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护理角度浅析烧伤感染的因素与对策
  • 目录

    CAUSES OF BURN WOUND INFECTIONS AND COUNTER一MEASURES- A VIEW FROM NURSING ANGLE

    崔书华

    指导刘桐林韩学德

    [内容摘要]作者长期从事烧伤护理工作,从烧伤护理的工作中体会到,感染是威胁烧伤病人的生命的主要因素,它可使创面加深并发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作者在本文中从护理角度就烧伤感染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方面预防措施。

    感染是威胁烧伤病人生命的主要因素,它可使创面加深,延长住院时间,并发败血症和多器功能衰竭等。本文从护理角度分析烧伤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一、感染因素

    引起烧伤感染的常见因素主要有二个方面,即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机体因素包括烧伤创面的存在,吸入性损伤,静脉切开、气管切开、导尿等侵入性导管。环境因素主要有污染的空 气,接触病人的物品和机械装置以及带菌的工作人员。病床的安放位置和病室内人员流动对 烧伤创面感染也有一定影响。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病房门的开关频率、病床与门的距离对空气中细菌密度有一定关系。见下表

    上表说明:开门时空气中细菌数高于关门后5分钟时细菌数,开门时离门近的细菌数高于距门远的细菌个数。人员流动对空气中细菌数的影响已有文章阐述:病室内流动人员增加,空气中菌落数增加。病床的安放位置对湿润暴露疗法烧伤创面感染有一定的影响。本病室统计的烧伤创面感染率占住院病总数的6.18%[1],其中院内感染占2.5%,院外感染占3.68%。在2.5%的院内感染病人,有20.8%的病人住在近门的病床上,下肢烧伤近门者更易感染。多表现为创面迟迟不液化,有加深现象,液化物细菌培养阳性。院外感染的原因主要是烧伤后在院外滞留时间过长,创面污染重,没有得到及时的抗休克抗感染治,或是使用了劣质药等原因。

    二、预防措施

    1.烧伤创面

    引起创面感染的因素前已所述。烧伤后体表屏障被破坏,为微生物入侵提供了途径。烧伤后免疫机能下降和内环境的紊乱,使机体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强,环境和治疗因素的影响,菌群 的自然平衡保护条件发生改变。预防措施:①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基础上首先协助医师做好早期清创。②消毒隔离:洗手应做为最基本的消毒隔离措施,它虽然未能根本解决问题,但在与病人的接触中,医护人员的双手可起到传播细菌的媒介作用。因此,在接触病人前后应认真刷洗双手,用洗涤液洗并用消毒液浸泡可收效。环境消毒重要的是空气消毒和物品表面的消毒,空气消毒常选用0.2—0.5%过氧乙酸或双氧水喷雾,每日2次,此法不影响病室内病人。或选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照射时注意保护眼睛和遮盖暴露部位以防损伤。对紫外线过敏者禁用。物品表面消毒当前效果最好的消毒剂是“84”消毒液, 其方法是浸泡或擦试。保护性隔离对于危重病人特别重要,危重病人应实行单人隔离,专人监护,入病室者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鞋套、接触病人或病床范围戴手套。当前,许多用物均属于一次性用品,用后应按制度规定处置,防止成为传染源。③减少或取消陪护,谢绝探视,集中治疗和护理,限制室内人员的流动。

    2.侵入性导管

    静脉切开置管输液是救治大面积烧伤常用的抢救措施,但它也是诱发烧伤败血病的潜在因素。其引起感染的危险性与导管在血管内放置时间的长短,局部皮肤情况、无菌操作水平及 环境和导管的性质有关。预防措施:①导管选择:预防感染方面,聚四氟乙烯导管优于其他性质的导管,Trooskin报道:青霉素浸泡的导管使实验动物感染率从60—70%下降为0%[2]。②置管方法:潜行置管法能减少感染机会哪管子置入静脉后不在原切口引出,而在距离切口约10厘米的正常皮肤处戳创,管子在皮下潜行后引出。③禁止在同一静脉重复置管,导管滑出后不可在原位送入静脉后保留时间一般5—7天,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但由于病情需要,在严密观察病情和严格无菌操作的情况下,保留时间可适当延长。⑤妥善保护切口,定时换药,正常皮肤上切口,术后24小时即给换药。具体方法:切口处用75%酒精消毒,无菌敷料包扎,每日换药一次至切口一期愈合。深II一III度创面上的切口,术后24小时,切口用或磺酊消毒,范围直径超过10厘米,无菌敷料覆盖,绷带包扎,每日换药一次至拔管。敷料浸湿应及时更换。③每日更换输液管,输液管与导管连接处用75%酒精消毒无菌纱布包扎悬吊,防止垂压在创面上。避免在此处静脉推注药物,必要时,可在莫菲氏滴管处实行“小壶”给药。严禁经导管抽血,或加压推注液体,防止有感染的血凝块推入血循环。 ①密切观察病情及切口处的变化,注意局部有无红肿渗液渗血情况和肢体有无沉重感,一已 怀疑感染应立即拨管,并常规做导管尖端细菌培养。

    3.气管切开

    感染是气管切开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在切口处或肺部。切口感染一般常见于创面或正常皮肤的菌丝侵入所致。肺部感染多见于吸入性损伤及反复多次的吸引术。再者,分泌物排出不畅及污染的空气等也是引起气管切开感染的常见原因。其预防措施:①按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②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湿润,预防呼吸道粘膜干燥及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结痂阻塞套管,可安装增湿器来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增湿器内水每24小时更换一次。也可用生理盐水100毫升,α-糜蛋白酶10毫克,庆大霉素24万u气管内持续滴药,每分钟3—5滴,以达到湿化气道稀释分泌物便于吸痰预防感染的目的。③吸痰时选择质软无菌粗细适宜的一次性导管,并严格操作程序,防止损伤气管。吸痰顺序依次为支气管、气管、咽部、鼻咽部,最后拔除导管。④注意口腔清洁卫生,进餐前后漱口,必要时做口腔护理。⑤头面颈烧伤病人,根据颈部水肿程度及时调整系带,防止过松过紧引起的不适或脱管。③ 吸入性损伤3—5天,注意痰液的性质,有无内膜脱落,应密切观察病情及呼吸变化,及时吸痰,防止窒息的发生。①保持局部清洁,每日换药更换敷料一次。每周做痰涂片2—3次,注意有无阳性发现。

    综上所述,感染是烧伤病人严重并发症,随着医学的进展,新的医疗手段可起预防作用,但 传统的隔离技术,严格无菌操作仍然是防治感染最基本和不容忽视的环节。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