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润烧伤膏临床试验报告(附100例临床报告)
  • 湖南医科大学附属三院(410008) 罗成群 朱颉 李萍 彭浩

    为了进一步证实湿润烧伤膏(MEBO)在烧伤治疗中的疗效和主治范围,了解MEBO对病人机体 是否会产生某些不良反应,我们在以往开展烧伤湿性医疗技术的基础上,自1996年1月1日~ 1997年6月30日,对MEBO在烧伤治疗中的主要疗效指标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临床观察;并同 传统的磺胺嘧啶银(SD-Ag)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 临床资料

    (一) 一般资料 全组100例病人,根据烧伤病人的伤情特点,按分层随机化方法分为湿润烧伤膏治疗组(治 疗组)和磺胺嘧啶银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70人,男46人,女24人,平均年龄25.9±15 .1岁。致伤原因以火焰和热液烧伤居多,分别占41.4%和40.0%,其次为酸、碱(各占5. 7%)、电(4.3%)和热固体(2.9%)烧伤。对照组30例,男23人,女7人,平均年龄29.2±5 .0岁。致伤原因与治疗组相似,亦以热液和火焰烧伤(53.3%和33.3%)为主。

    (二)伤情分类 治疗组平均烧伤总面积为25.5±22.8% TBSA(总体表面积),其中16例为小儿烧伤(平均烧 伤面积为16.0±12.6%TBSA)。合并轻度吸入性损伤者3例,中度吸入性损伤者2例。有深Ⅱ 度烧伤创面者54例,平均深Ⅱ度面积为17.1±16.0% TBSA;有Ⅲ度者28人,平均Ⅲ度面积为 7.2±4.5%TBSA。根据1970年全国制定的烧伤伤情分类标准,属于特重度烧伤10人(平 均烧伤面积71.0±13.2% TBSA),重度烧伤17人(平均烧伤面积41.5±7.0% TBSA),其余 为中度和轻度烧伤(平均烧伤面积10.8±6.1% TBSA),最大烧伤面积90%TBSA。

    对照组平均烧伤总面积为24.1±18.2% TBSA,其中8例为小儿烧伤(平均烧伤面积10.6±8.1 % TBSA)。合并轻度和中度吸入性损伤者各1例。有深Ⅱ度烧伤者26例,平均深Ⅱ度烧伤面 积12.8±15.2% TBSA;有Ⅲ度创面者7例,平均Ⅲ度烧伤面积8.1±6.2% TBSA。根据烧伤伤情 划分标准,重度和特重烧伤共7人(平均烧伤面积53.1±20.1% TBSA),中小面积烧伤23人(平均 烧伤面积11.8±6.9% TBSA),最大烧伤面积87%TBSA。 就烧伤面积而言,治疗与对照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的烧伤深度存在一定差 异,即治疗组深Ⅱ度平均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因两组伤情分类相似,故组间有较强的可比 性。

    (三)体表部位烧伤分布

    将两组病人体表烧伤创面分布情况汇于表1中(见表1)

    由表1看出,无论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发生烧伤机会较多的仍是头面、颈部、双上肢及双 手,以及躯干部位等。其原因除本组病例烧伤面积相对大以外,还与有些烧伤部位显露,伤 时进行自救或互救有关。两组躯干部烧伤机率接近或已大于50%,这与躯干部位的面积较大 有关。

    二、治疗方法

    (一)局部治疗

    对照组采用我院药厂配制的2%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清创后涂于创面上,每4小时涂药一次, 并取暴露治疗(个别部位有时采用暂时包扎或半暴露法治疗),直至创面形成干痂为止,令 其愈合。治疗组采用北京光明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生产的“荣祥”牌湿润烧伤膏(简称美宝 )外涂,每4小时涂药一次,药膏厚度薄于1mm,取暴露疗法,直至创面完全愈合。两组部分 深度烧伤病人,在接受磺胺嘧啶银或MEBO治疗时间偏长并认为无自愈希望者曾接受了自体游 离皮移植手术治疗。

    (二)全身系统治疗

    治疗组属于重度和特重度烧伤者27人,入院时已有休克症状与体征者5人,同时有两人已出 现心衰和脑水肿征兆。治疗组休克复苏方案采用:成人第一个24小时输液量为1.2ml (胶晶 体) /面积/kg体重+2000~2500ml水,尿量维持不低于1ml/kg体重/小时。小儿较成人每1%烧 伤面积、每kg体重补液计算量适当增加0.2~0.3ml,尿量要求与成人相同。对照组接受正规 补液防治休克者共7人,即成人1.5ml (胶晶体) /面积/kg体重+2000~2500ml水。对于合并 心、肺、肾等脏器损伤者均进行相应处理。中度和轻度烧伤病人根据伤情予以适当静脉补液 治疗,但不采用公式计算方法补液。 治疗组采用青霉素预防感染者45例(64.3%);重度和特重度烧伤病人多采用头孢拉啶、派 拉西林防治感染;有9例病人应用了头孢拉啶、舒氨西林及奈特治疗。对照组选用高档抗菌 药物者占30%,主要药物有泰能、头孢拉啶、舒氨西林、奈特、西力新等。两组病人的营养 治疗方式基本相似,均以消化道营养为主;治疗组接受静脉营养者为12.9% (9/70),对照组 为16.7%(5/30)。

    三、临床指标观察

    (一)创面愈合方式

    主要观察对象为深Ⅱ度和Ⅲ度创面,每次换药时注意创面变化,如创面有无感染、痂下有无 积液积脓,创面有无坏死和生长停滞,以及自然愈合时间,是否进行手术植皮等。烧伤面积 小于50% TBSA者以全部创面愈合为标准;大于50% TBSA者以残余创面小于5% TBSA为痊愈标 准。

    (二)治疗过程中的痛苦程度

    根据换药过程或治疗过程中有无疼痛或是否安静或哭闹划为以下4个等级:

    0级:治疗过程中无疼痛感,婴幼儿安静;

    Ⅰ级:治疗过程中轻微疼痛,婴幼儿安静;

    Ⅱ级:治疗过程中明显疼痛,创面出血,婴幼儿哭闹;

    Ⅲ级:治疗过程中疼痛不能忍受,需借助止痛措施缓解,创面出血。

    (三)止痛效果评价标准

    根据用药后疼痛缓解程度,分为以下5个级别:

    优:用药10分钟内创面疼痛缓解;

    良:用药10分钟内创面疼痛减轻,30分钟内缓解;

    中:用药30分钟内创面疼痛减轻,不需用药止痛;

    差:用药30分钟内创面疼痛无减轻,需药物止痛;

    极差:用药后创面疼痛加重,需药物止痛。

    (四)创面感染

    主要观察烧伤创面用药后组织生长情况,如创面及创面周围是否有蜂窝织炎、痂下有无积脓 、肉芽创面有无老化、苍白、出血、坏死及上皮生长停滞等。

    (五)并发症

    观察是否有早期休克,是否合并ARDS、肾功衰竭、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 败血症等。

    (六)药物毒副作用

    测定指标包括周围静脉血血色素浓度、白细胞计数、肺、肾功能指标,以及有无皮疹和其它 过敏反应等。为客观反应病情,对血色素和白细胞异常的判定标准定为伤后7~14天或3周内 血色素浓度进行性下降(低至98g/L);白细胞应高至15×109/L。两次肝功转氨酶升高和 两次血肌酐含量高于正常值,视为异常。

    结果与讨论

    一、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方式

    治疗组有54例伴有深Ⅱ度烧伤创面,其平均面积为17.1±16.0% TBSA。经全程采用MEBO治疗 25天左右,深Ⅱ度创面均自然愈合。而对照组(26例)平均深Ⅱ度烧伤面积12.8±15.2% TB SA,经磺胺嘧啶银治疗27天左右,自然愈合面积为9.2±8.4% TBSA,组间相比(t=2.398)P <0.05 (见表2)。对照组有8例病人创面在治疗接近4周时间后,采取了自体游离皮肤移植治 疗,于伤后32天左右基本愈合,但仍有4例病人尚留有1~3% TBSA的创面未能愈合.由此说明 ,接受磺胺嘧啶银治疗的深Ⅱ度创面,其愈合速度远不及MEBO疗法。

    二、深Ⅱ度创面疤痕发生率

    表3记录了伤后3个月对深Ⅱ度烧伤创面进行肉眼观察的结果,MEBO治疗组的疤痕率明显低于 对照组,疤痕生长范围也明显小于对照组(表3)。说明MEBO具有减轻深Ⅱ度烧伤创面疤痕 生长的作用。

    三、止痛效果与病人痛苦程度

    表4与表5分别汇集了治疗与对照两组病人用药后的止痛效果与病人的痛苦程度。表4表明, 治疗组用药后止痛效果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表5显示,治疗组换药期间不 存在或基本不存在病人痛苦问题。因此采用MEBO治疗的病人,在治疗或换药期间不必担心创 面会因换药引起疼痛,也不需要像对照组那样经常采用止痛药物对症治疗。

    四、创面感染

    因两组病人的创面均取暴露治疗,治疗组为在MEBO外用下的湿润暴露疗法;对照组是在SD-A g外用下的干性暴露疗法,故对创面是否发生感染易于早期发现,且能在肉眼直视下进行感 染程度和性质的辨认。表6记录了两组病人发生不同感染征象的病例数,并且进行了显著性 检验(表6)

    由上表看出,接受磺胺嘧啶银治疗的创面,由于常在深度烧伤创面上形成坏死组织硬痂,已 丧失了皮肤固有的分泌、排泄、呼吸、蒸发等正常功能,故痂下易于发生积液、积脓,并致 使创缘周围发生蜂窝织炎。而上述感染病症如不能及时消除,又易导致新生组织发生坏死及 上皮生长停滞。至于对照组病人为何愈合时间延长或不能达到自然愈合,为何病人痛苦程度 增加,及愈合后的创面易于形成明显疤痕,可能与创面感染有着明显关联。

    五、全身系统治疗效果

    全身疗效观察主要包括早期休克的防治,入院时的异常症状体征是否缓解或消除,有无新的 并发症发生,以及血液一般的指标检验等。治疗组27例重度和特重度病人,在入院时已有5 人出现早期休克征象,同时各有两例并发心衰和脑水肿。对照组有3例出现早期休克,1例有 脑水肿表现。根据各组制定的治疗方案,至休克末期治疗组不仅消除了早期的各种并发症, 而且所有病人休克期渡过得都相对平稳,虽然液体输入量较对照组相对减少,但休克期所获 得的尿量成人大于1ml/kg体重/%烧伤面积。而对照组,在休克复苏过程中有两例病人又并发 了心、肾、肺、脑等脏器损害,并且都又发生了继发性休克及败血症,分别于伤21天和24天 死亡。为比较两组的全身治疗效果,将两组病人在全程中出现上述异常情况的病例分别进行 了如下统计分析:

    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现异常情况者分别为15例和16例,其发生率分别为21.43%和53.33%; 他们的平均烧伤面积分别为53.73±23.88%TBSA;和33.13±27.82%TBSA。异常情况发生率经 显著性检验,P<0.01 (X2=9.994);烧伤面积组间相比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 (t=2.210 )。由此说明,治疗组病人的烧伤面积虽然明显大于对照组,但他们的全身异常发生率不仅 没有上升,反而低于对照组。因此,据此又可进一步肯定治疗组的全身系统治疗方案和MEBO 治疗方法的可靠性。

    2、周围血液常规检查:治疗组伤后半月或3周内周围血色素浓度呈现进行性下降(由正常范 围降至100g/L)者2例,占总例数的2.86%;对照组5例,占总例数的16.67%。两组相差非常 显著。说明SD-Ag干性暴露疗法有导致病人发生贫血的倾向,或与手术次数偏多有关。

    周围血白细胞检查结果:每组均超过15×109/L视为异常。治疗组入院首次检查异常者7例 ,对照组4例,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烧伤早期WBC上升原因为多方面的,与全身处理方法似乎 关系不大,故本文不作为分析重点。而重点比较伤后1周至2周或3周内持续增高率。治疗组 伤后2~3周持续增高者6例(占总例数的8.57%);对照组3例(占总例数10.0%)。组间相比 亦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接受MEBO治疗者并不存在因感染或创面液化导致白细胞上升的因素。

    3、内脏并发症或损伤:治疗组2人发生了消化道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对照组有3人 出现一个或两个以上脏器并发症或衰竭,依次为ARDS(3人次)、继发性休克(2人次)和败 血症(1人)。根据静脉血液检查,治疗组伤后2周至3周有肝功异常者(主要为单项转氨酶 增高)7例(占总例数的10.0%);对照组2例(6.67%),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血肌酐 高于正常值以上者3例(占4.28%),对照组2例(6.67),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4、药物毒副作用:在以往采用MEBO治疗的病人中,或是SD-Ag治疗的病人中,偶可发现皮疹 荨麻疹等症状。但本临床研究,无论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均未发生皮疹、荨麻疹及其它过 敏性反应病症。

    六、住院日与转归

    将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日与转归情况汇于表7中(见表7)

    注: (1)两组住院日无统计学差异(P>0.05)
      (2)治疗组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 P<0.05 (X2=4.762)

    根据表7结果,采用MEBO治疗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并不缓慢,更不会延长住院日。相反,对照 组部分病人如果一直采用SD-Ag治疗,而不进行自体皮移植封闭创面,其住院日还会明显多 于治疗组。

    表7还提示,对照组有两人在治疗过程中并发了一个或几个脏器衰竭,最终导致死亡,并且 组间出现统计学差异。就此而言,MEBO疗法的治愈率也优于传统的SD-Ag疗法。

    七、最大面积烧伤治疗结果对比

    治疗组治愈最大面积90% 无残废

    对照组治愈最大面积60% 残废

    小 结

    为了进一步观察湿润烧伤膏的临床疗效,作者采用临床对比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临 床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临床资料,入院时病人体征,全身与局部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情况等 。在临床观察方面重点观察了MEBO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3个月的疤痕发生率、药 物的止痛效果、病人的痛苦程度、创面感染情况、全身性并发症、药物毒副作用以及病人的 转归等。研究结果已显示,接受MEBO治疗的病人其上述多数临床指标均优于SD-Ag治疗者。 研究还显示,接受MEBO治疗的病人并未出现皮疹、荨麻疹及其它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