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排痰法在吸入性损伤中疗效比较
  • 目录

    张玲燕,杨彩丽,徐文举
    南阳南石医院烧伤科,河南南阳473065

    【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配合使用G5振动排痰机排痰对吸入性损伤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6例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3例,接受雾化吸入配合G5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法治疗;对照组33例,接受雾化吸入配合人工叩击辅助排痰法治疗。对两组1周内日排痰量及1周后不吸氧情况下的SPO2以及FEV1%预计值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早期排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晚期排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在不吸氧情况下SPO2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FEV1%预计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雾化吸入配合G5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法治疗优于雾化吸入配合人工叩击辅助排痰法治疗。
    【关键词】胸部;肺部;吸入性损伤;吸痰法;人工叩击
    【标识符】doi:10.3969/j.issn.1001-0726.2010.01.027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ect and Nursing Experience of Two Kinds of Expectoration Methods in Treating the Inhalation Injury. ZHANG Ling-yan,YANG Cai-li,XU Wu-ju.Department of Burn Injury,Nanshi Hospital of Nanyang City,Henan Province,47306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putum ejection effect of treating inhalation injury with neb nebulised medication plus Sputum Ejection Machine G5 fleximatic.Methods: 66 patients with inhalation inju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In the experiment group,33 patients received a treatment of neb nebulised medication plus Sputum Ejection Machine G5 fleximatic.While in control group,33 patients received neb nebulised medication plus manual knock-assisted expectoration method.The daily sputum volume in one week and predicted value of SPO2 and FEV1% after one week of no oxygen uptaking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Results:The early expectoration volume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increased obviously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1).On the contrary,late expectoration volume in experiment group decreased obviously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1).In the condition of no oxygen uptaking,SPO2 value and FEV1% value in experi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0.01) compared the value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The neb nebulised medication plus Sputum Ejection Machine G5 fleximatic in assisted expectoration is better than neb nebulised medication plus manual knock-assisted expectoration method.
    【Key Words】 Chest;Lung inhalation injury;Expectoration method;Manual knock

    吸入性损伤[1]是热力和/或烟雾引起的呼吸道以至于肺实质的损害,以咳嗽、咳痰、气促、胸闷、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为主要临床特点,过多分泌物的积聚、气道痉挛,加重气道阻塞,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愈后。如何促进患者痰液的排出,乃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以往的排痰措施是采用人工手法拍背,既费时又费力,且排痰效果不佳。我科于2006年8月使用美国G5震动排痰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吸入性损伤患者进行排痰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对我科2006年11月~2007年11月将雾化吸入配合G5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法应用于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气道管理中,与雾化吸入配合人工叩击辅助排痰法进行效果观察及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11月~2007年11月我科收治吸入性损伤患者66例,年龄60岁~75岁,均为可耐受振动的患者,已将皮肤及皮下感染、出血、胸部肿瘤、肺结核、气胸、胸部疾病、肺部脓肿、肺部血栓、凝血机制异常、肺出血及咯血、心内附壁血栓、房颤、室颤、急性心梗患者除外。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平均年龄70.88岁±4.74岁,对照组33例,平均年龄70.53岁±5.24岁。两组实验前日排痰量、不吸氧情况下的SPO2以及FEV1%预计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以生理盐水40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针5mg雾化,用空气压缩雾化机吸入。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口含或气管切开口吸入,嘱患者吸入时深吸气,吸气后屏气1秒~2秒,以使药液充分达到支气管和肺泡,保持原体位休息10分钟~15分钟后,更换舒适体位。实验组选用中段频速的手动方式应用G5振动排痰机,按一定顺序由下及上,由一侧背部再到另一侧背部,每侧可持续10分钟~15分钟,每天2次,由专人负责操作;对照组主要取侧卧位,操作者五指并拢,以指腹及大小鱼际肌扣击患者前胸及后背,频率40~50次/分钟,力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宜,持续5分钟~10分钟,每天2 次,由专人负责操作[2]。
    1.3.评价指标:
    1.3.1.客
    观指标:记录患者1周内日排痰量,1周后不吸氧情况下的SPO2以及FEV1%预计值。
    1.3.2.主观指标:咳嗽、咳痰、气促、胸闷等不适症状减轻及听诊肺部干湿性啰音改变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所采集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以x(_)±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不同排痰方法在1周内日排痰量的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不同排痰方法在1周内日排痰量的比较(x(_)±s)(ml)
    组别
    例数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实验组
    33
    36.25±2.70
    45.58±2.31
    64.17±4.06
    76.00±4.00
    43.42±2.64
    28.17±3.21
    16.00±2.37
    对照组
    33
    22.92±2.11
    34.33±2.87
    41.67±4.03
    55.08±3.28
    47.83±3.97
    38.00±1.86
    28.58±1.88
    t值
     
    13.479
    10.568
    13.618
    13.994
    -3.206
    -9.174
    -14.391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4
    0.001
    0.001
     
    2.2.两组不同排痰方法在1周后不吸氧情况下的SPO2及FEV1%预计值比较见表2。
    表2两组在1周后不吸氧情况下SPO2、FEV1%
    预计值比较(x(_)±s)(%)
    组别
    例数
    SPO2
    FEV1%预计值
    实验组
    33
    87.25±2.42
    45.91±3.87
    对照组
    33
    82.08±1.98
    40.50±2.54
    t值
     
    5.734
    4.052
    P值
     
    0.001
    0.001
     
    2.3.两组患者1周后主观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见表3。

    表3两组患者1周后主观症状的改善情况
    组别
    例数
    症状改善
    症状无改善
    例数
    构成比
    例数
    构成比
    实验组
    33
    23
    69.70
    10
    30.30
    对照组
    33
    14
    42.42
    19
    57.58
    统计学分析:经卡方检验χ2=4.982,P=0.02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近年来随着相关辅助排痰仪器的研发、引进,美国G5振动排痰机已于2003年应用于临床。它是根据物理定向扣击原理设计的,对排除和移动肺内部支气管等小气道分泌物和代谢废物有明显作用。它可同时提供两种力:一种是垂直于身体表面的垂直力,对支气管黏膜表面黏液及代谢物有松弛液化的作用;另一种是平行于身体表面的水平力,帮助支气管已液化的黏液按照选择的方向排出体外。它还具有很好的深穿透性,每分钟20~30次的振动频率和人体组织的自然频率相近,能很好地传导到深部组织,作用于深部的细小气道,可以有效地排出细小气道中的痰液,并且能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支气管舒张,改善肺通气状况36。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吸入性损伤患者多为年老体弱者、多存在呼吸肌营养不良、排痰无力,导致分泌物在气道滞留过久,痰液粘稠,故单纯使用G5振动排痰机效果不佳,但以雾化吸入配合G5振动排痰机的使用来帮助患者排痰,效果满意。表1显示:实验组第1天、2天、3天、4天24小时排痰量大于对照组,第5天、6天、7天24小时排痰量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雾化吸入配合G5振动排痰机的使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有效排痰。
    3.2.吸入性损伤患者多因烧伤面积较大,需长期卧床治疗,最终导致以小气道的受损、狭窄、阻塞,气流不完全可逆为主要特点的并发症。雾化吸入疗法近年来是治疗吸入性损伤的有效给药途径,在雾化吸入的基础上配合G5振动排痰机的使用,可使已经稀释的附着在小气道壁上的痰栓脱落,并且按照选择的方向将痰液排出体外。随着炎症的有效控制,呼吸道管壁弹性的改善,支气管痉挛、小气道梗阻的解除以及痰液有效及时地排出体外,可以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提高SPO2和PaO2,降低PaCO2,最终改善肺功能。表2显示,实验组在不吸氧情况下的SPO2以及FEV1%预计值均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01,提示雾化吸入配合G5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法可有效地提高吸入性损伤患者的SPO2,改善肺功能。
     
    4.护理体会
    4.1.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适应证:吸入性损伤、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气管切开术后需排痰理疗者。禁忌证:皮肤及皮下感染、肺部肿瘤、结核、气胸、肺脓肿、凝血机制障碍、肺部血栓、肺出血及咯血、极度衰弱不能耐受振动的患者。
    4.2.选择合适的体位:根据胸部体格检查结果和胸部X片、CT检测结果,对需要治疗的部位进行体位选择,特别是干湿啰音最明显的部位,可选择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例如治疗病变部位为右肺中叶和下叶的侧面,患者取左侧卧位,可置1~2个枕头于患者髋部,枕头垫高髋和膝部,使胸部低于髋部,以便于痰液的排出。
    4.3.扣击头的选择:根据患者的体重、体质强弱及耐受程度选择合适的G5振动排痰机扣击头。
    4.4.频率的选择:采用美国G5振动排痰机辅助治疗的开始频率为20s-1,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适当地增减,但合并使用扣击接合器治疗时,频率应低于35s-1。
    4.5.注意事项:治疗时间取决于患者对理疗的反应程度和个人体质,不可盲目按照说明书上的参考频率执行。操作时,振动排痰机的扣击头应避开胃肠、心脏,扣击头应从外向内,自下而上循环进行。振痰的同时可以向患者进行知识宣教,如疾病相关知识、影响治疗的因素、自我护理方法、戒烟等,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呼吸、咳嗽、咳痰情况以及有无发绀、憋气、胸闷、呼吸困难、出汗、疲劳等不适7。操作后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必要时应予以吸痰。无效咳嗽或不能咳嗽的患者,特别是痰液黏稠、量大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还可结合病变部位按操作流程行支气管体位引流8。此外,还应注意记录患者排出的痰量、性质、气味及颜色,必要时留痰标本送检。使用一次性纸制扣击罩以免交叉感染,治疗后用1∶100的84消毒液擦拭扣击头、机箱、导线、手把、支架和托盘,定期专人进行机器维护和保养。
    综上所述,因G5振动排痰机有很好的深穿透性,能传导到肺深部组织,作用于小气道,可有效地促进细小气道中的痰液排出。G5振动排痰机配合雾化吸入可促进吸入性损伤患者有效排痰,提高患者不吸氧状态下的SPO2,改善肺功能,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盛志勇,杨宗城,王甲汉,等.烧伤治疗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49~369.
    [2] 王莲英. 慢性阻塞性肺病体位与排痰护理[J] . 护士进修杂志,2002 ,17 (8) : 634~635.
    [3]郭玉军,游宝英.美国G5振动排痰机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功能[J].医疗装备, 2005, 18(12): 59.
    [4]陈长英,王俊平.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不同排痰方法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 2004, 19(19):23~24.
    [5]莫康林, 王子秀.美国G5 震动排痰机促进肺部感染患者排痰的护理体会[J].医学文选,2004, 23(6) :764.
    [6]刘红梅,李春梅,车晓洁. G5 振动排痰机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J] . 吉林医学,2005,26 (1) :85~86.
    [7]尤黎明,孙国珍,袁丽,等. 内科护理学[M] .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3~26.
    [8]戴宝珍,余剑珍,朱瑞便,等. 临床护理教程[M]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108~109.
     
    【作者简介】
    张玲燕(1980~),女(汉族),200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护理学院,主管护师.
    杨彩丽(1968~),女(汉族),200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护理学院,副主任护师.
    徐文举(1981~),男(汉族),2001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