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润暴露疗法治疗40只手烧伤的临床观察
  •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 TREATING 40 BURN HANDS

    王继桓

    手是人们的劳动器官,且为暴露部位,故易烧伤。虽然双手的面积只占体表的5%,但因其结构精细,使深度烧伤后常遗留畸形和功能障碍,影响人的劳动力。所以,手的烧伤特别是深度烧伤均视为严重烧伤。我院自1989年开始应用湿润暴露疗法治疗40只手烧伤,均收到满意的疗效,现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40只手烧伤,其中新鲜创面27只,非新鲜创面13只;烧伤9只,烫伤26只,电击伤4只,化学烧伤1只;成人12只,儿童28只。烧伤深度为混合度,4只电击伤创面部分三度。

    二、临床疗效

    1.感染情况:新鲜创面的手烧伤无一只发生创面感染,13只非新鲜创面的手烧伤有6只院外感染后入院,行湿润暴露疗法后均在5天内感染控制,未再发生创面感染。

    2.创面疼痛情况:27只手烧伤新鲜创面除2例人院前因用酒精湿敷创面行湿润暴露疗法后,止疼效果欠佳外,其余均在用药后5至10分钟内完全无疼。13只非新鲜创面在治疗中曾发生过阵发性疼痛。

    3.疤痕及残废情况:40只手烧伤创面无一例发生疤痕挛缩及手功能障碍。

    4.创面愈合时间:浅Ⅱ度创面均在6至9天内愈合;深Ⅱ度创面在15天之内愈合;Ⅲ度创面在23天内愈合,无一例发生创面不愈合。

    三、疗效评定标准

    1.创面感染:(l)烧伤创面周围蜂窝组织炎明显;(2)创面潮湿色泽暗晦,有出血点,创缘无上皮生长,创面发黑,有出血坏死斑;(13)肉芽组织暗晦,有破坏“虫蛀”现象。[1]

    2.创面疼痛:以用药后创面仍有自发性疼痛为统计。

    3.疤痕形成及残废:以观察手烧伤创面治愈半年后创面疤痕形成、畸形愈合及手功能障碍的只数统计。

    四、讨论

    手烧伤的治疗原则应是尽量减轻畸形和最大限度的恢复手功能。如处理不妥,可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及劳动力。因此,采用有效的疗法减轻愈合后畸形是防止残废的关键。过去所采用的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湿润暴露疗法未发明之前,在手烧伤的治疗上是起到了较大作用,但是,由于这种方法的目的是让创面早期成痂,而痂皮的形成防碍了手的早期活动,所以难免导致了深层组织的进一步病理变化。如水肿液“纤维化”冻结着手的所有结构,致使肌肉萎缩,肌健粘连、关节硬化强直等一系列后遗症出现,既便创面愈合,可手部的畸形使其发生了永久性的功能障碍。而我们应用湿润暴露疗法治疗手烧伤,用药后创面始终保持在一个湿润的环境里。病理学告诉我们:“组织的修复必须在一个湿润的环境才有利再生。”这样,创面组织有了适应再生的环境,自然而然创面的修复也就加快了。另外创面的湿润和药物本身具有的止疼效果[2],使手的活动不受任何限制,创面可随手的功能而活动,从而使皮肤创面从修复开始,再生的组织始终按手的活动度而修复,从而保障了愈合后的手功能,防止了残废的发生。

    创面的感染可使浅度创面成为深度创面,甚者可毁损肌位及关节等。控制感染的关键,尽快清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防止侵袭性感染和及时消灭创面非常重要。通过临床实践我们体会到:湿润暴露疗法除了药物本身有较强的抗感染作用外[2], 有效的创面自动引流和自动隔离亦起到了重要作用。创面用药后,很快创面可形成一层创面层为半液体,暴露空气层为半固体的薄膜,使创面与外界自动隔离减少了环境的污染,而创面层的半液体在皮温的作用下,随着坏死组织的液化,使其不断自创面排出,形成了一个自动除污流水线,这和“流水不腐”一个道理。所以,在我们治疗的40只手烧伤中,除院外感染的6只外,用该疗法后无再发生创面感染。创面无感染,故愈合时间也就缩短,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这是用其他方法所不能代替的。

    参考文献

    (l)第三军医大学烧伤防治研究协作组主编,烧伤治疗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 149。

    (2)徐荣祥:烧伤湿润暴露疗法1986。

    王继桓:山东省临胸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