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自1998年以来,采用MEBO治疗129例面部烧伤患者,其中男性79例,女性50例,年龄1岁3个月~65岁,平均年龄30.6岁。烧伤部位:单纯面部烧伤15例,合并其他部位烧伤114例,其中大面积烧伤24例。烧伤深度按照三度四分法诊断标准划分,浅Ⅱ度82例,深Ⅱ度34例,Ⅲ度13例。
采用SD-Ag治疗112例面部烧伤患者,其中男性72例,女性40例,年龄1岁5个月~67岁,平均年龄31.3岁。烧伤部位:单纯面部烧伤13例,合并其他部位烧伤99例,大面积烧伤21例。烧伤深度按照三度四分法诊断标准划分,浅Ⅱ度69例,深Ⅱ度32例,Ⅲ度11例,见表1。
3.结果
MEBO组129例患者面部烧伤创面全部愈合,无继发感染,创面愈合时间为:浅Ⅱ度6.21天±1.32天,深Ⅱ度11.21天±2.24天,Ⅲ度18.24天±2.64天。部分深Ⅱ度、Ⅲ度创面愈合后有轻度暂时性的色素沉着,多见于肤色浅的患者,浅Ⅱ度创面愈后未遗留痕迹,部分Ⅲ度创面遗留微小的瘢痕,对容貌、面部活动影响相当小。
SD-Ag组112例患者面部烧伤创面全部愈合,无继发感染,创面愈合时间为:浅Ⅱ度6.53天±1.51天,深Ⅱ度12.21天±2.54天,Ⅲ度20.24天±3.14天。深Ⅱ度、Ⅲ度创面愈合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部分为永久性色素沉着,浅Ⅱ度创面愈后不遗留痕迹,有暂时性色素沉着,Ⅲ度创面遗留较明显的瘢痕,对容貌、面部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经统计学处理,采用Raddit分析,MEBO组治疗浅Ⅱ度、深Ⅱ度、Ⅲ度效果明显优于SD-Ag组,见表2。
表2 创面愈合治疗效果比较
|
MEBO组 |
SD-Ag组 |
浅Ⅱ度 |
6.21天±1.32天 |
6.53天±1.51天 |
深Ⅱ度 |
11.21天±2.24天 |
12.21天±2.54天 |
Ⅲ度 |
18.24天±2.64天 |
20.24天±3.14天 |
4.讨论
面部烧伤创面继发感染、遗留瘢痕一直是临床医师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面部瘢痕不仅可破坏面容的完整性、美好程度,同时可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甚至引起严重的心理问题。严重瘢痕会造成五官畸形[2~3],继发五官功能障碍,甚至发生严重器质性改变,致使许多面部烧伤患者治疗后不能正常融入社会中生活,严重影响烧伤患者实现自我价值。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减少面部烧伤的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诸多不利后果。
4.1.MEBO能促进创面愈合:MEBO通过把创面暴露于接近生理的湿润环境,其中含有加速坏死物质分解的成分,使其发生水解、酶解、酸败、皂化反应,促进烧伤创面的坏死组织由表入里的无损伤液化、逐渐脱落。MEBO活性成分在坏死组织脱落的同时刺激表皮干细胞再生,通过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连接修复创面;与单纯暴露疗法相比,能够实现间生态细胞的复活、增殖,实现增加活性细胞的目的,并且加速坏死组织分解等效应,减少机体对局部坏死组织的保护性的炎性反应,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毒性物质对间生态组织、正常组织的破坏作用,从而实现阻断创面局部环境恶变达到促进愈合的目的。SD-Ag无其他活性成分,只能起到杀菌作用。SD-Ag暴露在空气中会逐渐氧化变黑,虽然Ag通过皮肤吸收较少,但是重金属对人体有害,对创面愈合无明显的促进作用。
4.2.MEBO能抑制瘢痕形成:MEBO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抑制胶原纤维再生的作用,同时促进表皮细胞的生长,减少瘢痕形成。MEBO应用期间始终在面部创面表面形成一个有效作用层,始终保证药物作用于创面,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成及向胶原纤维的变化,从而达到抑制胶原纤维再生的目的。同时胶原纤维是瘢痕早期的主要成分之一,抑制胶原纤维的再生可实现早期瘢痕组织生成减少的效果;早期瘢痕组织生成减少,并且因面部血运丰富,从而不易引起瘢痕的增生。SD-Ag是广谱的抗菌素,无抑制胶原纤维再生的作用。
4.3.MEBO有止痛的作用:MEBO有明确的止痛效果,在涂抹之后立即显效,并且因创面位于极为重要的面部,增加治疗的可依从性,能达到涂抹MEBO的要求,换药方便、简单,保证了止痛的效果。SD-Ag无明确的止痛作用,在涂抹早期因药物温度较低可短时间减轻创面疼痛的感觉,但药物液化后此种效果消失,疼痛依然明显。
4.4.MEBO有助于控制创面感染:面部的分泌物较多,创面容易被污染,虽然面部血运丰富,但是面部分泌物堆积是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而应用MEBO需要每4小时换药一次,有助于及时清除面部创面分泌物、坏死分解的组织,促进创面尽快清洁,减少细菌增生的机会;MEBO在面部创面表面形成了一个脂质保护膜,阻碍细菌与创面表面接触,减少了感染的机会。SD-Ag自身有抗感染作用,但是添加过程中因不能保证创面表面的药物浓度,影响SD-Ag的抗菌效果,并且易产生耐药菌株,一旦细菌耐药就失去固有作用。
由此可以发现MEBO在外科临床的治疗中有极大的应用范围,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创面的各个临床专业,有利于创面的再生修复。
参考文献
[1]李伟,韩冬,姚海东,等.MEBO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2):47,57.
[2]李应齐,姜文章.MEBO在小儿面颈部烧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8,1(22):16~18.
[3]杨建德.MEBO治疗中小面积烧伤72例临床分析[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8,2(20):107~109.
【作者简介】
阿克巴尔(1964~),男(维吾尔族),新疆人,1988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现新疆医科大学),副主任医师.
于 扬(1982~),男(汉族),新疆人,2007年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住院医师.
马少林(1958~),男(回族),新疆人,1982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现新疆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