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性医疗技术治疗烧烫伤的临床体会
  • 许文顺,白云升,邹云东,江华,郭中叶

     

    [作者单位]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深圳518081

     

    【摘要】 目的:总结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治疗各种深度烧(烫)伤创面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19973月至200612月治疗的各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计416例烧烫伤病人,均采用MEBT/MEBO治疗, 3例火药烧伤患者因合并严重呼吸道烧伤、爆震伤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413例全部治愈;浅Ⅱ度创面最短愈合时间6d,最长13d;深Ⅱ度创面均于19d内愈合;全组愈合时间最长者78d;较大面积的深Ⅱ度与Ⅲ度创面愈合良好, 9例患者的深Ⅲ度肉芽创面形成后期行点状自体皮移植封闭创面,其余均自行愈合。结论:烧伤湿性医疗技术适用于各种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疗效显著,方法简单,容易掌握,使用方便。

    【关键词】湿性医疗技术;烧伤;创面;治疗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0726200803-0186-04

     

    Clinical Experience on Burns and Scalds Treated with MEBT. XU Wen-shun, BAI Yun-sheng, ZOU Yun-dong, et al. Surgical Department, The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51808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MEBT/MEBO in treating all kinds of degree burns and scalds wounds. Method: Retrospectively reviewing clinical data of all kinds of degree burns wounds collected from Mar. 1997 to Nov. 2006. Results: Total collected 416 burns and scalds patients, all were treated with MEBT/MEBO. Of them, 3 gunpowder burn patients died of 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 caused by sever respiratory burns and explosive injury complications. Rest other 413 cases were healed; shortest healing time was 6 days for superficial second degree wounds, longest was 13 days; deep second degree wounds healed within 19 days; the longest healing time was 78 days; extensive deep second degree and third degree wounds healed well. 9 cases of deep third degree burns healed with punctiform shape skin auto grafting at the late stage of granulation wound formed. Rest others healed spontaneously. Conclusion: MEBT is applicable to all kinds of degree burn wounds with obvious efficacy, easy to grasp and convenient to use.

     Key words MEBT; Burns; Wounds; Therapy

     

    热烧伤多由热水、蒸汽、火焰、电流、强氧化化学制剂等因素引起,由于受伤面积和创面深度的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后果,因而治疗措施也不尽相同。烧伤后常因创面处理不当而出现某些并发症,影响对疾病的全程治疗。过去认为,烧伤创面处理的原则是防止和减少感染机会,并把预防感染作为主要治疗措施[1],即先外用磺胺嘧啶银换药,以后再行植皮治疗。自19973月至200612月,我们采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治疗热烧伤患者416例,近期和远期效果均十分满意。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416例,男性274,女性142例。最大患病年龄78岁,最小5个半月。儿童烧伤87例,占总病例20.9%,余为成人烧伤。烧伤面积: 10%TBSA 以下面积烧伤286, 11% TBSA ~20% TBSA 79例, 21% TBSA ~50% TBSA 48例,51%TBSA以上3例,最大烧伤面积85% TBSA。烧伤深度:单纯浅Ⅱ度创面225例,浅Ⅱ度~深Ⅱ度混合创面149, Ⅱ度创面合并Ⅲ度者33例,单纯Ⅲ度创面9例,3例合并重度呼吸道烧伤。致伤原因:热液烫伤227例,火焰烧伤132例,火药烧伤28例,电击伤18例,化学烧伤11例。门诊治疗76例,住院治疗340例。

    2. 创面治疗:患者入院后用生理盐水简单清洗创面。有水疱者低位剪破排出渗液,尽量保留疱皮,直接在烧()伤部位涂MEBO,厚度1mm;疱皮已脱落者可直接在创面上涂MEBO。每6h涂药一次,如药膏缺失及时换药,原则上始终保持创面有新鲜药膏,保持创面湿润。每次换药时,先用消毒柔软面巾或卫生纸轻轻擦去创面上的陈旧药膏和液化物,再涂新药膏。如创面有焦痂或为深度创面,早期用手术刀片或专用耕耘刀进行“耕耘减张处理”[2],划开痂皮,以不出血、无疼痛为度。主要目的是便于MEBO渗透到创面深层,促进早期液化,排除坏死组织。根据患者年龄、烧伤部位,以及季节、环境的不同,尽量选用湿润暴露疗法(MEBT)治疗。因为冬季室温一般较低,对于躯体、四肢的创面,采用局部保温措施,即在自制的支架上盖上清洁保暖床单,使局部温度不低于25,注意局部环境空气的流通。对于个别确实不能采用MEBT治疗的患者,可据情采用包扎方法,创面覆盖饱和MEBO药纱,包扎治疗,每日换药1~2次。Ⅲ度创面经过湿润烧伤膏培植肉芽组织,如在5周或更长时间不能愈合者,可采用点状自体游离植皮手术治疗。

    3. 全身治疗:

    1)抗休克治疗:根据患者烧()伤面积、创面深度及全身状况实施液体复苏治疗,对有可能发生或已发生低血容量休克者,积极进行补液治疗, 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液体输入以烧伤湿性技术休克补液公式计算补量。胶体与晶体比例一般为12,尿量每小时保持1ml,并以此指标调整补液量。

    2)抗感染治疗:烧伤面积在10%TBSA以下的浅Ⅱ度患者一般不用抗菌药物治疗,以局部外用药膏治疗为主。对10%TBSA以上的深Ⅱ度烧伤患者,据情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如创面已发生感染,体温在39以上,应考虑加用抗厌氧菌药物及抗绿脓杆菌药物,或两者联合使用。当体温降至38以下,全身无感染征象时,即可停用抗菌药物。

    3)其他治疗:包括吸氧、留置导尿管、保护脏器功能、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等措施,确保内环境稳定,防止创面进行性加深。

    二、 治疗结果

    本组416例均采用MEBT/MEBO治疗, 3例火药烧伤患者因合并严重呼吸道烧伤、爆震伤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413例全部治愈。浅Ⅱ度创面最短愈合时间6d,最长13d;深Ⅱ度均于19d内愈合;全组愈合时间最长者78d,系Ⅲ度创面,或植皮创面。较大面积的深Ⅱ度与Ⅲ度创面愈合良好, 9例患者的深Ⅲ度肉芽创面形成后期行点状自体皮移植愈合,其余均自行愈合。愈合皮肤表面初始为绛红色,此后逐渐变为浅红色。有5例电击伤病例因(肢)趾坏死而给予截除手术治疗。头、面、颈、四肢创面应用MEBO 治疗,无创面干裂、疼痛、出血等现象。

    三、典型病例

    1:男性,43岁。2002618 日因黑色火药爆炸伤于烧伤后30min入院。入院查体:T 36.9P 98/minR 26/minBP 110/70mmHg,头、面、颈、胸、背、右手、前臂、大腿前侧及右小腿烫伤,疼痛明显。烧伤面积58TBSA(浅Ⅱ度35TBSA,深Ⅱ度15TBSA,Ⅲ度8TBSA)。入院后立即予抗休克治疗,常规应用抗生素,全身创面用生理盐水擦洗后,外用MEBO治疗;深Ⅱ度和Ⅲ度创面予以耕耘减张处理。每4hMEBO一次,药膏厚1mm7d后创面出现液化,14d后创面坏死液化组织排净,部分创面出现皮岛,创面开始再生修复。25d深Ⅱ度创面全部愈合。40dⅢ度创面愈合,治疗中全程实行MEBTMEBO治疗,未植皮。 出院后1年随访,无明显瘢痕,也无功能障碍。

    2:女性,21岁。200336,因鞭炮厂爆炸烧伤,伤后50min送我院。查体:T 37.2P 115/minR 28/minBP 8856mmHg,精神差,面、颈、胸背、四肢前侧被烧伤,疼痛严重,总烧伤面积75%TBSA(浅Ⅱ度10% TBSA,深Ⅱ度15%TBSA,Ⅲ度50%TBSA)。入院后予以抗休克、支持疗法治疗,静脉滴注抗生素,保护心、脑、肝、肾、消化道等脏器功能。背部使用MEBO药纱换药治疗,每日换药2次;深Ⅱ度与Ⅲ 度创面换药时进行耕耘减张术处理,每日换药4次,治疗过程中及时、彻底清除坏死组织。伤后第5d,创面出现液化,患者取侧卧位,改为湿润暴露疗法。18d后坏死组织完全排净,继续采用MEBTMEBO规范治疗。浅Ⅱ度创面在12d内基本愈合,深Ⅱ度创面28d内愈合;散在Ⅲ度创面50d内愈合。随访1年,无明显瘢痕,也无功能障碍。

    3:女性,28岁。19971124 日因掉入工业酒糟池中被烫伤,伤后1h住院。入院查体:T 37.5P 108/minR 28/minBP 115/65mmHg。患者烦躁不安,诉说疼痛。胸、背、双上肢,双下肢均被烫伤,烫伤面积85%TBSA(其中浅Ⅱ度30%TBSA,深Ⅱ度35%TBSA,Ⅲ度20%TBSA)。入院后立即予抗休克治疗,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急性心、肝、肾功能衰竭。创面立即涂抹湿润烧伤膏,每4h一次,厚度1mm。第二次换药时,对深Ⅱ度、Ⅲ度创面行耕耘减张术。创面规范使用MEBO,伤后7d深Ⅱ度与Ⅲ度创面坏死组织开始液化,及时清理坏死组织及液化物。伤后16d,坏死组织液化排净,继续规范使用MEBO换药治疗,伤后23d,深Ⅱ度创面相继愈合,伤后48d,大部分Ⅲ 度创面愈合,自动出院。出院2个月后即正常上班。随诊1年,有轻度瘢痕增生,创面瘙痒,但无功能障碍。

    四、讨论

    各种深度的烫伤创面采用MEBTMEBO 治疗,不仅可以防止创面水分蒸发,保持有效血容量,减轻创面疼痛,防止休克进一步加重,同时为创面提供生理性的湿润环境,避免创面的再损伤,为大面积烫伤的后续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根据本组病例治疗结果,对湿性医疗技术的作用机制作如下分析:

    1.止痛作用:患者入院后予以简单清创,随即涂MEBO,在用药后10min~30min以内,病人逐渐安静,说明湿润烧伤膏已产生止痛作用。湿润暴露疗法所用药物MEBO为创面提供生理性湿润环境,使烫伤组织处在立体式的湿润环境中,避免了因干燥而造成的损伤刺激,防止空气对创面的侵袭,同时保护了疼痛末梢神经,使疼痛减轻或完全缓解。

    2. 抗感染作用:MEBO产生抗感染作用的机制可归纳为:①自动引流及药物隔离,阻止了细菌的侵入;②药物的亲脂性保护组织不受细菌、液化物及代谢产物的刺激,促使坏死组织早期液化,形成了不利于细菌繁殖生存的环境。据赵俊祥报道[4],采用湿性医疗技术治疗的482例烧伤面积在30TBSA 50TBSA 之间的病人,创面感染发生率仅为0.95%,而本组病例均未发生创面局部或全身性感染。

    3. 保护创面:本组病例由于早期实施了创面耕耘减张处理,既解除了烧伤坏死组织的压迫,又利于MEBO尽快渗入创面,MEBO与创面坏死组织结合后,经酶解,水解,酸败和皂化四大生化反应以及自行液化及通常引流方式,将坏死组织颗粒和分解代谢产物不断地排除创面之外,从而减轻或避免了创面组织进行性坏死[4]MEBO具有改善微循环功能的作用,使创面组织细胞能够获得充足的血氧供给,使组织再次损伤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从根本上阻止了间生态组织的进行性坏死,保护了皮肤干细胞和潜能再生细胞,为创面的正常皮肤再生修复奠定了良好基础。

    4. 治疗方便:烧伤湿性医疗技术的无菌条件要求不像传统干性疗法那样严格,小面积烧伤可在门诊或家庭治疗,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同样可以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应指出,湿性医疗技术并不是弃掉无菌原则,只是在要求上不像传统疗法那样严格。由于MEBO使用方法简便,易于掌握,为社区、家庭开展该项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

    5. 观察创面方便:传统干燥结痂疗法、包扎疗法都不便于直接观察创面变化,而湿润疗法可以随时直接观察创面变化及修复过程。经治医生可根据创面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这也是目前其他任何疗法都不能做到的。

    总之,在烧伤治疗过程中,创面的处理是烧伤治疗的重要环节,创面处理得好坏与烧伤创面愈合的早晚及愈后的功能有着直接关系。早期应用MEBO治疗,使烧伤创面在符合生理条件环境下修复,大部分深度烧伤创面能够达到生理性愈合,从而减少了手术次数和手术面积,降低了愈后致残率,提高了大面积烧伤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黎鳌,杨宗城.烧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

    [2] 徐荣祥. 烧伤创面处理[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7,(3):5.

    [3] 汪世友.MEBO治疗15例大面积烧伤病人临床体会[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81(34)26.

    [4] 赵俊祥,等.烧伤皮肤再生修复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315(1)53.

     

    【作者简介】

    许文顺(1962~),男(汉族),安徽宿州人,1984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副主医师.

    白云升(1954~),男(汉族),辽宁锦州人,1978年毕业于北华大学,副主医师,科教科科长.

    邹云东(1970~),男(汉族),广东河源人,1994年毕业于广东药学院,主治医师.

     

    (收稿日期:200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