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烧伤创面脓性分泌物的再认识
  • 目录

    武警山东枣庄市消防医院(277137) 高步营

    〔摘 要〕 脓既是热损伤的病理产物,又是机体自我防御和修复的必然结果,它反应了热损伤与机体反损伤之间矛盾运动的内在规律性。热损伤造成机体组织坏死,坏死组织因机体反损伤而腐化脱落和再生修复,脓就是机体反损伤的生化产物。脓因于热而成于湿,脓出则热退;毒因脓散,有脓不感染,脓出则食增,无脓不长肉。
      〔关键词〕 脓 发热 感染 再生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Purulent Secretion of Burn Wounds Gao Buying, Fire-fighting Hospital, Zaozhu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77137
      〔Abstract〕 Purulent secretion is a pathological product of thermal injury and is also a product of the process of self-protec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the body. It reflects the law of contradiction and motion between thermal injury and anti-injury. Thermal injury results in tissue necrosis, while anti-injury ability of the body makes the necrotic tissue liquefied and removed and finally repaired. Purulent secretion is produced in this anti-injury process. Purulent secretion is produced by heat, but while purulent secretion is removed, heat is expelled. Toxic substances are removed together with purulent secretion. No infection occurs while there is purulent. Appetite is improved after purulent secretion is removed. Without purulent secretion there will be no granulation.
      〔Key words Purulent secretion heat infection regeneration

    MEBT中,烧伤创面所附着的分泌物,中医都称之为脓。脓的有无,质的稀稠,量的多少,及其气味的变化都是指导中医辨证用药的重要依据。凡疮疡容易成脓,质稠量多,色黄无味者为阳性,表明正气旺盛,抵抗力强,容易治愈;凡难于溃脓,或溃后脓液质稀量少者难治。因此,对烧伤创面脓性分泌的认识,既不能与感染相提并论,也不能将其与坏死组织之间划等号,而应将脓放到烧伤病理变化的全过程中,去综合分析致病因素与机体免疫力之间的辨证关系,考究脓的生成与排出对整个病理变化的影响。

    一、脓因于热而成于湿,脓出则热退

    热损伤造成组织坏死,坏死组织容易腐蚀活体组织,因此,必须早日驱除。机体本身对坏死组织具有识别和清除能力,即调动防御系统将坏死组织腐化成脓排出。因此,无热则肉不熟,无腐则脓无化源,即《肉经》所谓“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
      火为阳邪,制之以阴,火热之邪外袭,机体正气应激抗邪,体内血液、津液、水液个泛趋于病灶抗击火热之毒,水液停于皮下或溢于脉外则出现渗出,形成水泡等湿性环境,湿热蒸酿熟肉则为脓。故《医学入门》中说:“盖热非湿,则不能腐坏肌肉成脓”。其进一步阐明了成脓机理。有热无湿则坏死组织焦干而不软化,更不能溃脓。
      发热常伴随着烧伤治疗全过程,只要有烧伤创面的存在,就有发热的可能,中医认为发烛烧伤后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正气旺盛,抵抗力强的表现。临床发现,凡发热患者烧伤创面坏死组织腐化和肉芽生长都比较迅速,而年老体弱者一般不发热,其坏死组织腐败及创面的修复比较缓慢。所以对于发热不要盲目地退热,而要合理调节和利用体温,甚至设法提高创面的温度以促进坏死组织的驱除和受损组织的再生修复。反过来,坏死组织成脓排出又可降温退热,脓为正气载毒外出的征象,坏死组织成脓排出,不仅释放毒素,应激与排斥反应也得到缓解,体温随之下降。
      如果脓出热不退则为坏证,正如“外科大成”所述:“脓出多,身大热不休者,难治。盖毒之得脓,如伤寒之得汗,汗已而反大热者,为坏伤寒矣。”临床上遇到体温高于39.5℃者,首先采用剪除焦痂,及时清除脓液,保持其引流通畅,增加换药次数等方法,都可降温。

    二、毒因脓散,有脓不感染

    脓是正气载毒外出的表现,就如同免疫系统清除病毒及其免疫复合物一样,坏死组织成脓排出是机体防御系统驱除病邪消除病理的一种外在表现。临床上表现为:坏死组织成脓排出后,患者全身和局部症状明显好转,即热退、神清、腐脱、肿消、痛减、食增、新生。因此中医认为出脓是正气旺盛,抗抗力强的标志,如《外科全生集》明确指出:“毒之化必由脓、脓之来必由气血,……气血不充,不能化毒成脓也,……阴血干枯,非滋阴温畅,何能厚其脓浆?”由此可见,中医对脓的认识已充分考虑到机体免疫力和致病因素两方面的作用,她不同于西医学只简单地将脓看作是细菌感染的产物,对机体的免疫力置之不问,一见到创面上有脓性分泌物,就认为是感染,并认为脓液越多,感染越重,进而果断地采取全身抗感染治疗。中医的观点则恰恰相反,脓多是脾气旺盛,气血充盈,抵抗力强的标志,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出脓后,可大胆地停用。《医宗金鉴》就有“切禁脓出的抗寒凉”之训,因为清热解毒等寒凉之品,不仅冰遏毒气不得外泄,还容易克伐脾胃之气,致使正气无力驱邪外出,导致创面日久不愈。抗菌素的应用也是如此,滥用抗菌素,必将招致更难以对付的耐药菌,而且这些菌群异常活跃。
      感染是烧伤的并发症,防治感染是烧伤治疗成败的关键,应用湿性医疗技术并没有强调无菌条件,也没有应用抗素专意杀菌,即很少发生感染,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湿性技术将坏死组织腐化并及时排出,保持其引流通畅,邪有出路,无留恋或内陷之危,也就是说湿性技术不仅清除坏死组织,排泄毒素,还稳定机体内外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致使病菌无滋生之地。其次MEBO内的清热解毒药物均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毒素的作用。现代实验研究亦证实1:脓性分泌物中溶菌酶含量高,巨噬细胞数量多,而且吞噬功能活跃,说明外用中药调动了机体防御系统,加强了机体的抗感染力。

    三、脓出食增,无脓不长肉

    中医学认为: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徽是组织再生修复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早在《内经》中就有“脾主身之肌肉”之说,清代《外科大成》则进一步论述:“肌肉者,脾胃之所主,收敛迟速,由气血盛衰,惟补脾胃,此内治也”。脾胃健运则食香量多,气血充盛、创面脓多质稠,脓下或白膜下肌肉红活,生长迅速;脾胃虚弱则纳呆乏味,气血乏源,创面脓少质稀,肌肉干瘪晦淡,生长缓慢,因此,外观脓液,内察饮食,即可测知脾胃强弱,气血盛衰和疾病的予后,如《疡科纲要》中说:“以脓之形质言之,则宜稠不宜清。稠厚者,其人元气必充。淡薄者,其人之本真必弱”。《外科大成》亦说:“如脓清秽气,为毒连五脏,气血枯竭也,危”。脓与饮食又是统一的。相辅相承的,食多则脾健、气旺、脓多;食少则脾虚、气亏、脓少。脓出则食增,脓闭则食减,无脓则元气衰竭,脾胃失,正不胜邪,肌肉枯萎而不长。因此,中医以“化脓生肌”的外治法和“托里透脓”的内治法为治疗外科疾病的基本大法,以促进组织的再生修复。现代实验研究亦证实1:脓性液体中不仅能释放毒素,促进循环,其中含有各种补体、抗体、纤维素、氨基酸及杀菌物质,这些都是局部消炎,组织重建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兢主编,中国疡科大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