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ISHOCK STAGE TREATMENT OF BURN PATIENT WITH MOIST EXPOSED THERAPY
李逢春 杨昌平
[内容摘要]作者自1989年5月至1992年5月采用湿润暴露疗法治疗中、重度烧伤110例,在休克期补液过程中,为避免出现输液量过多,未能按传统干燥疗法输液。作者根据110例输液经验,初步总结输液公式如下:
输液量及胶晶体比例:
一、成人补液公式:
补液量=面积/体重X1.2ml;加基础水分1500ml。
l、胶体=面积X体重XO.7ml
2、晶体=面积X体重 X 0.5ml。
二、小儿补液公式:
补液量=面积X体重 X1.5ml, 加基础水分50~70ml。
胶晶体比例为1:1.5
我院自1989年5月至1992年5月,采用湿润暴露疗法治疗中、重度烧伤110例,按照我们在临床纠正休克期和补液方案,能顺利地渡过休克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烧伤休克期主要是大量的体液丢失,其次是疼痛所致。虽然MEBO能阻止烧伤创面的部分水分蒸发丢失,但仍有部分体液丢失而出现休克。因此本疗法在纠正休克补液方面则不能按照干性疗法的常规补液公式计算,否则会出现补液量过多。我们通过应用湿暴疗法治疗110例烧伤患者,初步总结出下列补液计算公式:
一、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10例患者,成人组49例,儿童组61例,烧伤深度中浅II度37例,深II度51例,III度22例,烧伤最小面积18%,最大面积61%。
二、补液量的计算及肢晶体的分配
(一)成人补液公式:
补液量=面积X体重 X1.2ml(常数),加基础水分1500ml。
1、胶体=面积X体重X0.7ml
2、晶体=面积X体重 X 0.5ml。
(二)、小儿补液公式:
补液量=面积X体重X1.5ml(常数)加基础水分50~70ml。
儿童胶晶体比例为1:1.5
成人胶体一般选择新鲜血浆、全血、代血浆、右旋糖酐,小儿以全血,血浆为主。
三、如何掌握补液量:
(一)、烧伤后补液分配:在伤后第一个24小时的前8个小时补入液体总量的1/3或1/2量,继后16个小时再输完剩余的2/3或1/2量。
(二)、补液的速度及量的掌握:要根据每小时尿量进行调整。成人尿量不少于30~50ml/小时,小儿不低于20~30ml/小时。少于这个指标说明液体量不足,要加快补液的速度,如超出这个指标一定要减慢或减少液体量,但要注意是否存在肾脏疾患。具体观察指标有尿比重在1.010~1.020之间,心率要求在100次/分以下,无口渴,末端肢体温暖,中心静脉压[8~12厘米水柱〕,根据上述指标来调节液体的速度及液体量。
(三)补液的途径及液路的保护:采用静脉补液时要保证有一个很好的静脉通道,一般宜采用大隐静脉切开,或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穿刺点宜每日换药一次或者用酒精棉球保护入口的周围,经创面保留置管长达3—5天,不经创面5—7天,最长可以保留9—11天,未发现导管败血症。
四、讨论
目前湿暴疗法在烧伤界占有领先地位,我们通过几年来的临床治疗体会到,MEBO治疗烧伤创面具有满意的疗效,其优点:止痛效果好,抗感染力强,治疗深Ⅱ度创面可以减少疤痕形成,已在国际上受到同道们的重视。在临床上虽然创面用药比较得当,但相应的补液措施仍未有规范化及常规化。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初步总结出与干性疗法不同的,实用于湿润暴露疗法的一种补液方法。我们根据此法补液公式,在补液过程中没有发生过明显的水过量而造成的肺、脑水肿,能使患者平稳地渡过休克期。根据上述补液公式,再结合观察临床症状,能够正确掌握液体量。我们的观察内容有:(1)观察每小时尿量尤为重要,成人不低于30ml/小时,小儿不少于20ml/小时,不得低于以上的数字,或有明显的口渴末梢循环不良,躁动不安等。如果成人尿量超过100ml/小时,小儿超过50ml/小时,特别是小儿出现抽搐,嗜睡类似脑水肿的症状,肺部有湿罗音及痰液增多,提示补液有过量的可能,要及早采取措施减少液量,减慢补液速度,利尿,必要时用20%甘露醇脱水,防止脑水肿的出现。配合检查生化,是否有低钠,低钙等电解质紊乱等。(2)排除肾脏疾患,除休克引起的肾衰多尿及少尿期,再检查尿比重,结合临床症状及体症而确定。(3)MEBO能减少水分蒸发,固MEBO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1],补液要比传统干疗法补液要少。(4)休克期抗菌素的应用。烧伤初期属于休克期。这个期主要是预防性的用药,采用一般性的抗菌素,如青霉素或庆大霉素[后者小儿要慎用防止对肾脏的损伤〕。休克期过后进入回收期即感染期来临,应改用头孢类抗菌素,量不宜过大。
作者单位:解放军322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