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ICAL ANALYSIS OF 1003 CASES OF BURN TREATED WITH MOIST EXPOSED THERAPY
赵俊祥 杨国明 李天宁 王培生 王合珍 杨丙厚 林海兵 王金萍 张凌
(内容摘要)本文系我中心1987年12月~1900年10月采用湿润暴露疗法总结收治住院烧伤患者1003例,其中最大面积2%,最小面积2%,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一个月,大面积烧伤104例,特大面积7例。发病年龄以婴儿期、学龄前期、青壮年期为主,占总例数的80.67%。烧伤面积以削、面积为主,占总例数的76.47%。烧伤深度以深II度为主,占总例数的40.88%。烧伤严重程度随程度加重而数量减少。分布数量以轻、中、重度为主。创面愈合时间,除深III度外均较传统疗法提前6~10天。深III度创面1990年配合植皮术后其修复时间明显缩短7~12天。另外,根据湿疗法的特点提出了不同深度创面的正确处理方法,以及在大面积烧伤创面处理过程中注意全身治疗。提出将休克放在首位,并提供相对隔离环境,营养支持疗法要早,合并症以预防为主,只有注意好以上几条,方能保证大面积烧伤的治疗成功。
我中心自1989年12月至1990年10月,应用湿润暴露疗法收治住院烧伤患者1003例,其中男749例,女254例,新鲜无污染284例,非新鲜伤719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4个月,最大面积98%,最小面积2%。受伤原因为热力伤895例,电击伤13例,酸碱烧伤35例,化学制剂烧伤力例,沥青烧伤9例。治疗情况:1003例中(包括大面积104例,特大面积7例)治愈977例,治愈率97.41%,死亡26人, 死亡率2.59%。
临床资料
一、年龄分布
![]() |
最深度来计算),如同时有深II度和浅II度,则以深II度计算,以便于观察愈合日数,并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数。
![]() |
烧伤严重程度分布是按上海烧伤会议分类法制定的。
五、治疗及预后
(一)创面治疗及愈合时间分析:
创面处理全部采用1‰新洁尔灭清创,面积不大,生命体征平稳,伤后立即进行清创,共计468例,占总例数46.66%。对面积较大或全身情况较差,生命体征不平稳,尤以出现休克者,多采用先抗休克,待平稳后简单清创(多在伤后l—2日)共计456例,占45.46%。对人院时创面污染严重者,在门诊清创室彻底清创后入院,共计79例,占7.88%。
清创原则,水泡腐皮污染严重或完全脱落者,全部清除,已有污染但不严重或没有完全脱落者部分清除,共计545例,占总数54.34%,感染92例,感染率16.88%。没有污染或污染很轻,水泡皮完整者458例,只用低引流放水,感染能例,感染率13.54%。可见没有去掉腐皮和没有污染的创面感染明显降低。
![]() |
从表V看出感染率和愈合天数随创面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浅度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感染率也明显减少。
(二)全身治疗与休克、败血症、营养不良的关系:
1.抗休克:成人烧伤面积>20%;小儿烧伤面积10%以上,以深II度III度伤为主共517例,抗休克治疗387例,其中发生休克78例,发生率为20.15%,未抗休克130例,发生休克52例,发生率40%(注:未抗休克130例面积偏小)。统计学处理P值<0.01,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抗休克治疗发生休克明显减少。
2.全身抗感染与败血症:对成人烧伤面积 >20%,小儿烧伤面积>10%。Ⅱ、Ⅲ度伤引7例,全身抗感染治疗482例,发生败血症66 例,发生率为13.69%,全身未用抗生素治疗35例,其中发生败血症者52例,发生率为40%。(注:全身未用抗生素者面积偏小)。统计学处理P值<0.05,有显著差异。抗感染治疗仍是防治败血症的根本措施。
3.支持疗法与营养不良:凡正规支持疗法(包括静脉给全血、蛋白、血浆、合理饮食)100 例,发生营养不良者8例,占8%,未进行正规疗法100例,发生营养不良者28例,占28%, 统计学处理P值<0、01,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两组选择病例面积相近似20—60%),检查指标以体重下降20%,红血蛋白低于90g/L,免疫球蛋白低下,血浆白蛋白30g/L以下。
1003例住院烧伤病人,痊愈出院977例,死亡26例,死亡率为2.59%。死亡病例面积最大为98%,其中III度伤占21%,死亡病例中平均面积为68.72%,均以深II度和III度为主。死亡原因如下:①呼吸道烧伤直接窒息死亡3例,最早4日,最晚22日,大部分在12日左右名死于休克者6例,其中4例是延迟性休克,均在5日内死亡。③应激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9例多出现在伤后8—13天。④败血症合并多脏器衰竭死亡8例,死亡于伤后15-23天。
六、治疗分析
![]() |
讨论
湿润暴露疗法系徐荣祥教授根据中医中药理论结合西医学的生理、病理、药理及外科烧伤理论创制的一种新的药物及治疗方法。在我中心两年十个月广泛应用,取得很大进展,目前已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同深度面积烧伤患者。通过1003例住院烧伤患者的临床观察,从发病年龄上看,可出现四个高峰,即婴儿期、学龄前期、青年期、壮年期,占烧伤总数的76.47%,前二组与好活动,好奇心强及运行不灵活有关,后两组是社会的劳动者,劳动强度大,受伤机会多,加之劳动保护措施不当,防火知识缺乏有关。从烧伤面积分布观察,以中小面积为多810例,占总数的80.76%。从烧伤深度平均愈合天数观察较传统疗法明显提高。临床烧伤学指出浅H度一般要两周愈合,本组病例为9.89天,深II度在3~4周愈合,本组浅型15.76天,深型22.32天;分别提前1周愈合。III度创面完全靠植皮愈合时间,虽较本组为早,但往往留有残余创面而且处理很棘手,残废率也高。本组见度愈合之日早已表明无残余创面存在、功能良好。从烧伤严重程度分布可见小儿、成人以轻度、中度、重度占比例较大。从创面感染率分析可以看出较平疗法明显下降,但湿疗法的感染随创面加深而增加。深II度感染率万%比浅II度感染率的4.3%增加30.7%。可见深度创面的湿法处理有待进一步总结经验减少感染率。从烧伤深度分析可见深II度所占比例最大410例,占40.88%。因此深II度创面处理仍为温疗法的最佳适应症。但处理方法不当感染率会明显上升,愈合天数也就随之延长。
一、及时无损伤处理创面
浅II度烧伤创面处理目的主要是清除致伤物质,保持创面清洁不受污染,减轻疼痛,促进上皮愈合。湿疗法要求换药勤,涂药薄,手法轻、周边净,方能达到目的,确保7~8口愈合。 深II度烧伤创面处理目的是救活瘀滞带组织,保留残存上皮,促进愈合,减少疤痕。湿疗 法要求保持湿润度,防止感染,换药两头少、中间勤、涂药薄、手法轻、周边干净,方能达到目的,确保4~20天创面表皮化愈合。
III度创面处理目的是不损伤正常组织,尽快去掉坏死组织,早期形成肉芽创面,及时植皮消灭创面,以减少残废。湿疗法要求保护创面湿润,药刀结合,尽早有计划分批分层切除表层坏死组织,使创面早期液化,温湿度达不到者要想办法,否则液化不能正常进行。方法合理才能保证7~10天液化,13~18天肉芽形成而后植皮。22~25天创面封闭愈合不留残存创面。
二、相对地平稳渡过休克
湿疗法中,抗休克治疗也是必经的一关,但补液的数量、质量以及尿量,心率等检测指标, 不能硬搬传统疗法。本中心的体会是:(l)成人烧伤面积>20%,小儿烧伤面积>10%,必须正规抗休克治疗。(2)抗休克必须在相对保暖情况下进行(温度28~32C)。(3)先抗休克后清创,抗休克宜快不宜晚。(4)延迟性休克加快补液并以胶体为主。(4)定质量参考传统公式实际执行,根据生命体征指标及尿量情况(成人 P<120次/分,R<25次/分,BP19/12kPa~12/18kPa之间),尿量每小时50~80ml,调整后的量与速度一般要低于传统补液公式。(6)改善微循环贯彻始终。以上六条措施掌握得好,休克渡过就比较平稳,后续治疗也就有保证,创面也不会加深。
三、提供相对隔离环境
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来说,要提供相对隔离环境,包括人、物品和房间,因为创面大,湿疗法要求每一创面都保持一定温湿度,即避免干燥损伤创面,也避免过湿浸渍创面,具体隔离措施可参照各地条件而定。
四、营养支特疗法宜早给为好
中面积和大面积烧伤营养支持疗法一定要考虑,而且早给为好,静脉支持疗法伤后即给(包 括血浆、全血蛋白和氨基酸):口服支持等第三天开始,保证热卡和蛋白足量,并根据体重,以保证Hb免疫球蛋白,总蛋白为准则。
五、合并症以预防为主
烧伤合并症多见已众所周知,尤其是大面积烧伤。因为合并症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26例死亡患者有23例死于合并症,可见合并症的死亡率较高,因此应提倡预防为主,早期发现并主动采取合理措施,以减少死亡。
(此文在全国第二届烧伤创疡学术会议上宣读)
作者单位:中国烧伤创疡南阳科技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