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ICRO-MECHANISM OF THE ACTION OF MEBO
杜怀恩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MEBO的主要化学成分,β-谷昌醇和黄柏内酯等分子结构,胶体性质,简述了MEBO治疗烧伤作用的微观理论。MEBO对细菌的选择性吸附作用,对创面的湿润作用,以及主动引流作用,都与其胶体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药物中分子与分子之间的吸附作用, 药物与创面物质间分子的吸咐与排斥作用都是分子间力的表现。以各种化学键的强弱来体现药物的具体作用,从而使MEBO以科学的姿态去占领市场,让更多的人理解而应用它,以便为人类造福。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 增溶作用 润湿作用 铺展 氢键 疏水键 配位键 范德华力 络合作用 赋形剂
MEBO的主要成分为β-谷自醇、黄柏内酯、蜂蜡、植物油等。它的作用机理,徐荣祥教授从宏观的角度在《烧伤创疡医学总论(一)》[1]冲已阐述,这里不再重复,本文所探讨的是MEBO作用机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利用《胶体化学》的观点,研究它为什么能具有一套完整的治疗烧伤创疡的理论体系,并能发挥其独到的药理作用。
第一,从MEBO的整体看,它是一种由多种化合物分子组成的有机混合物,具有熔点低,表面活性高,吸附力强的特点。
第二,MEBO主要成分中的β一谷甾醇、黄柏内酯、植物油都是表面活性剂,这是MEBO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根据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它们都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结构式如下:(基本结构)
![]() |
这类表面活性在水中不能电离,其亲水基主要是由一定数量的羟基(一OH)或酯键(一O一)构成,由于这些含氧基团在水中不是离子状态,所以比较稳定,因而MEBO对创面无刺激性。按表面活性剂分子来说,它们是由亲水极性基团和亲油性非极性基因构成,亲水基是易溶于水或易被水所润湿的原子或原子团,而亲油基为有机碳氢链或碳氢环[2]。
第三,表面活性剂具有(一)增溶作用,例如,煤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仅有3%,但在肥皂溶液中却能增溶至50%左右,肥皂就是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增溶剂。MEBO中的β一谷甾醇和黄柏内酯就具有较强的增溶作用,植物油的增溶作用较差,它的作用在于做为赋形剂能使蜂蜡等基质易被水润湿,而烧伤等创面的水分、组织胺、酶、变性蛋白质之类的东西是被增溶的物质。(二)润湿作用[3],用水润湿固体时,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表面活性剂,就会显著改善水对固体的铺展或渗透效果。机体创面的渗出液对MEBO中的基质蜂蜡几乎不润湿,正是由于MEBO中的植物油的存在和β一谷甾醇,黄柏内酯的共存才使创面的水分,组织胺等润湿MEBO的基质透过蜡层进入药物液化层。这就是主动引流作用的根本原因。
第四,由于表面活性剂β一谷甾醇、黄柏内酯属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它对水溶性物质的吸附靠的是氢键、配位键、范德华力;而基质与创面的结合或基质分子之间的结合靠的是疏水键[4]与范德华力。表面活性剂是使水溶性成分进入药液,基质则有一定的疏水作用,这两种作用力大小几乎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烧伤创面上。所以,能使创面润湿而不浸渍,使组织内环境维持相对平衡。(见下图)
总之,MEBO以其独特的组成与剂型决定了它具有一般药物及一般剂型所达不到的功效。有的临床医师,如:四川省贡市四医院的罗利达同志认为:MEBO遇酸则碱,遇碱则酸,并有络合作用,给人们以神秘的色彩。其实不然,MEBO中的有效成分并不具备缓冲溶液的性质,因为它们都不发生电离,所以,不能形成接收或放出质子的共轭酸或共轭碱;至于MEBO的络合作用,我们认为是黄柏内酯或β一谷甾醇的某些基因能以化学键的形式与细菌细胞膜中的胆固醇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而已,这也是黄柏内酯和β一谷甾醇在其它制剂中发挥消炎作用的原因。本文便以吸附与被吸附的理论简述了MEBO的这种作用。至于有的科学工作者对MEBO做细菌敏感试验,发现MEBO使多数菌株,如大肠杆菌,金葡菌并不敏感。而对MEBO治愈烧伤创面无一例感染的现象如何解释呢?其原因就在于MEBO并不能直接杀菌,而是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和MEBO中的基质对创面的保护作用。
以上是我对MEBO作用机理粗浅的认识,相信MEBO一定会被更多的人理解并扩大应用范围,给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l)徐荣祥: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89,l;l
(2)山东医科大学物化教研室:胶体化学;1989; 59—60
(3)山东医科大学物化教研室:胶体化学;1989;69
(4)陈琼华: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1
![]() |
作者单位:山东聊城地区汽车运输公司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