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润烧伤膏治疗酸、碱灼伤29例体会
  • EXPERIENCE WITH MEBO IN TREATING 29 CASES OF ACID AND ALKALI BURNS

    孔 进 刘再香

    (内容摘要)1989年1月~1990年5月,我科应用湿润烧伤膏(简称,湿润膏)治疗酸、减灼伤力例。患者平均年龄25.4岁,平均灼伤面积9.2%,以深II度灼伤占多数,灼伤部位多为下肢。本文分析了湿润膏治疗酸、碱灼伤的疗效,认为湿润膏治疗深II度灼伤可不留疤痕,治疗小面积III度灼伤及残余创面疗效满意。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酸碱灼伤

    在工农业生产中,酸、碱灼伤事故常有发生,传统疗法(干燥暴露疗法及包扎疗法)不能有效地解决创面引流问题及残存酸、碱的中和问题,因而达不到既治疗灼伤组织,又治疗病因的目的。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我科1989年1月~1990年5月采用湿润膏治疗酸、碱灼伤29例,均获痊愈,其经验体会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29例中,男性25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58岁,平均25.4岁。单纯浅II度6例,深II度浅为主9例,深II度深为主5例,III度3例,残余创面6例。灼伤面积:最小1%,最大32O,平均9.2%,III度最大面积13%。灼伤原因:强酸(硫酸、硝酸、盐酸)灼伤20人,苛性碱灼伤9人,其中4例酸灼伤和2例碱灼伤系经传统疗法治疗未愈而形成残余创面的。灼伤部位:以下肢占多数,次为头面部。

    二、急诊处理

    以大量清水冲洗创面,清除创面上的污物,冲洗后以创面PH值接近中性为宜。用无菌纱布蘸去创面上的水份,立即涂湿润膏,待疼痛缓解或消失后再行清创。清创时,动作要轻柔,把腐皮剪去,完整的小水泡暂时保留,较大的水泡要在低位划孔,放出泡液保留泡皮。对残余创面,要把坏死组织及分泌物清除干净,肉芽水肿高出创面的要用3%氯化钠液湿敷2~3天。

    三、创面治疗

    把湿润膏挤于压舌板上,然后轻涂于创面。渗出期创面渗液较多,涂药时药膏易在创面上滑动,此时可用无菌纱布蘸去渗液,然后再涂药。药层厚约1毫米,创面充分暴露并置护架保护,病房温度以25℃左右为宜。涂药次数不限,以保持创面始终有新鲜药物覆盖为原则,要注意观察药物的消耗及液化物的排出情况,及时追加涂药。液化期涂药时要用灭菌卫生纸把药层上的液化物蘸去,以免液化物堆积影响药效。

    四、全身治疗

    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但如出现下述情况可酌情给予:l、体温39℃以上,伴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2.特殊部位灼伤。3、大面积灼伤伴营养不良者。4.合并其它炎性疾病者。本组有11人因出现上述情况被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其余病员均未使用,未发现有创面感染发生。

    休克期补液按普通烧伤的原则酌情处理,补液总量可相应减少。本组3例大面积灼伤,休克期补液量比传统疗法为少,但休克期均平稳渡过。

    五、治愈时间及愈后

    平均治愈时间:浅II度9天,深II度浅18天,深II度深29天,III度51天,残余创面17天。愈后三个月情况:浅II度完全恢复正常;深II度浅无疤痕,有轻度色素沉着,毛发、皮脂腺及汗腺功能正常;深II度深,2例无疤痕,有色素沉着,皮肤附件健存,另3例有平皮疤痕。III度均有疤痕,其中2例小面积者疤痕平软;l例III度面积13%者,患处普遍增厚,隆起约2~3毫米,患肢功能稍受限制。6例残余创面愈后均有平皮疤痕。

    六、典型病例。

    1.刘X X,男,23岁,本市某毛纺厂工人,住院号:3074。双下肢及会阴部热碱烫伤20小时入院,入院前曾在外院门诊治疗,创面冲洗过并外涂“烧伤宁”。灼伤情况:双大腿创面;浅II度4%,深II度深8%;左小腿及双足背创面:浅II度2%,深II度浅4%;阴茎及阴囊:浅II度0.5%。入院后再次冲洗创面,然后按烧伤湿润暴露疗法[1]治疗,患者25天痊愈。治疗过程中液化物变化情况:无~稀少~稠多~稀少 ~无。深II度创面变化情况:苍白肿胀~白里泛红凹陷~淡红粒状~棕红粒状~花点或花斑状平皮愈合。愈后3个月回访,患肢功能正常,无疤痕,有轻度色素沉着。

    2.蔡 X X,男,38岁,本市某磷肥厂工人,住院号:3157。四肢浓硫酸灼伤1小时入院,入院前做过现场冲洗。灼伤情况:左上臂、双前臂有污黑色痂膜,深II度浅6%;左大腿前 部、双小腿外侧及双足背创面:浅II度3%,深II度浅2%,深II度深2%。入院后再次冲洗,而后外涂湿润膏,3~5天后,痂膜软化脱落,脱痂后浅II度创面红嫩,经3~4天即痊愈;深II度创面腊白凹陷,继续用药,液化物及创面变化情况同碱灼伤相似。患者伤后24天痊愈。愈后6个月回访,除左足背有片状粉红色平皮疤痕外,其余部位均无疤痕,真皮附件健存。

    讨论

    综观29例病员的治疗及回访情况,我们体会到:湿润膏治疗深II度以下酸、碱灼伤疗效满意,治疗小面积II度灼伤及残余创面也获得较好的疗效,是目前国内外治疗酸、碱灼伤最理想的药物。主要体会:

    一、便于观察

    传统疗法,创面或干燥结痂或被敷料包扎,无法及时了解创面情况,只能凭经验或换药时观察了解创面情况,容易发生感染现象。外涂湿润膏,按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治疗,创面药层透明,暴露充分,随时观察及处理创面.

    二、止痛明显

    涂药后3~5分钟,创面疼痛即可缓解或消失。止痛效果的保持有赖于以下几点:1.保持创面始终有新鲜药物覆盖。2.避免双氧水、高锰酸钾、酒精、肥皂等接触创面。3.及时清除药层上的液化物。4.渗出期常规给山莨菪硷治疗,配合湿润膏可有效地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缺血产生的疼痛。

    三、加速脱痂

    强酸类灼伤常有较厚的痂膜形成,传统疗法分离期较长,脱痂后痂下多有糜烂或溃疡。采用湿润膏治疗,3~5天即可脱痂,痂下湿润、干净。这是因为痂膜在湿润、隔离的条件下加速分解,同时药物本身具有溶痂作用,痂膜在坏死组织分解、排斥前即脱落,防止了痂下感染。

    四、“中和”作用

    湿润膏治疗酸、碱灼伤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疗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即创面残存酸、碱的中和问题。湿润膏的“中和”作用包括以下几方面:1.药物温化后直接与酸、碱发生反应。2.药物与坏死组织作用形成的液化物中含有多种有机物,其中有 (R:烃基)类有机物,对酸、碱均有中和作用。3.药物及液化物对酸、碱有稀释作用。4.药物发生作用后形成液化物,失去亲脂性,比重减小,自动离开创面。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液化物的排出,酸、碱也不断被排出。

    五、抗感染

    本组29例中,15人在液化期液化高峰时做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11人阳性,主要为金葡菌,其次为绿脓杆菌,但创面均无感染特征,也没有败血症、脓毒血症发生。这表明湿润膏有独特的抗感染方式,一方面通过主动引流作用把化学反应产物、代谢产物、坏死组织等及时排出,破坏了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另一方面通过促进淤滞带微循环的恢复,提高局部免疫力来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此外,湿润育能使皮脂腺及汗腺口开放,皮脂腺及汗腺可以分泌乳酸、脂肪酸、一些免疫球蛋白和其它抑制细菌物质[2]。传统疗法时,皮脂腺及汗脂口易被堵塞,分泌物不能排出。常引起毛囊炎,破溃后形成小溃疡。

    六、促进创面愈合

    湿润膏的应用,使创面坏死组织液化排出与残存上皮增生修复几乎同时进行,创面湿润、微循环丰富、坏死组织及代谢产物不断排出为上皮细胞的增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该药尚能抑制结缔组织过度增生,使上皮与结缔组织按比例生长。本组深II度以下创面治愈时间比传统疗法提前3~4天,小面积III度灼伤靠周缘上皮增殖很快修复,难以治愈的残余创面约17天愈合。

    参考文献

    [1]徐荣祥,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培训教材)1986年。

    [2]原世麟,《烧伤》人民卫生出版社191页1984年。

    作者单位:徐州市三院烧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