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7例烧伤病人应用湿润暴露疗法救治的临床概况分析
  • CLINICAL ANALYSIS OF 1567 CASES OF BURN TREATED WITH MOIST EXPOSED THERAPY

    杨克非 杨 军 郭正春

    (内容摘要):自1988年8月一1989年8月、我们收集了东北地区的16个医疗单位采用湿性疗法治疗烧伤病人1567例,其中治愈1499例、死亡68例、死亡率为4.34%;烧伤总面积超过50%者108例、治愈69例、治疗率为63.89%。本组,男女比例为18:1;发病年龄2月一87岁,最高发病为20—40岁,共438例、占总数27.95%;重度烧伤总面积在31—49%者192例,特重度50-100%者108例,总面积在80%以上者11例;合并症中最多为肺水肿、32例,其次为耳软骨炎30例;合并伤有25例均得以救治,未留后遗症。本组热力致伤1423例占90.81%。 经过临床应用及干湿两法对比,得出湿性疗法在烧伤休克、全身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程度、死亡率等方面均较干性疗法有明显的下降;在治愈率、致残率上明显地优于干性疗法。

    从1988年8月至1989年8月的一年中,我们收集东北地区16个医疗单位应用湿润暴露疗法救治1567例烧伤伤员,其中治愈1499例,总治愈率为95.66%,死亡68例,死亡率为4.34%;烧伤总面积超过50%者108例,治愈69例,治愈率为63.89%,死亡39例,死亡率为36.11%。现将有关临床情况概括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性别、年龄分布:本组男性1017例,女性 550例,男女比为1.8: l。其中12岁以下小儿237例占15.12%,发病年龄最高为20~40岁,共438例,占27.95%,最小年龄为生后2 个月,最大年龄为87岁。

    (二)致伤原因:本组中以热力烧伤为最多,共1423例,占总例数的90.81%,化学烧伤61例,电烧伤83例,余为其它情况所致。

    (三)烧伤部位:本组病例的烧伤部位以暴露部位发生率为最高,见图1。

    (四)烧伤面积:本组中以轻度烧伤为著,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者867例,占总例数的55. 32%;中度烧伤总面积在11~29%者405例,占总例数的25.84%;重度烧伤总面积在31~49%者192例,占总例数的12.25%;特重烧伤总面积在50~100%者108例,占总例数的 6.89%,其中总面积在80O以上者11例,占总例数的0.70%。

    (五)并发症与合并伤:

    1.并发症:本组并发症最多的是肺部感染32例,占总例数的2.04%,其次是耳软骨炎30例,占总例数的1.91%,其它见表I

    2.合并伤:本组合并伤有25例,占总例数的1.59%,其中皮肤裂伤15例,仅占0.95%,上肢骨折3例,占0.19%,中毒3例,占0.19%。全部治愈,未留明显后遗症。

    二、休克与感染的分析

    (一)休克发生情况:本组1567例中发生休克者139例,休克发生率为8.87%;烧伤总面积在物%以下者1459例,发生休克者对例,休克发生率为5%;而烧伤总面积超过50%者108例,发生休克者66例,休克发生率为61.11%。有三度烧伤者389例,发生休克者64例,休克发生率为16.45%;总面积超过50%,三度面积超过20%者38例,发生休克者29例,休克发生率为76.32O;无三度烧伤者1178例,发生休克者75例,休克发生率为6.37%;总面积超过50%,而无三度者70例,发生休克者37例,休克发生率为52.86%。从有三度烧伤者和无三度烧伤者同样在湿润暴露疗法的治疗下,两者休克发生率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总面积超过50%有三度和无三度病例,休克发生率两者的差异也同样非常显著(P<0.01);这说明有三度烧伤较无三度病例,休克发生率高,而烧伤总面积越大,三度烧伤面积越多,伤情越严重,救治越困难,死亡率也越高。

    从烧伤总面积超过50%,三度面积超过20%者,应用湿润暴露疗法(简称湿法下同)和传统干燥疗法(简称干法下同)治疗对比中,有三度和无三度烧伤者休克发生情况的对比分析见 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烧伤总面积超过50%,三度面积超过20%的病例,采用湿法和干法治疗后,休克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即应用湿法治疗者休克发生率低,用于法治疗者休克发生率高。 两法的主要不同点是:湿法:伤员伤后创面早期应用湿润烧伤膏,可以隔离和保护创面,减少水、电解质、蛋白的丢失,维护了有效血循环量,解除疼痛,稳定了机体内环境,增强了机体抗力,从而对伤后入院较早者,休克又不严重的伤员可以减轻发病程度。在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大约为1/40可使休克得到控制,能平稳渡过休克期,这是湿法治疗大面积烧伤的优点之一。而干法:伤员伤后早期,即用各种方法促进创面干燥,如应用物理法的普通红外线和远红外线的大烤灯照烤、热风机吹风;药物法如SD—Ag,碘酒类药物创面外涂,目的是尽早尽快的促进创面干燥,从而使大量水份、电解质、蛋白从创面丢失,减少了有效血循环量,破坏了机体内环境,降低了机体抗病能力,尽管伤员伤后第一个24小时,静脉补人大量的液体,也较难控制休克的发生和发展,因而休克发生率较高。

    (二)全身性感染发生情况:

    本组1567例中发生全身性感染者59例,发生例占总例数的3.76%,其中烧伤总面积在49% 以下者1459例中,发生全身性感染者16例,占1.09%;烧伤总面积超过50%者108例,发生全身性感染者43例,占39.81%;无三度烧伤者1178例,发生全身性感染者25例,发生率为2.12%,有三度烧伤者389例,发生全身性感染 者34例,其发生率为8.74%。从本组病例中有三度和无三度烧伤者,发生全身性感染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

    通过湿法和干法两种方法治疗的两组病例中烧伤总面积超过50%者发生全身感染,两组差异非常显著,详情见表3和表4:

    从表3、表4可以看出,烧伤面积超过50%者,采用湿法和干法治疗后,全身性感染,即烧伤创面脓毒症或烧伤败血症的发生情况,完全不同,尤其是湿法治疗大面积烧伤者无三度或三度 较少时,其全身性感染的发生率更低。这就明显的说明,临床实践已证实,在全身性感染问题 上,当然也是两法救治大面积烧伤成功或失败的关键问题。从本组病例分析,烧伤湿润暴露疗法优越于传统干燥疗法。两法的主要不同点是:湿法是借助创面的湿润暴露和湿润烧伤膏的共同作用:即①创面湿润而不浸渍,由于药膏涂于创面后,形成了两层结构,紧靠创面层的药膏受皮温的温化成为油状态,靠外层的药膏因空气较冷仍呈固态膏状[2],两层药物结构,紧密地覆盖了创面与外界隔离,不同程度地起到了屏障作用,减少了感染和细菌侵袭;②药膏亲脂性强,保护了组织免受细菌侵蚀,并阻断细菌的营养、水份和氧的摄取,而不利于细菌寄宿生存;③创面药膏自动引流通畅[3],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而随创面坏死组织排除创外,从而降低了创面的细菌浓度;④药膏中抗菌成份,抑制或杀灭了细菌,故而减轻了创面感染和全身性感染的发生率。从本组病例中的1001例次创面三种细菌的细菌学调查结果看:各种深度的不同时期创面细菌的阳性率是低的,详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深度、面积与不同时期的创面细菌感染的阳性率是低的,由于该药的四大作用机理,控制了细菌在组织间的发育繁殖,并同时被通畅引流而排除创外,尽管不同时期创面细茵学调查存在阳性率,但不等于创面就是感染,因为创面虽然检出细菌,而它是和药膏混合在一起,所以创面及创周并无感染的炎症表现。这说明烧、创伤创面应用湿润烧伤膏后,减少了创面感染和全身性感染的发生,有力地预防了多内脏并发症的发生,使大面积烧伤的全程治疗基本平稳渡过,这从有限的治愈大面积烧伤伤员的临床实践,可以证实和说明:湿润烧伤膏有强大的抗感染能力,可惜的是:痂下细菌计数未做,因被调查的单位都是基层单位,条件有限,待以后补上。

    而传统干燥疗法治疗烧伤创面,由于干燥加重了创面损伤,使已失去皮肤屏障的创面,更加减少了防御功能,尽管使用多种的控制创面感染的药物如SSC混悬液、SD—Ag、SD—Zn糊、水剂及碘酒溶液等创面应用。加上切、削痂植皮,也难以控制创面的感染和全身性感染,进而多内脏并发症发生率就较高,所以在当前大面积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中,仍以感染为主[4]。相比之下,湿法比干性的优越性就不难判断了。

    (三)并发症的分析:

    本组 1567例并发症 59例,而干燥疗法3284例中发生172例,两组差别显著X2=4.7415 P<0.05。详见表6

    从上表统计,两法治疗烧伤后合并症的发生有所不同,湿法较低,其主要原因是控制创面感染和全身性感染的手段不同所致。

    三、救治结果的分析

    (一)治愈与死亡的分析:本组1567例中治愈1499例,总治愈率为95.66%;死亡68例, 总死亡率为4.34%。其中烧伤总面积在49%以下者1459例,治愈1430例,治愈率98.51%;死亡29例,死亡率l.99O。总面积超过500者108例,治愈69例,治愈率63.89%;死亡39例,死亡率36.11%。湿法与干法两组比较详见表7。

    (二)有三度和无三度治愈与分析:本组病例中有三度烧伤者389例,治愈365例,治愈率 为93.83%,死亡24例,死亡率6.17%;其中总面积在49%以下三度面积在19%以下者351例,治愈345例,治愈率98.29%,死亡6例,死亡率1.71%;总面积超过50%,三度面积超过20%者38例,治愈对例,治愈率52.63%,死亡18例,死亡率47.37%。

    无三度烧伤者1178例,治愈1134例,治愈率96.26%,死亡44例,死亡率3.74%;其中总面 积在49%以下者1108例,治愈1085例,治愈率97.92%,死亡23例,死亡率2.08%;总面积超过50%者刀例,治愈物例,治愈率70%,死亡21例,死亡率30%。

    采用湿润暴露疗法,治疗的伤员中,有三度和无三度烧伤者的治愈率与死亡率相比,差异显 著(P<0.05);而烧伤总面积超过50%,三度面积超过20%者与总面积超过50%无三度者的治愈率与死亡率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 这进一步说明烧伤面积越大,三度面积越多,治愈率越低,死亡率越高,这是一种客观规律性的事实。但是,随着湿润暴露疗法不断深入发展和不断改进治疗三度烧伤手段的基础上,治愈率会逐渐提高,死亡率会逐渐下降。对三度创面坏死组织的处理,若继续停滞在单纯应用湿润烧伤膏上,不运用“药借刀力,刀促药力,药刀结合,快速清除三度坏死组织”的方法,其后果更为严重和危险。因此,我们要从湿法事业出发,要“审时”较不利局面,才对本疗法的发展有更深远的意义。

    (三)平均治愈时间的分析:本组1567例烧伤伤员采用湿润暴露疗法治疗后,总平均治愈天 数为35.27天,其中烧伤面积在49%以下者1459例,平均治愈天数为28.44天,烧伤面积超过50O者108例,平均治愈天数42.10天,无三度烧伤者1178例,平均治愈天数为28.50天;烧伤总面积超过50%,三度面积超过20%者38例,平均治愈天数为44.63天,而烧伤面积超过50%,无三度烧伤者对例,平均治愈天数为39.49天。湿法和干法治疗后的总平均治愈天数和烧伤总面积超过50%者,有三度与无三度病例的平均治愈天数相比较,详见表8。

    从上表分析:深二度烧伤愈后有83。91%的不留瘢痕,留有瘢痕病例占16.09%;而三度烧 伤愈后留有瘢痕病例占80.17%,不留瘢痕病例占19.83%。从调查的548例中来看,一半留有—瘢痕,一半不留瘢痕,这就充分说明,湿润暴露疗泳治疗深度烧伤的优越性。

    深二度烧伤愈后有16.09%的病例留有瘢痕,其主要原因,可能是:①伤后6~12小时内未月湿法治疗所致。因为此时深二度烧伤的淤滞带组织中的微循环大部分尚未被微血栓阻塞,微循环尚未障碍,用湿法后可疏通微血管,恢复淤滞带的微循环,使淤滞带组织复生,深度变浅,

    (四)创面愈合后有无摊痕形成的分析:

    对本组病例中的不同面积、不同深度和不同创面愈合时间的病例,在创面愈合后的3~6个月内,调查了548例的瘢痕形成情况,从调查结果看:各类烧伤创面愈合瘢痕发生率为56.20%,其中轻度瘢痕,即不影响或少有影响功能者占35.77%;重度瘢痕,即影响功能者占 20.43%。有关深二度与三度瘢痕有无和形成情况详见表9。

    所以愈后不留或少留瘢痕[5]。@用药时间和方法不当,即每次用药间隔过长,创面药少或无药,影响了药物在创面组织内形成的自动循环引流,使药物不能在创面组织内连续发挥作用和调整皮肤组织结构的比例[6],使胶原组织细胞,获得过度增生;清除液化物的过程中,如方法不当,损伤了新生的上皮细胞,加深创面损伤,所以才留有瘢痕。③创面感染加深,愈后要留有不同程度的瘢痕,但瘢痕薄较平整,对功能影响不大。

    三度烧伤为什么有19.83%的病例愈后不留瘢痕或振痕轻微呢!这主要是三度成型创面及早用药,方法正确,使三度创面坏死组织,在外力的帮助下尽快排除的同时,发挥药物对皮下组织中的残有皮肤附件的应用[7](皮肤附件根部在皮下组织有80%左右),促使三度成型创面能自行愈后(但时间较长),愈后瘢痕轻微或不留瘢痕[8]。

    湿法和干法治疗烧伤创面后留与不留瘢痕是不能相比的,因为传统干燥疗法治疗深二度和浅 三度烧伤愈后留有瘢痕,是早有定论的。因此,又进一步说明湿润暴露疗法较干燥疗法,有不可比拟优越性,只要经过临床实践,就能有所体会。

    总之,上述应用湿润暴露疗法治疗的烧伤休克、感染、治愈、死亡和平均治愈时间及创面愈 合后有无瘢形成等问题的临床概况分析,说明了一些问题,但不够全面和精确,只是为了提供湿、干两法治疗烧伤的概况比较,以利于今后治疗烧伤。

    参考资料

    (1)杨克非等,3284例烧伤病人的临床统计分析,全军烧伤整形学术会议,资料选编1984.10。

    (2)、(3)徐荣祥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培训班教材。 1988.3。

    (4)、(6)、(7)方之杨等主编,“烧伤理论与实践”一书的临床部分,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9.6。

    (5)徐荣祥烧伤创疡医学总论(一),中国烧伤创疡杂志创刊号,中国烧伤创疡杂志社出版发行, 1989.6。

    (8)郭正春,湿润暴露疗法与干燥疗法的;防床分析,中国烧伤创疡杂志创刊号,1990。

    作者单位:中国烧伤疡科技中心、沈阳飞机制造公司242医院、沈阳市消防支队卫生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