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BIDITY ANAL YSIS OF 1029 CASES OF BURN IN DANDONG REGION
丹铁医院烧伤科 叶振武
〖内容摘要〗我院自1986年10月至1994年12月共收治各类型烧伤病人1029例,平均每年收治128例,特别是1991年烧伤科成立后4年来,每年收治近200例,占本地区发病人数的1/2~2/3左右,因此本组病例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本组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季节、烧伤程度和部位及烧伤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本地区烧伤分布特点。以便呼吁社会各界针对烧伤分布特点,加强烧伤的预防工作,减少烧伤的发生。
关键词:发病学 分布 分析
临床资料与分析
本组共1029例,分别就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季节、烧伤部位和程度以及烧伤原因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 烧伤的性别分布:本组1029例烧伤、不同性别发生率与烧伤原因分布情况见表1。
![]() |
从表看出,在1029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07:1。不论何种原因的烧伤中,男性发病均高于女性,可能与我国男性就业者多,接触各类致伤因子机会多有关,符合国内文献统计。
2、 烧伤的年龄分布:本组1029例、分别按学龄前,青少年,青壮年和老年,不同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年龄组烧伤发生率与烧伤的分布。见表2。
![]() |
从表2看出,各种原因的烧伤均以青壮年组发生率最高。进一步分析看出,烫伤中以小于7岁的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达88.44%,可能与该年龄组成员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动作不准确协调、防卫能力差,家中物品放置不当,大人照顾不周等原因有关。
3、 烧伤的职业分布:本组1029例,按不同职业分别统计发生率与烧伤原因的分布。
![]() |
表3 看出,本组1029例住院病人中,工人655例,占63.66%,其次为老年和婴幼儿,共计110例,占10.69%。按人口比例,农民因烧伤住院者最少、仅占6.8%。说明目前在我地区,在医疗待遇上存在着明显的医疗差异。
4、 烧伤原因分布:本组就本地区常见的烧伤原因及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
从表4看出,热液烫伤最为常见,其次为意外失火烧伤。随着烧烤业的兴起和液化气的广泛应用酒精、汽油和液化气引起的烧伤在逐年增多,不容忽视。
![]() |
5、 烧伤程度的分布:据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所议定标准,将本组1029例分成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分别统计其发生率与各类烧伤的分布情况。
![]() |
从表5中看出,本地区重度和特重度烧伤以烫伤为多见、烧伤次之。电烧伤和化学烧伤,本组病例虽不多,但重度和特重度烧伤发生率并不少见。进一步分析发现:轻伤住院者工人和干部占绝大多数,重伤住院中农民百分率高,中度伤住院者中老、幼、妇百分比高。进一步反应我地区医疗制度的不合理性。
6、烧伤的季节分布:
![]() |
从表6看出,丹东地区以5、6、7月份为烧伤的多发季节,可能与此时气候温暖,穿着单薄、容易烧(烫)伤有关。此时应积极做好烧伤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1、2和12月份为烧伤少发季节。此时为本地区的严冬季节,穿着厚实,烧(烫)伤可能性较小。
7、 烧伤部位的分布:同一病例、往往同时存在多个部位的烧伤、但本文以面积最大者为主进行统计与烧伤原因的分布情况。
![]() |
从表7 看出,烧伤多发生在颜面及手足暴露部位,躯干和会阴部少见。烫伤成人以四肢为主,儿童以会阴及臀部为主。电(弧)烧伤以颜面及双手多见,臀及会阴部本组无发生。化学烧伤臀及会阴罕见、其他各部位无明显差异。
病因分析及预防
1、烫伤是本组致伤原因中最多者,共528例,占51.31%。而开水和各种热液烫伤(意外)又最为多见,共441例,占42.88%。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烫伤中 ≤岁的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共130例,占24.62%,纯属意外伤害。19-55岁的青壮年共323例,占61.17%,多属意外。因此如能加强对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管理,加强安全知识教育,严格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大部份烫伤是可以避免的。
2.烧伤是本组第二位的发病原因,而意外失火烧伤共227例,占烧伤401例中的56.60%。如能加强防火知识的安全教育,加强防火措施和消防措施,减少火灾的发生,此类烧伤是可以大大的减少的。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煤气和液化气的普遍使用和烧烤业在我地区的日益兴盛,不仅给城市带来严重污染,此类意外烧伤也日益增多,共94例,占23.44%,为本地区烧伤第三位的发病原因。如能在这方面加强防火和用气知识教育,改变不良的烧烤习惯,加强易燃易爆品的管理,便可减少或防止此类烧伤的发生。
3、电烧伤,本组38例,占总发病率的3.69%。其中电弧烧伤35例,占电烧伤中的92.11%,且多发生在颜面双手,重者多合并眼烧伤。伤后病人精神负担很大,耽心毁容和丧失劳动能力,痛苦异常。据调查多数由于违章作业和不载防罩面具引起,如加强完全用电知识教育和做好个人防护,此类烧伤可减少发生或减轻其损害。
4、化学烧伤,本组共62例,占总发病率的6.03%,在本地区并不少见。多数为公伤,少数为误伤和他伤。多发生于青壮年工人,且伤情较重,后遗症多。做好化学烧伤后的初期处理知识的宣传教育很重要,如能及时正确的初期处理,可减轻其烧伤深度、减少伤残的发生。
小结
本文通过对丹东地区1029例烧伤发病率与性别、年龄、职业、季节,烧伤程度和部位的关系的统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本地区烧伤的分布特点:即意外伤害多;热液烫伤多,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臀和会阴烫伤多,住院病人中工人和干部轻伤多,农民重伤多,5、6、7、8月份各类烧伤发生多,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烫伤发病率高,电烧伤中电弧烧伤发病率高,烧伤中颜面和双手暴露部位发生率高(即六多三高)。根据以上特点、呼吁社会各界、做好安全用火、用电教育和消防知识教育,加强消防措施和岗前教育,严格遵守各种安全操作规程,上岗操作前做个人防护,家长要加强防范意识,各种致伤物品合理放置,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要妥善看管。正确引导,多送托儿所和幼儿园,大多数烧伤是可以避免的。为解决烧伤后的治疗费用问题、提倡人人参加社会保险、统筹医疗、特别是目前均为自费治病的农民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方之杨等主编、烧伤理论与实践,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一版。198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