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烧伤病人门诊治疗体会
  • EXPERIENCE IN TREATING BURNS AT OUTPATIENT DEPARTMENT

    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 刘战平 葛玉枝

    〖内容摘要〗本文报道了笔者对烧伤病人的门诊治疗方法、用药注意事项及饮食宜忌等,对临床中出现的渗出期瘀滞带组织微血栓形成和液化期创面出现的"干湿不均"现象等进行了探讨,指出烧伤早期创面处理至关重要;渗出期创面进展顺利与否直接影响着液化期创面的修复和创面的愈合,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烧伤湿润暴露疗法 门诊治疗

    烧伤湿润暴露疗法(MEBT)及湿润烧伤膏(MEBO)在全国普及推广以来,为许多烧伤患者解除了痛苦。通过临床观察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干燥包扎疗法,而且使用方便,无任何毒副作用,使许多经济条件较差的病人免受高额的住院费用之苦。但是,如果处理方法不当或者用药注意事项没给病人交待清楚,临床上很可能会招致感染,加重烧伤程度,加重患者痛苦,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所以即便是好的药品好的方法,如果应用不当也是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的。

    一般来说,门诊接诊的大多是小面积烧烫伤病员,或者是经济条件较差而不愿住院的病员,如果是大面积烧伤病员就必须住院以配合输液抗休克等措施治疗。五年多来,我们通过对烧伤病人的门诊治疗情况,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下面就烧伤病人的门诊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谈点粗浅的体会,共与同道磋商,以利病人治疗.

    一、 治疗方法

    1. 渗出期:采用MEBT治疗者可每6-8小时换药一次,或采用湿润暴露疗法即以单层绷带或纱布减压包扎,可8-12小时换药一次;在严寒的冬季或不配合治疗的患儿可行湿润包扎疗法即以多层绷带或纱布减压包扎治疗,每8-12小时换药一次,这样可防止药物被不慎刮掉。行半暴露和包扎疗法的可适当多涂些药物以免创面缺药,导致创面干燥加深或增加感染的机会。对水疱型创面要低位剪破水疱放液,前3-5天内必须保留疱皮,因为烧伤早期疱皮虽与皮下组织分离,但仍有保护瘀滞带组织、预防微血栓形成的作用,如果将其揭掉会因空气的刺激而加速微血栓形成、促进瘀滞组织的进行性坏死,对创面修复不利。如果前3-5天内见疱皮逐渐变暗紫,透过疱皮可见真皮组织有微血栓形成,甚者见疱皮下有瘀血点或瘀血斑,应立即去除疱皮,而不可拘泥于说明书上说的"前4天内不要将疱皮去掉。"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创面长时间缺药所造成。追问病人,常常发现有的病员因吝惜药物而不按时涂药或不慎将药物刮掉而未及时涂用新鲜药物,致使瘀滞带组织微血栓形成和进行性坏死。所以烧伤早期创面的处理至关重要。渗出期创面进展顺利与否直接影响着液化期和修复期创面的治疗,它为液化期和修复期创面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2. 液化期:此期药物液化较快,液化物较多,行MEBT治疗者最好是4-6小时换药一次,夏季液化更快,可3-4小时换药一次;行半暴露或包扎疗法者最好是每8小时换药一次;并且要适当多涂些药物。笔者认为此期最好是行半暴露疗法,这样可防止液化物较多时从创面流掉而致使部分创面缺药或因涂药较少时部份创面药物蒸发掉而产生"干湿不均"现象,再者又可避免因换药次数太多而刺激创面引起疼痛。第三可防止创面因暴露而使灰尘等脏物落到创面上而增加感染的机会。此期还应当及时清除液化物和每隔3-5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及创周皮肤,以防液化物浸渍创面及创周正常组织,防止因毛囊、汗腺、皮脂腺堵塞而致创周蜂窝组织炎的发生。

    3. 修复期:此期创面已基本液化完毕,可每12-24小时换药一次,只要保持创面有少量药物即可,未脱落的淡黄色薄膜是换药不及时以及每次换药前未将前一次分泌物及药物刮净所致,可渐渐用镊子揭掉,否则刺激创面奇痒难忍。

    二、 注意事项

    1. 采用MEBT治疗者,特别是不配合的患儿,嘱病人家属要加强护理,创面药物被刮掉时要随时补上新鲜药物,以免创面缺药,加深烧伤的程度或增加感染的机会。

    2. 创面严禁用酒清、碘酒、龙胆紫、双氧水等干燥剂清创,以免刺激创面,招致感染。

    3. 病人宜忌食辛辣忌饮酒等刺激性食物,面部烧伤患者宜忌食醋,以免留下色素沾着。

    4. MEBO液化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室温应控制在25C-32C之间,过低则液化速度较慢,甚至不液化,增加了感染率,影响创面愈合。故冬季应加强保暖设施。

    5. 创面就应避免强光及紫外线照射,尤其是面部烧伤患者更应注意,以免留下色素沉着。

    6. 定期1-2天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