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FFICACY OF MEBO AND SD-Ag CREAM IN TREATING BURNS
江苏 武警徐州消防医院 (221005) 杜镇林 吴咸春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我院应用MEBO及2%磺胺嘧啶银霜剂治疗烧伤病198例,通过临床观察表明,MEBO较SD-Ag霜剂具有明显止痛作用,抗感染力强,阻止创面加深,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疤痕形成等特点,且有使用方便,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MEBO/MEBT SD-Ag 简单清创 自动引流
自1995年10以来,我院收治中小面积烧伤患者198例,采用MEBO湿疗并与2%磺胺嘧啶银霜剂(SD-Ag)作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从198例烧伤患者中,随机分成两组,分布情况见下表:
2.创面换药方法:
治疗组:100例病员均采用MEBO,以湿性医疗技术为依据,采用简单清创术,然后用消毒压舌板将MEBO均匀涂创面厚约1mm,超过创缘1cm,隔3-5小时换药一次,保持创面湿润,每次涂药前均完全拭去创面液化物,直至创面愈合为止。
对照组:烧伤常规清创消毒,刺破水疱,剪去腐皮,首先用2%SD-Ag霜剂均匀于创面,然后用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执于创面,然后用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执于创面药物上,用灯烘烤,保持干燥,若出现液化渗出,痂下感染,可进行去痂换药,直至愈合。
3.治疗结果:198例烧伤患者创面痊愈。其中4例对照组患者产生湿疹样、灰暗异常恶臭迁延不愈的肉芽创面,改用MEBO/MEBT及其它对症治疗后,创面愈合。创面愈合时间及疤痕发生率见下表:
二、讨论
1.止痛效果分析:烧伤后疼痛是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在外涂MEBO后,未用任何止痛剂,数分钟能安静如初,由此证明MEBO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其作用机现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是该药物能使创面与外界形成严密的屏障,阻止了创面水份蒸发,避免空气对创面的损伤及对末梢神经的刺激。二是该药能缓解汗孔立毛肌痉挛对毛囊的牵拉作用。三是能及时清除液化的坏死组织、化学物质,减轻了对创面的刺激。四是避免了创面更换药物掀揭敷料的机械性刺激。而SD-Ag具备上述特点,无任何止痛作用,必须配合其它止痛使用。相反,它可促使创面干燥,偶可刺激加剧疼痛[1]。
2.抗感染作用比较分析:烧伤创面感染一直是烧伤治疗的重要问题,在门诊中小面积烧伤治疗过程中,应用MEBO/MEBT,无一例发生创面感染。早在1989年邢东明实验证明MEBO无显著的杀菌抑菌作用[2],但临床观察有较好的抗感染效果。原因可能是由于MEBO具有隔离空气中细菌直接落入创面和“自动引流”[3]排出创面内部坏死组织,液化物和感染物的作用,从而减少细菌数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感染。对照组中SD-Ag霜剂具有明显的广谱抗菌作用,可阻断敏感菌生长繁殖,但由于其抑菌仅作用表面创面1—2mm,加以耐药菌株的产生,因此在深度烧伤创面特别是溶痂液化时给痂下已进入烧伤组织的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难以避免感染的发生,部分深度烧伤患者创面的异常恶臭可能与此有关。MEBO具有较强的预防和控制感染作用。
3.创面愈合速度比较:皮肤烧伤后有坏死凝固区,血流淤滞区和充血区,淤滞区细胞保护得当,可望逆转复苏,否则陷于死亡,MEBO能改善血液循环[3],并为创面组织细胞提供了既湿润又不浸债类似于生理状态的生长环境,从对减轻了淤滞区细胞的进一步损伤为上皮组织的再生,促进创口的愈合提供了物质保证;祖国医学认为“去腐生肌”MEBO能使创面坏死液化组织与正常组织发生排斥反应,并以无损伤的形式不间断地将坏死液化物质排出;减少致病菌数量,预防和控制了感染,阻止了创面的加深,为创面的愈合修复减少疤痕形成创造了有回利条件,而SD-Ag霜剂有收敛作用,使浅正度或深回巨度烧伤有早期毛细血管与小血管进行性栓塞,发生创面加深,此外深度创面液化分离迟缓,因此用于非手术疗法时会延长疗程[4]。本院采用MEBO治疗烧伤患者较2%SD-Ag霜剂治疗疤痕发生率低,教合时间平均提前5~7天,由此证明,MEBO较 3%SD-Ag霜剂具有阻止创面加辉,促进创面愈合,成少疤痕形成的功效。
理想的烧伤创面用药应具有镇痛,减少渗出,利于引流,保护创面,促进创面生长,抗菌谱广且作 用强,不产生或少产生抗药茵株,无毒性,副作用少,创面愈合后疤痕少,价格便宜等特点,2%SD-Ag霜剂未能完全达到上述要求,而MEBO的发明利用,由于独特的作用方式、机理解决了这个问题, 且具有使用方便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第三军医大学主编,烧伤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年,P144~148。
[2]邢东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及抗感染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1989·1: 15
[3]徐荣祥: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技术转让教材),北京光明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1989·5。
[4]孙永华:烧伤创面处理的一般原则,烧伤创面修复与全身治疗,北京出版社,199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