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IENCE WITH MEBT IN TREATING CHEMICAL BURNS
于锡恩
(内容摘要)作者自1989年6月至1991年5月,共收治253例烧伤病人,应用MEBO技术治疗其中43例化学烧伤,全部治贪,取得满意效果。 致伤化学物质共14类,其中以硫酸、硝酸、环已酸、沥青、液氢为最多。受伤部位以头、面、颈部为常见,眼、耳亦有烧伤。以中小面积为主,占81.4%,最大为50%,深度以浅II度为主,占67.4%,亦有深达III度者,占各%。早期清创很重要,通常需30分钟用清水及盐水冲洗,对碱、磷、铬酸、氢氟酸要一小时以上。眼烧伤要优先冲洗。具体不同种类烧伤要具体处理,如磷烧伤。处理后应用湿润烧伤膏按不同深度不同时期换药。
作者在讨论中认为:1.应用MEBO治疗烧伤适应症宽;2.止痛效果好,具有“中和作用”,可加速创面愈合。作者在最后提出注意点:1)重视院前急救和早期清创;对正确使用MEBO; 3)重视全身治疗。
在工农业生产中,乃至日常生活中,化学烧伤时有发生,其发生率在烧伤中占第二位。文献报道为5.33~36.70%不等。我院自1989年6月至1991年5月,应用徐荣祥湿性医疗技术治疗各种烧伤253例,其中化学烧伤43例,占17%。43例全部治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最1岁半,最大54岁,平均31.15岁。其中青壮年患者39例,占90.7%。致伤化学物质:引起化学烧伤的化学物质名称见表1。本组最常见致伤化学物质是硫酸,其次是环乙烷、硝酸、沥青、液氨等。
致伤原因:设备故障致伤9例,检修管道时积存的化学物喷出致伤12例,容器破损5例,缺乏劳动防护8例,搬运中化学物溅出或滑倒接触化学物受伤8例,另一例为1岁半女童,玩耍时弄翻硫酸瓶,被溢出的浓硫酸烧伤。
烧伤部位:身体各部分烧伤的次数分别为:头、面、颈烧伤共27例次(24.4%),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本组有6例共9只眼烧伤,14例共24只耳烧伤,分别占头面颈部烧伤的22.2%及51.9%。
![]() |
烧伤面积深度:最小烧伤面积1%,最大烧伤面积50%,平均7.2%。中小面积烧伤占81.4%。烧伤深度:以浅II度为主29例 67.4%),以深II度为主10例(23.3%),以III度烧伤为主4例(9.3%)。现场急救:伤后用水冲洗5~30分钟者有20例(46.5%),其中有2例,水冲洗后再用中和剂冲洗;直接用中和剂冲洗或擦洗者5例(11.6%);有18例(41.9%)在现场未作急救处理。
治疗方法
早期清创:对化学烧伤病例,入院后需进行认真的清创处理。对大面积化学烧伤,可边抗休克,边行创面处理。其方法:(l)迅速用消毒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创面,或先用自来水冲洗然后再用消毒生理盐水冲洗,通常需30分钟。对碱、磷、铬酸、氢氟酸等烧伤,冲洗时间需超过一小时。对眼的化学烧伤,要优先冲洗,也可把面部浸入水盆中,不断睁闭双眼,以利清洗。(2)水冲洗后,酸烧伤创面可用1.25%碳酸氢钠液冲洗,碱烧伤创面用2~3%硼酸水或l~2%枸橡酸液冲洗,使其中和,创面上存留的中和剂应用消毒生理盐水冲掉。(3)水泡的处理:创面及创周皮肤用1‰新洁尔灭溶液或0.25%洗必太液擦洗,将所有的水泡剪孔放液,泡皮去除,并再次用生理盐水冲洗,用无菌干纱布治干创面。(4)石灰、电石烧伤,先将肉眼能见的石灰、电石颗粒移除后再冲洗;沥青烧伤时,可用松节油、乙醚或植物油等将沥青擦除;黄磷烧伤创面,可短暂使用1%硫酸铜液擦拭,让残留的磷颗粒表面与硫酸铜化合为黑色磷化铜,以利清除。创面上残留的硫酸铜液随即用生理盐水冲洗。
涂布湿润烧伤膏:将湿润烧伤膏挤在消毒的木制或竹制压舌板上,轻柔均匀地涂布于创面,也可将药膏直接挤在创面上,用消毒压舌板涂布。药层厚度视创面情况确定,通常厚lmm,创面趋向愈合时,药层宜小于lmm。涂药范围超越创缘0.5~1cm。创面充分暴露。因受条件限制,创面得不到良好暴露时,可制作湿润烧伤膏药纱,药层厚1.5~2mm,按创面大小剪贴覆盖,减压包扎,每8~12小时换药一次。
深度创面的处理:按时用药3~5天后,深II度创面的坏死层开始液化,创面上有黄白色液化物出现。换药时,用消毒卫生纸、纱布或棉签将液化物沾去,也可间歇用对创面细菌敏感的抗生素纱布沾吸,使创面清洁,并不断有新鲜药层覆盖。创周正常皮肤用75%酒精纱布或棉球消毒,创缘积存的药痂及时擦除。一旦创面上坏死组织基本清除,创面趋向愈合时,可改用半暴露法处理,按创面大小剪贴湿润烧伤膏药纱,以减少对已愈合上皮的浸渍,加快创面愈合。III度浅型创面亦可照上述方法处理,III度深型创面,如面积较大,仍以适时植皮治疗为宜。
治疗结果
本组43例全部治愈。其中6次为成批烧伤,共16例,每批2至5名伤员同时入院。由于救治得力,均获满意效果。本组1例54岁男性,跌入石灰池,烧伤面积50O,其中浅II度15O,深II 度浅型25%,深II度深型10%,经湿润暴露疗法治疗24天,痊愈出院,无疤痕愈合。
创面平均愈合时间:43例中浅H度创面38例次,平均愈合时间为6.42±1.63天;深II度浅型6例次,平均愈合时间为14.71±2.19天;深II度深型9例次,平均愈合时间为22.89±2.93天;III度创面中,自行愈合的6例次与III度肉芽创面植皮后愈合的6例次对比,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25±8.65天、37.17±8.82天。
深II度创面共30例次,其中深II度浅型21例次,遗留薄疤者2例次,占9.5%;而深II度深型9例次,有薄疤者1例次,有明显疤痕者2例次,共占33.3%。
本组2例共4只耳III度烧伤,伤后三周并发耳软骨炎,创面培养出绿脓杆菌,经全身投予敏感抗生素,局部扩创切除耳软骨及换药后治愈,但遗有小耳畸形。
讨论
一、湿性医疗技术及湿润烧伤膏治疗化学烧伤的优越性
1.适应症宽:从国内文献(3,4,5,)及本文资料表明,各种酸类、碱类、酚类、沥青、黄磷、水泥乃至有机类化学物所致的烧伤,都是湿润烧伤膏治疗的适应征。黄磷烧伤时,创面在初期禁用油类制剂和油质敷料,因为磷溶于油,可加速磷的吸收中毒。但是,只要经过及时彻底的清创,清除创面残留的磷颗粒和磷酸后,即可在局部用湿润烧伤膏,采用湿润暴露疗法。本组1例左下肢黄磷烧伤,面积4%,经清创创面用1.25%碳酸氢钠液及抗生素纱布湿敷,证实创面无磷残留(创面不冒烟,无大蒜样臭味及暗处无磷光),采用湿润烧伤膏效果好,创面7天愈合。
2.止痛效果明显:化学烧伤时,由于致伤化学物质与组织的持续作用或者化学物的不断下渗,创面疼痛常常比热力烧伤严重,尤其像氢氨酸烧伤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本组病例应用湿润烧伤膏后,一般经5~10分钟疼痛即可缓解或消失,伤员不需服用止痛药物。
3.具有“中和”作用:湿润膏治疗化学烧伤,不但有稀释化学物、排出化学物的作用,还具有对创面残存酸、碱等化学物的中和作用。孔进等报告(4),药物与坏死组织作用形成的液化物中含有多种有机物,其中有(R:烃基)类有机物,对酸、碱均有中和作用。但是,我们认为,此类中和作用的发挥,应该基于创面上化学致伤物早期正确有效的清除。
4.加速创面愈合:使用湿润暴露疗法,创面在药物有效成分和基质的作用下,淤滞带的微循环得到疏通,处于间生态的组织细胞复生。在药物的持续作用下,坏死痂皮容易分离,避免传统疗法中常见的痴下感染。坏死组织不断液化排出,为上皮细胞的增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只要施药得当,创面保持湿润,湿润烧伤膏能很好地“珍惜”有生机的组织细胞,还能抑制结缔组织过度增生,使上皮与结缔组织按比例生长。本组病例创面治愈时间比传统疗法提前5天左右。浅II度、深II度浅型、深II度深型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6.42天、14.71天、 22.89天,比孔进等报告的酸、碱灼伤病例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浅II度9天,深II度浅型18天,深II度深型29天缩短。
二、湿润暴露疗法治疗化学烧伤的注意点
1.重视院前急救和早期清创:采用正确的自救互救方法,争分夺秒清除化学致伤物,是减轻伤害的重要措施。现场迅速脱去污染衣服,用自来水或其他清洁水持续冲洗创面及尚未出现创面的污染部位。冲洗可尽快地移除致伤物,完成化学剂的稀释,带走稀释热,使皮肤PH值恢复正常(6)。冲洗持续30分钟左右,碱烧伤、氢氨酸烧伤等需超过一小时。冲洗水的温度以20C为佳,除有机械清洗作用外,还有降低体表温度,减少渗出及刺激网状内皮系统的作用。创面上的石灰、电石颗粒要先用镊子去除,对磷颗粒可边冲洗边用镊子清除。要优先处理眼睛等五官的损伤。Spaeth认为[7]:对眼的化学烧伤,冲洗开始越早,清除化学致伤物越完全,则眼的功能恢复越好。对热力烧伤创面,初期都沿用简单清创,应用湿润暴露疗法,对早期污染很轻的创面,清创术更可简化。但是,对化学烧伤,早期清创仍需重视,许多时候,化学物的性能特点未能了解清楚,而许多化学物可经皮肤粘膜吸收致全身中毒。因此,早期清创要相对彻底,有可能积存化学物的水泡、泡皮剪破清除;有选择的慎用中和剂,在使用前后应用水冲洗;毒性大的化学物所引起的皿度或深II度创面,病人条件允许,可早期切痂,减少中毒发生。
2.正确使用湿润膏:湿润烧伤膏是湿润暴露疗法的主药,正确及时地施药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我们体会是:(l)勤涂药:始终在创面上保持有新鲜的湿润烧伤膏药层,暴露疗法一般4小时左右涂药一次,减压包扎法每8~12小时换药一次。(2)勤清理:除及时清除松脱的水泡皮、痂皮及失效的药痂,经常清除由湿润膏作用下产生的坏死组织液化物,在每次涂药前,用消毒的高级卫生纸、纱布或棉球吸除粘稠的液化物,此项操作要轻柔、要仔细、不可疏忽对耳、鼻等五官部位的清理。本组14例共24只耳化学烧伤,其中4只耳(16.7%)III度烧伤,并发耳软骨炎,遗留小耳畸形。此并发症的发生除伤情重外,与液化期缺乏良好的清理有关。尤其对舟状窝、耳甲窝、外耳道及耳后等凹凸不平处的液化物未能仔细清理,致使存留的液化物中菌量增加而致感染。(3)根据创面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开始要求药层厚lmm,每小时左右涂药一次。随着液化期高峰的到来,施药更要频繁些,确保湿润膏的供给直到创面基本清洁,坏死组织清除,创面趋向愈合时,药层厚度可少于lmm,涂药次数可减少,也可以用湿润膏药纱按创面大小剪贴,让创面半暴露,有利于创面愈合。
3.重视全身治疗:在处理化学烧伤时,除可参照热力烧伤治疗中的原则外,还必须考虑有无吸收中毒的可能。要了解毒物对靶器官的毒性,及时解毒、排毒,保护脏器功能是治疗化学烧伤的关键。针对不同化学毒物选用解毒药,如有机磷烧伤,可用氯磷定或解磷定;氢氨酸烧伤早期局部和全身应用葡萄糖酸钙等。对有毒化学物烧伤创面,争取尽早切(削)痂治疗。若已发生吸收中毒和内脏损害,应给予肝太乐、高渗葡萄糖、多种维生素、能量合剂等保肝药物,并注意碱化尿液和给予利尿剂,以利毒物排出。也可短程应用激素,减轻中毒症状,保护内脏功能。
参考文献
1.第三军医大学烧伤防治协作组主编,烧伤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231
2.岳毅等,石油化学工业中化学灼伤的治疗体会,中华外科杂志15: 9 1977
3.徐荣祥,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培训教材)1988 年
4.孔进等,湿润烧伤膏治疗酸、碱灼伤29例体会,中国烧伤创疡杂志(l):401 991
5.刘长珍等,黄磷烧伤57例治疗体会,中国烧伤创疡杂志(3):18 1990
6.Brombefg BE. Hydrotnerapy of chemical burns.Plast Reconstr Sufg 35:85 1965
7.Spaeth GL.Ophthalmic Surgery pnnclples and practice,byw.B.saunders Company 1982;122
作者单位:南京化单工业公司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