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润暴露疗法治疗全面部深度烧伤的体会
  • EXPERIENCE WITH MOIST EXPOSED THERAPY IN TREATING PANFACIAL DEEP BURN

    武心敏 高方喜 王 健

    (内容摘要)全面部深度烧伤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和病理生理特点,以致同样面积和深度的烧伤,其病情往往以面部为重,处理相对棘手,容易影响容貌或造成严重的毁容。本文对我们治疗的典型病人和采用湿润暴露疗法的全过程及体会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五例病人经过3O天时间治疗,不需植皮,全面部深度烧伤创面完全表皮化愈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恢复了病人原来的容貌。

    全面部深度。烧伤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和病理生理特点,以致同样面积的烧伤,其病情往往较相同面积和深度的其它部位为重。容易影响容貌或造成严重的伤残和毁容。我们对五例全面部深度烧伤采用“湿润暴露疗法”,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基本恢复了病人原来的容貌,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毁容程度。

    解剖和清理生理特点:

    面部皮肤厚度(除眼睑皮肤,口唇的红唇部分及耳屏前皮肤外)仅次于头皮皮肤部份的厚度。面部的皮下组织松弛,血管丰富,毛囊皮脂腺及汁腺亦分布密集,且可深达真皮下较深在的部位。因此,全面部烧伤后的休克期渗出较其它部位多,水肿特别严重。面部的神经末梢分布密集,烧伤后引起的全身反应强烈,除休克外还常发生急性胃扩张,高热及脑水肿等并发症。

    焦痂分离早,创面愈合相对较快。深度烧伤后残留的毛囊上皮和汁腺上皮向外伸展,呈放射状生长足以覆盖创面。往往不需植皮。

    五官分泌物多和进食时食物易污染创面,使得创面容易发生感染,而使创面加深,愈合时间延长,疤痕增生严重。

    面部的深II度和III度的创面疤痕挛缩后,毁容严重,常发生小口、塌鼻、小耳、口唇及眼睑外翻等畸形。

    临床资料及典型病例:

    例一:夏 X X,男 54岁,住院号22613,因合问时被电弧烧伤全面部一小时后于1990年12月10日急诊入院。创面呈暗灰色,质较靱,面部创面液体外渗不明显。清创时无明显水泡,表皮和真皮不分离,自诉疼痛不明显。入院后即采用湿润烧伤膏外用,每日四次,四、五天后面部创面肿胀明显消退。一周后创面呈白色,继续外用药十五天后,创面渐转为淡红色,二十天后创面已坏死液化的表皮及真皮进一步溶脱,可见有较多的肉芽创面,触之易出血,其间分布较密集的上皮岛生长。继续外用药上皮岛生长更为密集,并向四周的肉芽创面呈放射状生长,肉芽创面进一步减少,至伤后第三十天,肉芽创面基本消失,创面表皮化愈合,基本恢复原来的容貌。三个月后随访全面部无明显疤痕增生,无畸形发生。

    例二:张学兰,女71岁,因液化气烧伤面部致全面部深度烧伤半小时于1991年2月14日急诊入院。人院后简单清创,创面外用湿润烧伤膏行湿润暴露疗法。用药10天后创面坏死组织由浅入深开始液化脱落,20天后创面渐转红润,形成较密集毛囊上皮生长的肉芽创面,且可见到毛囊上皮岛由点状逐渐扩大,向四周呈放射状生长。27天后创面大部分上皮化愈合,眼睑部分及双侧耳屏前方仍有散在的肉芽创面,30天后继续外用药除双侧耳屏前方残有两处1.5X1.5cm的肉芽创面外,全部表皮化愈合。双侧耳廓部份可见有耳软骨断面暴露及肉芽创面,予庆大霉素纱布半暴露,渐趋愈合。

    讨论:

    面部深度烧伤一直是烧伤治疗上较为棘手的问题,治疗的中心问题是如何竭尽全力以恢复病人原来的容貌,尽力减轻毁容的程度,并为日后的整形创造条件。传统的面部深度烧伤的治疗一般不采用早期切痂植皮,而采用清创后暴露疗法,深II度创面外用1%SDAG冷霜,单层纱布敷贴,每日换药一次。III度创面在全部焦痂溶脱后,采用大张中厚皮移植,不可避免的出现疤痕增生和挛缩,往往至后期毁容严重。有报导应用CO2激光器切痂处理面部III度烧伤创面,虽能克服早期面部切痂手术出血多,难以彻底止血植皮经常失败的缺点,但亦常出现植皮后面容呆板,缺乏表情,及疤痕挛缩,甚至出现面目全非,严重地损害了原来的容貌。

    我们对五例全面部深度烧伤采用湿润烧伤膏行湿润暴露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本恢复了病人原来的容貌。我们采用这一方法除了具有创面局部的抗感染作用外,还有如下优点:1.保护创面的作用;真正典型的全面部血“烧伤较罕见,往往严重者亦为全面部混合度创面或是全面部深度烧伤创面,也就是说创面一部份为深II度,一部份为III度创面,在同一创面二部份互相移行无截然的明确界限。采用了湿润暴露疗法后保护了深II度创面,使之创面不进一步加深,不形成焦痂。2.充分和及时引流作用:每日上药四次,再次上药时去除前次药物,这样既保持了药物的持续作用又及时地清除了创面的分泌物和液化的坏死组织。恰好解决了面部烧伤后创面分泌物多局部易感染的问题。随着药物的持续作用,创面的坏死组织逐渐地由浅层向深层液化脱落,依面部创面烧伤的深度不同,液化脱落的时间亦不相同。面部的热损伤愈深,液化脱落的过程愈长。一般需要7~25天坏死组织完全脱落,露出新生的汗腺上皮或毛囊上皮或散在的肉芽组织。3.溶痂作用:烧伤后的创面可分凝固带、淤 滞带及充血带,对于凝固带而言任何药物显得无能为力,所要解决的是如何使凝固带尽早脱去。湿润烧伤膏能加速凝固带的溶脱。4.改善创面的微循环作用:面部的血液循环非常丰富,在病理情况下创面出现了淤滞带,若此时的条件合适,创面得以保护,并使用企图变淤滞带的微循环逆 转为趋于正常的微循环的药物一湿润烧伤膏,就能使淤滞带的微循环得以改善。5.促使“间生态组织”向接近正常和正常组织转化:保护面部深度烧伤后的问生态组织并促使其向正常组织转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湿润烧伤膏由于其对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和保护细胞组织的作用,有利于“间生态组织”向正常组织转化。6.促进真皮深层和皮下的毛囊上皮或汗腺上皮的生长:这对于不手术治疗面部深度烧伤是至关重要的。面部深度烧伤后的创面使用湿润烧伤膏使创面坏死组织由浅入深地液化脱落,这为允许和促进创面内未受损害的残留的毛囊上皮和汗腺上皮的生长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创面上皮化愈合的进程。若皮肤全层损害同样也创造了条件,使位于真皮下的皮肤毛囊上皮和汗腺上皮及部份深在的皮肤乳头层生长,覆盖创面。而不是形成干痂或焦痂“窒息”了本可生长的残留的毛囊上皮和汗腺上皮。面部的汗腺和毛囊上皮均丰富且深在这本身就构成了面部深度烧伤往往不需植皮的一个有利因素。7.有利于促进创缘周围的正常上皮生长:由于药物的作用抑制了肉芽纤维结缔组织的过度生长,使残留的肉芽创面平坦,有利于与创面交界的正常上皮通过蔓延的形式生长,覆盖创面。8.抑制了创面肉芽纤维结缔组织的异常生长:根据实验研究 证实湿润烧伤膏可以抑制肉芽纤维结缔组织的异常生长。这有利于创面的表皮化愈合和面容的恢复。减少肉芽纤维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所致的疤痕化和疤痕挛缩,减轻了毁害程度。

    在治疗中我们体会到面部深度烧伤使用湿润暴露疗法较传统的使用外用药或干燥疗法或手术切痂植皮为优。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患者的自身修复能力,使患者的面容得到了最好的恢复。

    参考资料

    1.烧伤治疗(第二版)杨之骏主编1985年上海科技出版社

    2.烧伤救治手册(第三版)方之杨主编1985年上海科技出版社

    3.徐荣祥湿润暴露疗法(1986)教材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