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AIN SENSITIVITY OF THE DEEP SECOND DEGREE BURN
单桂香 王崇光 刘振奎 梁兴武
陈希昌 肖茂俊 历淑坤
本文利用“创面痛敏反应敏感程度来反映创面深度”的原理,对84例用湿润烧伤膏暴露疗法治疗的深Ⅱ度烧伤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同时对该组病例的临床愈合时间及愈后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湿润暴露疗法及湿润烧伤膏能使痛觉迟钝创面变为敏感创面,减轻了创面损伤。
临床资料
随机治疗深Ⅱ度烧伤84例,其中男54例,女30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4个月,4个月至11岁10例,19至50岁71例,51至65岁3例。 烧伤总面积10%以下者63例,ll-40%者21例。
方法
创面行湿润暴露疗法利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痛觉敏感测试方法用针刺试验法,每日早9时换药时测试创面,以病人痛觉恢复至针刺正常皮肤的痛觉程度为痛觉敏感,记录痛觉敏感出现时间,并计算该创面的愈合时间和统计愈后情况。
临床观察
![]() |
以上统计结果因病例少均系用简单平均计算法
2.残留疤痕数:84例病人3个月随诊、仅有5例病人留有轻度疤痕。
讨论
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一直是烧伤治疗的难题,多少年来尚难获得使疼觉迟钝创面变痛觉敏感创面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一年前我们引进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及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临床上获得了显著的疗效。为了证实该医疗技术及药品的疗效,我们进行了以上临床治疗观察,但因干燥结痴疗法及包扎疗法均无法行针刺试验法以及;临床难以执行空白疗法,故本文无法设对照组。但通过愈合时间和愈后未留疤痕的资料进行弥补。
血流停滞区痛疼感觉很快消失,血流畅通则痛觉存在。痛觉短时消失后又逐渐恢复,反映血流淤滞一段时间后又恢复了流动,使组织在发生变性坏死之前又获得了血液供应,因而恢复了痛觉功能。据此,测试伤压痛疼感觉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判断损伤程度及其变化,这也提示我们如能防止血流停滞的发生或者业已发生而又能迅速扭转,则继发于局部缺血的变性坏死就可大为减轻。不使深Ⅱ度转化为Ⅲ度烧伤。这对临床愈合过程大为有利,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在不同温度的烫伤损伤程度不同,就是同一温度,对处于不同深度位置上的内皮细胞损伤也不一样,其损伤程度反映在通透性增加及水肿程度上,其损伤的病理改变是从轻度肿胀、变性到凝固性坏死。(l)局部微循环血流淤滞是一条界限,较轻的不致造成进一步坏死;较重的,也就是发展成为血流停滞的,则将使原初的损伤和坏死扩大。明确这样一条界限是必要的。治疗措施应力求使血流变化不要越过这条界限,对已越过此一界限者则力求迅速扭转。(2)徐荣祥对深Ⅱ度创面上的微血管排进行了显微观察、指出:如用脱水剂及促使蛋白质凝固的药物和干燥方法治疗烧伤,可使其深Ⅱ度创面上残留的微血管排血流发生停止导致创面淤滞带组织不能恢复。采用湿润暴露疗法和湿润 烧伤膏治疗可预防淤滞带组织的进行性坏死,使痛觉迟钝的创面变为痛觉敏感的创面。(3)本文通过84例深Ⅱ度烧伤的治疗观察证实,湿润暴露疗法及湿润烧伤膏能减轻创面损伤,使痛觉迟钝创面在3天左右变为痛觉敏感创面,从而愈合时间缩短。在创面愈后三个月时间的复诊检查,一般无疤痕。该疗法及药物与我们用传统疗法治疗比较,效果非常非常显著,最重要的是达到深Ⅱ度创面不留疤痕,病人痛苦小的目的。
参考资料
(l) Sevitt,S. Burns pathology andtherapeutlc ap- plications, Butterworth.Londollg 1957.
(2) Zawacki, B. E. Reversal of capillary stasls and prevention of necrosls In burn, Ann Surg, 180: 98. 1974.
(3)徐荣祥《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及湿润烧伤膏的研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科技成果1987 年0283号。
单桂香 王崇光 刘振奎 梁兴式 陈希昌 商茂俊
历淑坤;中国烧伤创疡大连科技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