片的时间无明显差别。

    关键词:人表皮细胞体外培养饲养层

    以少量的自体皮肤及时覆盖大面积创面已成为烧伤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由于表皮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已能从小块皮肤经体外培养增殖成能够覆盖大面积III度创面的人表皮细胞膜片,以解决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自体皮源不足的问题。这项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普遍重视。我们参考了国内外的文献后,结合我院现有条件,对人表皮细胞的体外培养进行了探索,并培养成功,现报告如下:

    材料

    3个年龄组(幼年组、成人组和人胚)的健康人皮片;GH12A细胞系(自建);培养液(含10%新生牦牛血清的RPMll640,每升RPMll640中含青霉素10万u,链霉素10万u,胰岛素20矿,氢化考的松400ug,表皮生长因子(EGF)10ug,pH6.8~7);胰酶消化液,每升D—Hanks液中含胰酶堆, EDTA2Nal00mg。

    方法

    1.人表皮细胞的准备

    将手术中剩余的皮片放人合双抗的D—Hanks液中(青霉素1000u/ml、链霉素 ling/ml),储放在4℃冰箱内,一般放置2小时左右。接种前先依次在三个装有含双抗的D—Hanks液的平皿中漂洗。如果是全厚皮要将皮下脂肪除去,然后将皮片剪成2cm2的小片放入胰酶消化液中,37℃消化30~60分钟(视皮片的厚薄而定,必要时还可二次消化)。将消化后的皮片的表皮层与真皮层分开。

    2.接种:

    以四种不同的方法接种

    1)组织块法:将表皮层剪成lmm2大小的碎块,点种在25ml小方瓶的底面,排列密度要大。然后将瓶翻转,加入培养液(我们使用RPMll640,中含抗生素、胰岛素、氢化考的松,表皮生长因子)。培养瓶在37℃反置3个小时后再把瓶正过来,使组织浸在培养液中。在培养初期要避免移动,以防止组织块脱落。

    2)细胞悬液直接培养法:将表皮皮片剪碎再放入原有的胰酶中,吹打分散,然后2000转/分离心20分钟,弃去上清液,加入培养液,吹打成表皮细胞悬液。悬液可作细胞计数,作为估计接种量的依据。细胞悬液被分装在小方瓶内,每25ml小方瓶的接种量不少于106。补足培养液使每瓶在4ml左右。

    3)载体法:为使培养的细胞膜片提取方便,我们使用肾透析用的半透膜做为载体。半透膜事先固定在培养瓶内,然后按上述方法将表皮细胞悬液接种在半透膜上。

    4)饲养层培养法:应用我室1985年建立的GH12A细胞[1]作为饲养层细胞。

    ①细胞的准备:GH12A细胞传代后4天,一般密度达105~106/瓶,这时换液,用Co6030000rad照射(或用丝裂霉素2ug处理24小时),再置37C继续培养24~48小时。

    ②表皮细胞接种:取上述GH12A细胞,弃去原培养液,加入表皮细胞悬液,接种密度同前。或将GH12A细胞消化后与表皮细胞混合接种。

    3.培养

    用四种方法接种的表皮细胞置普通恒温箱或5%CO2孵箱中37℃恒温培养,48小时后换液。 开始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以后每隔2天换液一次。并记录生长情况。

    结果

    一、四种接种方式表皮细胞生长情况的比较:

    1.组织块法:组织块不易贴壁。仅有30%左右,其余则漂浮,48小时后,组织块周围仅有少量表皮细胞游离出来。10天后,组织块边缘伸出一些小片。20天后小片有所增大,但组织块之间相距较远,小片扩增慢,很难汇成单层。

    2.细胞悬液直接培养法:48小时后,镜下可见密集的单个细胞,但多数随培养液晃动,第一次换液后细胞密度就减少一半。待全部悬浮细胞随换液弃去后,剩下的贴壁细胞只占接种细胞的10~20O。10天后贴壁细胞呈集落生长,由单个细胞变为细胞簇。20天后,镜下见到一个个小的细胞膜片,一个月后仍未长满单层。

    3.载体法:在此法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半透膜在瓶内不易固定,常随培养液晃动飘起。以后改为先用少许小牛血清使半透膜贴于瓶底,再高压消毒培养瓶,使半透膜得以固定。然而表皮细胞在半透膜上的贴壁率依然较低,与玻璃表面相比,半透膜表面更光滑,贴壁长成的细胞膜片在换液和观察过程中随培养液晃动而脱落。镜下见小膜片边缘翻起,静置时又贴上,如此反复,影响细胞生长。

    4.饲养层培养法:人表皮细胞接种在饲细胞上,24小时后表皮细胞贴在成纤维细胞形成的网架上,并沿其生长,很快进入对数生长期。细胞集落不断向四面扩展,与周围集落相连接。先是在网架上,然后伸向网眼。集落中心不断增厚,呈复层生长方式,镜下观察约有5至7层之厚,最后互相融合成一片。平均2周到3周长满瓶底。肉眼可见瓶底有一层白膜。

    人表皮细胞与消化成细胞悬液的GH12A细胞混合接种者,表皮细胞与饲细胞共同贴壁,饲细胞经动Co60照射后再贴壁、生长能力不及从前,接种后密度不高,大量的表皮细胞挤在一起贴在密度不高的饲细胞上,呈集落状生长,长成较厚的复层。但向四周扩展较慢,助天后长成一个个的皮丘,肉眼可见到一个个白色颗粒,一个月后许多表皮细胞和饲细胞一起脱落。

    二、来源于不同年龄组的表皮细胞生长情况比较:

    来源于各年龄组(人胚、幼年、成人)的皮片都能在贴壁后很块生长,生长的优劣取决于接种方法和接种密度。用饲养层培养法时,与饲细胞的密度相关。因为它直接影响表皮细胞的贴壁率。一例来自5岁男孩的表皮接种在长成的饲细胞上,11天长满单层。这一速度超过了人胚皮及成人表皮。根据文献的报告,表皮细胞长满单层的时间与年龄组有关,但在具体情况下很难将其它影响因素控制到完全相同,而单纯就年龄组进行比较。

    讨论

    早在70年代中期,人表皮细胞培养方法就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Freemann等(2)以猪皮为支持物改进了皮块培养法;Green等(3)在人角质细胞培养中提出了用3T3细胞或其它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的培养方法。并进行了人表皮细胞的培养。在他后来的报告中指出应用饲养层细胞的优越性:一是表皮细胞可以传代;二是饲细胞类似表皮细胞的基底细胞,有利于表皮细胞增殖,并可以保持分化状态;三是可以抑制与表皮细胞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混杂生长; 四是表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不发生改变。应用Green的方法,麻省中心医院Gallico等[4] 1984年将培养的表皮细胞自体移植给2例大面积烧伤的儿童,取得了成功。到了80年代中期,又有许多表皮培养成功并用于临床的报告[5]。

    国内第三军医大学最先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赵雄飞等[6]采用了带有真皮层的组织块培养法。上海烧伤研究所的李映月[7]使用三种培养方法均获成功,并对比了各自的利弊。

    在我们应用的四种培养方法中,前三种都不理想,唯饲养层方法满意,长成单层时间短。结合我们的实践体会,就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不加支持物的培养方法效果不佳的原因:

    表皮细胞是分化程度较高的细胞,在体内与真皮及皮下组织形成依赖关系,从中获取营养生长刺激物。而在我们的培养方法中已将表皮与真皮分开,这就破坏了依从关系,在塑料和玻璃器皿表面很难贴附,影响了表皮细胞的生长。文献中报告的组织块法都没有把表皮、真皮分开,这可能是他们成功的原因。我们也曾用白鼠全皮培养获得成功,但成纤维细胞生长很难控制。为了避免这一麻烦,我们一开始就撕弃真皮层,文献中也有单独表皮培养成功的报导。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表皮细胞直接培养方法不能奏效呢?我们将自己的培养条件与上述作者报告的条件相比较,也有不少差别,例如使用的培养基不同,大多数作者采用的是MEM或DMEM培养液,增添了包括表皮生长因子(进口)和霍乱毒素等附加成份。这些培养液中钙离子的浓度较为合适。此外还有专为表皮培养而设计的MCDB153培养液,钙离子浓度为0.3mM。我们根据现有条件只用了RPMll640,可能也是表皮贴壁率低,生长慢的原因之一。

    二、饲养层培养方法的评价:

    Green对饲细胞培养方法所提的几条优点,在我们的实践中已得到证实。李映月也认为表皮细胞接种在3T3细胞滋养层上接种密度低,生长稳定,传代多至第六代。它的主要缺点是培养程序比较麻烦,饲细胞又是异种细胞,所产生的异种蛋白可能会在移植后产生不良反应[8]。就前一条来说,GH12A细胞是自建细胞,生长特性都较熟悉,培养起来并不麻烦;而后一条国外既然已有成功的报告,说明影响不会太大。

    我们认为应用饲细胞作支持物的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对培养基,培养器皿,培养环境的要求都不高。掌握的好,可以较快地长满单层,及时用于移植。更适于条件较差的地方。

    对以上四种培养方法,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同时使用CO2孵箱和普通温箱,在其它条件相同 的情况下,使用CO2孵箱培养和使用普通恒温箱作培养对表皮细胞的生长没有多大影响。当然使用普通温箱作培养更经济,也便于普及。

    表皮细胞培养技术还在不断更新。如Pittelkow等[9]将表皮细胞培养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用无血清培养基,使表皮细胞获得大量增殖;第二步加入血清刺激表皮细胞分化,使表皮细胞的质和量都达到要求。另外,新的更接近皮肤天然结构的培养和构建方法正在形成。如尸体皮加培养的自体表皮细胞联合移植的应用,以不同支持物培养细胞的应用,以及角质细胞培养方法的变更[10]。

    参考文献

    1.李牧尧等,灰白鼠细胞系的建立及部分生物学特征的观察,新疆医学院学报1988;if(l): 7

    2.Freemann AE,et al.Growth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skin epithelial cell Cul- ture sin vitro.J Invest Derml976;12:352

    3. Green H, et al.Growth of cultured human epldermal cells into multiple eplthelia suitable for gfofting.Proc Nat Acad Set 1979. 76:5665

    4.Gallico GG.et al.Permanent coverage of large burn wounds witn autologous cultured human epithelium New Engl J Med l984.311:448

    5.Michael RM.et al grafting of cultured Allogenelc Epidermis on Second-and Third-degree Burn Wounds on 26 Patients.J.Trama 1986.26:955

    6.赵雄飞等。人上皮细胞培养及其初步试用于创面。中华外科杂志1985,23:297

    7.李映月等,人体表皮细胞培养和移植,上海医学 1988, 11: 249

    8.方之扬主编。烧伤理论与实践,第一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16~422

    9. Pittelkow MR;et al New techniques for them vltro culture of human skin karatlnocytCs and perspectives on their use for grafting of patients with exterslve burns Mayo Clin Proc 1986;61:771

    10. Phillips TJ,培养皮肤移植,国外医学一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89(3):137

    作者单位:新疆医学院一附院烧伤科

    新疆医学院生物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