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微循环血管树的实验形态学研究(二)
  • EXPERIMENTAL MORPHOLOGICAL STUDY ON MICROCIRCULATORY VASCULAR TREE OF SKIN(II)

    柏树令 李 吉

    (内容摘要)我们应用皮肤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了人体一些特殊皮肤区如趾甲床、包皮,趾纹及龟头皮肤的微循环血管树的特殊形态学特点。首次在国内、外详细揭示了这些皮肤区的皮肤微循环血管树三维构筑的特殊规律性,丰富了皮肤微循环血管材的理论内容,为这些特殊皮肤区的皮肤微循环功能,皮纹的立体构筑特点提供了血管构筑的形态学基础。

    皮肤及皮瓣移植广泛应用于整形、烧伤及显微外科。皮肤血液循环是皮肤移植体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虽然一些学者(1-6)研究了皮肤的血液供应情况,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皮肤区的皮肤血管构筑的详细情况国内、外迄今未见到详细报道。继皮肤微循环血管树的三维构筑的普遍规律性研究之后(7-10),我们又对甲床、包皮、趾纹及龟头皮肤等这些特殊皮肤区的微循环血管三维构筑学进行了研究和对比观察,获得了这些特殊皮肤区的丰富的皮肤微循环血管树的三维构筑图象,为这些特殊皮肤区的微循环血管构筑学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材料和方法

    用新鲜成人尸体一具,在行血管冲洗后,自髂总动脉灌注预先制备好的甲酯铸型剂1000ml,经流水冲洗、冷却48小时,取趾纹、甲床,包皮及龟头的皮肤,放入50—100O的盐酸中腐蚀7—10天,经冲洗、干燥、选块、喷镀然后将铸型材料放在日立S—450扫描电镜下观察。

    观察结果

    一、甲床微循环血管树分支配布的特殊规律性:一般皮肤区皮肤微循环血管树通常与皮肤表面呈垂直或呈一定角度斜行上升。而在甲床区,由于趾甲的存在,阻挡其下方的甲床血管上升,导致甲床微循环血管呈“倒伏”状态,走行方向与趾(指)长轴相平行。甲床微循环血管在走行过程中不断变化。来自趾背动脉的血液,经由纵行的趾背动脉进入横行的甲根动脉;再由此进入纵行的呈瀑布样的甲床后2/5区细动脉中,然后再进入甲床中2/5区的蜂窝眼状的环行血管内,最后斜行上升到达血管材的第五级分支即趾端血管神中(图1),移行为真皮乳头内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因此,甲床血流经历了纵行-横行-环行-斜行上升的不断变化过程(9),血流经历了分叉、转弯等各种各样的复杂方向,可为涡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这就为“波浪式传播”的微循环血流特点提供了血管形态学基础。

    二、包皮皮肤微循环血管树的三维构筑:包皮的皮肤血管既具有一般皮肤血管构筑的共性,又具有它自己的个性。共性是具有血管排样真皮乳头内血管(图5)对以及微血管彼此吻合成多角形网眼的真皮乳头基底部的乳头下血管网(图5)和干线式深筋膜层血管。在干线式深筋膜层血管之间可见较粗血管问的吻合和较细小分支血管之间吻合形成的细密血管网络(图6)。包皮皮肤血管构筑的特殊性是真皮乳头层血管多呈螺旋线型(图2),其次是真皮乳头层血管拌比较矮小(图3),还出现了多袢梅花样真皮乳头层血管袢(图4)。

    三、趾纹皮肤微循环血管材的三维构筑学:趾纹由皮嵴和皮沟构成,趾纹皮肤微循环血管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血管位于真皮乳头内及乳头基底部位的部分,即是我们所说的血管树的第4.5级分支。其特点是血管村第4级分支即真皮乳头下的血管为特征性的,每两条细动脉成对排列在一条皮峙的基底部,严格遵循皮纹方向的轨道式血管排。即如果皮纹呈“C”型,轨道式血管也呈“C”型走行;如果皮纹呈“O”型,轨道式血管也呈“O”型走行。从这些轨道式血管干上派生出每条皮嵴内两排并列的真皮乳头内血管排(图7)。

    四、龟头皮肤微循环血管树的特殊三维构筑:龟头皮肤特别菲薄,按血管构筑情况可分为前1/3 部和后2/3部。龟头后2/3部的皮肤乳头内血管呈穹窿型(图8),扣结型血管拌(图9)和麻花型血管排(图10)。由于缺乏皮下脂肪,因而没见到有小叶状血管网。干线式并列血管及其上的襟附细动脉走行清晰可见(图11)。在龟头的前 1/3区, 可见皮肤微循环血管树呈“倒伏”状态,血管分支逐渐集中成柬,形成以尿道外口为中心的呈放射状排列的?状血管束(图12)。(图l—12见封三)

    讨论

    一、皮肤微循环血管树的分枝配布普遍规律: 我们以前对上、下肢皮肤血管铸型的观察结果表明,皮肤血管自深筋膜起到真皮乳头内止呈典型的树枝样分布,我们称之谓皮肤微循环血管树。血管树在进入深筋膜、浅筋膜、真皮网状层,真皮乳头基底部和真皮乳头层时分别发出其特征性的,彼此可以互相鉴别的五级血管分枝(图13)。

    二、特殊皮肤区微循环血管树的三维构筑的特殊性:甲床微循环的显著特点是在甲床后2/5区出现的瀑布样并列血管排和中2/5区的蜂窝状血管网;包皮微循环血管树的显著特点是乳头层出现螺旋线型动脉排列以及梅花样血管拌;趾纹血管的特异点是每两排轨道式血管恒定的沿着一条皮纹的走向排列;而龟头皮肤微循环血管树的显著特点则是螺旋型或扣结型乳头内血管伴以及龟头尖端沿尿道外口呈放射状排列的杵状血管束。

    三、特殊皮肤区皮肤微循环血管材的理论意义:

    1.甲床微循环的特殊形态学特点,对于阐释微循环的“波浪式传播”的机理有重要意义。在甲状血管这种特殊管道中,血流经过纵行-横行-瀑布样纵行-环行-斜行上升等一系列过程,必然产生涡流,这就为“波浪式传播”[11]的机理提供了血管形态学基础。

    2.趾纹皮肤微循环血管树的特殊形态学特点丰富了皮纹学的内容,为皮纹学提供了血管形态学基础。

    3.包皮及龟头皮肤微循环血管的特殊性表现在乳头内有扣结状血管排和螺旋型血管排以及螺旋线型动脉干,标明这些特殊皮肤区具有更旺盛的代谢机能。

    4.本研究结果纠正和补充了前人观察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在真皮乳头内不仅有发卡型血管排,而且有扣结型及各种螺旋型血管然。在尿道外四周围的龟头皮肤血管则为特征性的沿着尿道外口呈放射状排列的作状血管束。

    四、特殊皮肤区微循环血管树的实际应用价值:

    1.本研究为特殊皮肤区的皮肤血液循环提供了血管形态学基础。

    2、本研究对于烧伤、整形和显微外科作者进行特殊皮肤区的皮肤移植工作提供了血管构筑的依据。

    3.通过皮肤微循环血管材的形态结构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比,丰富了血管树理论内容,为微循环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资料。

    参考文献

    (l) Inoue, H:Three-dimensional observations of microvasculasture of human finger skin. Hand 1978; 10 :144.

    (2) Imeyama, S: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study on the terminal blood vessels of the skin.J invest Derm;1981,76:151.

    (3) Yen, A:Braverman, I.M: Ultrastructure of the human dermal mlcroclrculatlon: the horizontal plexeus of the papillary dermls.J.invest.Derm.1976,66 :131

    (4) N.Umeda, A.Iked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 scopic study of the capillary loops In the Dermal paplllae. Acta anat 1988; 132: 270.

    (5)柏树令、李吉:小腿后部皮瓣的微细血管构筑。解剖学通报 1983, 6(4): 334.

    (6)毛增荣等:皮瓣的血管构筑。解剖学通报 1984, 7(2): 138。

    (7)柏树令、李吉:扫描电镜下足底皮肤及浅、深筋膜血管构筑。解剖学报 1986; 17:309

    (8)柏树令、李吉:足跟部皮肤及浅、深筋膜血管构筑扫描电镜观察。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7, 16 (1):31。

    (9)柏树令、李吉:趾甲床微循环血管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解剖学报1988,19(2): 116.

    (10)李吉等:小腿前部皮瓣血管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6, 15: 14。

    (11)修瑞娟等:微血管自律运动的研究1.微血管自律运动的连续动态观察及电子计算机分析。中华医学杂志 1985, 65: 129.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