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EAMENT OF 26 MALFORMED FACES INFLICTED BY SEVERE BURNS
陈存富 张向清 姜文荃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三种手术方法治疗严重烧伤后小口畸形,提出大方形口成形用以治疗严重烧伤后口周疤痕挛缩远期功能恢复理想,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烧伤小口畸形
严重烧伤后小口畸形的发病率较高,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V”形切口,Y形缝合,对于严重口周疤痕挛缩,手术后再度出现疤痕,治疗远期效果不尽理想。为了较好的解决严重小口畸形及功能障碍,对26例小口畸形治疗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ll个月,最大42岁。火焰烧伤17例,化学烧伤4例,沸水烫伤2例,电击伤3例,方形口成形13例,V形法手术5例,成管转移2例.其它方法6例。
治疗方法
1.大方形口修整法
适用于颜面严重烧伤后四周疤痕挛缩,四周无正常皮肤组织。切口外线定点必须大于常规定点线,即超过瞳孔垂直线外1厘米,如按传统标准瞳孔垂直线平行,术后再有疤痕挛缩功能会有障碍。据自己经验,双侧各大于传统方法3毫米,术后功能比较理想。对口轮匝肌的松解,钝性分离最佳,避免剪断,如损伤过多,术后涎液 随口角外溢,不能自控,非常痛苦,应特别注意。用本法修复小口畸形13例有2例由于口角疤痕严重,切口过深,误将口轮匝肌离断,术后短期内少量诞液外流,不能自控,四周后恢复。本法成形患者,早期外形欠佳,半年后恢复自然。
2.V形切口,Y形缝合法
口角疤痕松软,膜状粘连或边缘组织接近正常者,其皮肤伸缩功能障碍轻微。沿上下唇缘将粘连切开,粘膜层作Y形切开,与上下唇切口缘对齐。外缘在瞳孔与口角垂直线内2mm,修复后的外形自然,功能满意。不用分离四轮匝肌,因此能避免流诞的并发症。用本法修复小口畸形5例,效果满意。
3.带蒂皮瓣远位转移法
用胸三角带蒂皮瓣在修复面颊部疤痕时同时修复小口畸形,临床应用2例。手术需2次进行,时间较长,手术较上述方法复杂,且修复后显得臃肿,尽管功能比较满意,但外形欠佳.在功能恢复理想,外形尽量满意的原则下,用本法显得不足。
讨论
颜面部严重烧伤后引起的小口畸形,是由于口角部疤痕挛缩引起变形所致。表现为口裂缩小,重者状似鱼口,进食和语言功能都有严重障碍。由于被迫经常用力张口或强行进食,常引起局部脆弱疤痕组织的反复较裂或形成溃疡,患者极为痛苦,修复治疗要求迫切。对小口畸形修复时间,可以在创面愈合后短期内手术修复。因为口角畸形影响进食功能,患者除了营养不能满足外,心理负担沉重,所以应早期修复为佳。另外,颜面烧伤后,应注意患者口角创面的早期处理,我们对部分病例选用四环素可的松软膏外涂,有减轻疤痕增生的作用,有待继续总结。对小口畸形术方式的选择,膜状粘连用V—Y成形较好。严重者选用大方形口修整为理想。在改善功能的同时应注意外形的满意。
参考文献
1.王大攻等,成形外科学讲座(头颈部),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P301
2.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整形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P56
3.张涤生等,整形外科学,上海1979 P317
4.张向清等,临床烧伤学,山东1982 P473
5.孙弘等,带血管蒂皮瓣肌皮瓣转移术,江苏1988 P54
6.汪良能,整形外科在烧伤畸形防治中的应用,第四军医大学 1976 12- P106
![]() |
作者单位: 91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