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RATHIN SKIN FLAP FOR REPAIRING HAND WOUND SKIN DEFECT AND SCAR CONTRACTURE DEFORMITY
杨 东 刘秀峰 金福儒 王明辉 陶红旗
[内容摘要]含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是近年来在整复外科中发展起来的新型皮瓣,具有手术简便、易成活、外观美、质地软、不臃肿、断蒂时间早等优点,已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临床。我科自1988年以来,应用腹部含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修复手外伤皮肤缺损及手病痕挛缩畸形比例,成活率为100%,效果显著。
临床资料
一般情况:本组病例男30人、女24人,年龄在5~45岁之间,机械损伤32例,烧伤晚期功能修复15例,电击伤7例。病例分类:手严重毁损8例(8只手),瘢痕挛缩畸形(爪形手)15例(15只手),手指皮肤撕脱24例(35个手指),电击伤7例(7只手)。应用皮瓣大小范围,25X8cm12块,16X8cm8块,13X6cm7块,10X4cm38块。
手术方法
1、受区处理:有关瘢痕等原因引起的手部畸形整复,受区只需按常规方法进行。手外伤的修复,术前用1:5000洗必泰液浸泡3遍,每次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清创中剪除失去生机和污染的组织,尽可能多保留有生机出血活跃的组织,对有血管、神经、 肌健、骨及关节损伤的同时给予修复。
2、皮瓣的设计:设计的皮瓣要比缺损区面积大10~15%肝才能覆盖术区,张力不能过大松紧度要适宜,皮瓣蒂最好在血管走行的近心端。皮瓣长宽比例可设计2~3:l。我们还根据受区缺损情况和皮肤缺损范围,部分病例采用双蒂皮瓣,远端锯齿状皮瓣,使有足够的血液供给,保障皮瓣的成活率。
3、皮瓣制备:按设计皮瓣,常规切取“厚皮瓣”,翻转皮瓣后,修剪脂肪组织,显露真皮下血管网,一般保留脂肪组织3rum为宜。注意保护真皮下血管网不受损伤。根据受区不同部位组织缺损多少,有无血管、神经、肌腱、骨骼等组织暴露等情况,可适当多保留一些脂肪组织使组织结构合理并得到良好的覆盖。
4、皮瓣与受区的结合:皮瓣要保持有一定张力,才能和受区紧贴,不留死腔,这样有助于创面和皮瓣间毛细血管连接和静脉回流。术后适当加压包扎。
5、供瓣区处理:一般均能拉拢缝合,若皮瓣过大可行游离植皮或以旋转推进皮瓣封闭。
6、断蒂时间:术后皮瓣成活良好,创缘已基本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夹蒂试验,皮瓣远端血运良好。一般3~7天即可断蒂。
讨论
1、关于皮瓣的选择:一般范围较小的手部瘢痕和损伤范围不大,皮肤缺损较少的手外伤,应用常规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即可修复。但遇有瘢痕较大,并波及到第一指间关节。损伤较为严重,皮肤缺损面积较大的手外伤,往往需要采用双蒂或远端锯齿状皮瓣,行一次性分指术。因双蒂皮瓣比单蒂皮瓣血供更为充足,远端锯齿状皮瓣与创面和创缘接触面积相对扩大,增加了毛细血管和静脉连接,保证血供,有利于创面和创缘血循环重建。如本组有2例电击伤致掌心瘢痕挛缩,2~5指向掌。已屈曲,应用双蒂皮瓣,一次进行分指术,同时开大虎口,皮瓣成活良好。两例烧伤晚期瘢痕挛缩(爪形手)用腹部含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的远端锯齿状皮瓣修复整个手背至第一指间关节,皮瓣8X25cm,行一次分指术,术后7天断蒂,皮瓣成活良好。
2、关于断蒂时机:含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因显露并保留了完整的真皮下血管网[1],使密集丰富的血管网与受区基底部以及创缘接触,断端口径大小相近的血管相互吻合,术后血运重建迅速。含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术后3天大部分区域血循环重建。本组队例中,断蒂时间最早为3天,其中3~5天断蒂24例,6~8天断蒂25例,8~10天断蒂5例。9~10天断蒂病例中,有2例因受区边缘有部分瘢痕组织血运差,为确保成活,推迟断蒂。余均为手术室及时安排手术有困难,而推迟断蒂时间。但平均断蒂时间仍为7天。
3、抗感染能力强:本组有32例为急性手外伤,创面污染严重,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应用腹部超薄皮瓣修复。因剪除了大部分脂肪组织,减少了脂肪液化导致的感染机会,加之皮瓣自身的血液循环充足,提高了抗感染能力。
4、修复效果好:含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因完整保护了真皮层,仅留一层极薄的脂肪组织,使移植术后的皮肤保持了很好的柔软度、弹性与光泽,愈后不臃肿[2],克服了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后灶性坏死、花斑、色素沉着等缺点,又避免了游离皮瓣愈后过于臃肿之弊。手术方法简单,应用范围广,修复效果好。
参考文献
1、孙永华等:含真皮下血管网超薄随意皮瓣的血运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1年(7)1:8
2、陈宗基等: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皮肤游离移植术,临床应用和机理探讨。中华外科杂志,1982年(20)55:2
作者单位:解放军209医院烧伤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