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磷烧伤57例治疗体会
  •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REATING 57 CASES OF YELLOW PHOSPHORUS BURN

    刘长珍 李德伍 张守信 田 东

    邹春娥 孙 杰 尚 波

    (内容摘要)用2~3%硝酸银和等浓度碳酸氢钠溶液早期处理黄磷烧伤创面57例(最大面积51%),均临床治愈,无1例死亡。治疗关键在于及时彻底灭磷火,解磷毒,防止磷被吸收中毒。硝酸银有灭磷火快、解磷毒可靠和使用安全的特点。机理为:2P十7H2O+8AgNO3=8Ag+8HNO3+H3PO4十H2PO3,碳酸氢钠起中和作用。古老治疗药物一硫酸铜易吸收中毒,故用硝酸银取代硫酸铜溶液,更有实用价值。湿润烧伤膏有即刻止痛,抗感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坏死组织液化,促进残余皮肤附件增殖和创面修复能力,使深II度创面愈后不留疤痕。

    黄磷为化工、农药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常温下即可自燃。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如有不慎,常会发生烧伤。以往传统治疗方法是用硫酸铜溶液早期处理创面,因用量过大易吸收中毒,用量过少则灭磷、解毒不彻底,故我院于1978年以来改用2~3%的硝酸银与等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处理创面,配合抗菌素湿敷;而后又改用湿润烧伤膏治疗。至1990年6月25日共治疗57例,最大面积51%,均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57例中,男56例,女1例。年龄13~42岁。烧伤面积5%及以下者47例,6~10%、5例,10%以上者5例,最大面积51%,均为II度~III度,治愈时间12天至3个月。57例中用湿润烧伤膏治疗20例,面积5%及以下18例,6~10% 2例,治愈时间12~41天。

    治疗方法及效果

    一、创面处理:立即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清创,然后在暗室内或夜光下查找磷光,在有磷光的创面涂2~3%硝酸银溶液至无磷光为止,再用2~3%碳酸氢钠溶液湿敷2小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沾干水份后局部涂湿润烧伤膏治疗;对大面积III度创面早期切痂植皮。

    二、全身治疗:除按烧伤常规输液,抢救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措施外,重点保护肝、肾、心等多脏器功能和防止溶血。

    三、治疗效果:57例均治愈。早期湿敷治疗的37例中,除5例深II度和III度创面植皮愈合,其余的深II度创面愈后均有疤痕形成;而湿润烧伤膏治疗的20例中,深II度创面均无疤痕形成。

    典型病例

    例1:刘XX,男,23岁,患者被液态黄磷烧伤头面部、四肢和臀部,当即用清水冲洗后用3%硝酸银液涂擦创面,再用3%碳酸氢钠液湿敷40分钟后,于1985年5月15日下午2时30分急诊入院,住院号16及检查:痛苦貌,精神萎靡,P88 次/min, BP:21.3/12KPa,创面呈黑褐色,夜光下仍有散在磷光。入院诊断:重度液态黄磷烧伤,面积51%,(浅II度36%,深II度15%)。经我院处理创面后,局部用抗菌素液湿敷,全身常规补液,抗感染及支持疗法。伤后5小时查血磷1.56mmol/L,肝功能正常。第7天患者轻度烦躁,睡眠差,血磷2.03mmol/L, SGPT178u,BUN4.07mmol/L,心电图提示“心肌劳损”,给予能量合剂,肌苷,输血等对症支持处理。第10天SGPT 217u,ZnTT16u,高田氏试验<+>,肝肋下触及,加用肝太乐,维生素等“保肝”治疗。第16天对深II度创面行植皮手术,23天肝功能及心电图恢复正常,62天痊愈出院。

    例2:王XX,男,24岁,1990年5月15日零点10分入院,住院号1492。因液态黄磷烧伤左上、下肢,背及臀部,现场用清水冲洗,涂2%硝酸银1次,在伤后1小时急症入院。检查:T.P.R.BP均正常,痛苦貌,烧伤面积10%(浅II度1%,深II度8.5%,III度0.5%),夜光下有散在磷光。经彻底处理创面后,局部涂湿润烧伤膏,全身用抗生素、能量合剂、常规输液等治疗,于伤后第l、3、7天查Hb、RBC、尿R,肝功能、血磷、血钙均正常。第29天对3x3cm2的肉芽创面行自体皮片移植术,住院41天痊愈出院,无疤痕形成。

    讨论

    黄磷分为固态和液态,液态的灼伤力和渗透力大于固态。烧伤后如组织表面有残磷存在,则会继续氧化燃烧,加重损伤。黄磷接触人体后,除具有热力烧伤外,还可经创面吸收而引起急性磷中毒,致神经系统和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以至出血、变性和坏死[1]。严重者可出现急性溶血性病变;如创面处理不彻底,残磷还易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而后生成磷酸及亚磷酸,对组织也有继发性破坏作用。

    治疗黄磷烧伤,除用一般烧伤的治疗外,关键在于及时彻底灭磷火及解磷毒,防止残磷燃烧及被创面吸收引起磷中毒死亡(磷对人的最小致死量约0.1~0.5克)。如处理不当,液态黄磷皮肤II度烧伤7%即可吸收发生急性溶血而致肾功能衰竭等原因死亡[2]。

    硝酸银和碳酸氢钠溶液处理黄磷烧伤创面的机理为:2P十7H2O+8AgNO3=8Ag+8HNO3+H3PO4十H2PO3(3),以上反应可以看出,硝酸银与剧毒的黄磷反应后形成金属银、硝酸、磷酸和亚磷酸。碳酸氢钠则起中和作用。反应后在体表生成的银及盐类对多脏器无损害,对人体无中毒现象[4]。经生理盐水清洗后,有利于治疗。

    用硝酸银溶液处理黄磷烧伤创面,有灭磷火快、解毒可靠和使用安全的特点,因治疗量和中毒量相差几百倍。该溶液能与局部组织的蛋白结合,形成薄膜层阻止磷的继续损伤,且银离子与菌体蛋白中巯基,羧基等结合生成蛋白银而沉淀呈现较强的局部杀菌作用[5]。

    传统疗法硫酸铜虽也有灭磷火快和解毒作用,但与硝酸银相比副作用大,用量不足,灭磷解毒不彻底;用量过大,硫酸铜易被吸收中毒,轻者使肝脏受累,重者肝脏呈坏死性改变,使血红蛋白变性,损害细胞膜,抑制6一磷酸葡萄糖脱氨酶及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使红细胞破坏而产生溶血[4],出现急性肾小管坏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上海瑞金医院收治过因用硫酸铜量过大致急性溶血性黄疽的病例,我市也有因用硫酸铜中毒死亡的惨痛教训。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硝酸银与碳酸氢钠溶液处理黄磷烧伤创面,更有其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面积较大的III度黄磷烧伤,除及时反复按上述方法处理外,创面应及早削切痂植皮。手术中要密切注意创面皮下脂肪的色泽和形态。若色泽不新鲜且有液化趋势,应取下少许脂肪在其内滴入1%硫酸铜溶液,如显淡褐色.这是磷与硫酸铜反应形成磷化铜的缘故,说明已有磷被吸收,应尽早彻底切除,以减少机体对磷的吸收。

    黄磷易溶于油脂和有机溶剂,在创面未灭磷,解毒之前,局部不能使用易吸收的各种油类制剂和/或加热烘烤。因油类和/或加热可加速磷的燃烧与吸收。必须在及时彻底处理创面后,局部用湿润烧伤膏采用“湿润暴露疗法”,既有即刻止痛、抗感染,又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坏死组织液化,促使烧伤残余皮肤附件增殖和创面修复快的作用。该疗法可缩短疗程,使深II度创面愈合不留疤痕。

    据观察发现具有灭磷火、减少磷吸收的作用,有关机理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文保元主编:《急性中毒手册》第1版,133页,1988.8青岛出版社.青岛

    (2)山东省人民医院职业病科:《化学烧伤81例总结》,第二届全国劳动卫生职业病学术会议资料, 1979.7

    (3)陈寿椿编:《重要无机化学反应》第二版,965页,上海科技出版社,上海,1984

    (4)《工业毒理学》编写组编、工业毒理学<上册 >、第1版,124,111页,上海科技出版社、上海,1976

    (5)《医学药理学》编写组编:医用药理学、第二版,661页,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82

    作者单位:中国烧伤创疡科技中心淄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