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置针穿刺在烧伤患儿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应用价值
  • 目录

    臧红平

    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000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留置针穿刺与表浅静脉普通穿刺输液在婴幼儿烧烫伤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婴幼儿烧烫伤早期较为理想的静脉输液方法。方法:20061月~2008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婴幼儿烧烫伤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符合课题调查研究条件者共81例,均为烧烫伤后5天之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者。根据所采取的静脉输液方法分为表浅静脉留置针组(留置针组)和表浅静脉普通穿刺组(普通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穿刺部位、穿刺成功率、输液通畅程度及治疗中的局部并发症等。结果:两组的穿刺部位、烧伤伤情及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普通组的静脉穿刺次数明显大于留置针组,即相当留置针组的5倍之多;普通组的局部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大于留置针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烧烫伤早期采用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可延长穿刺针的留置时间,减少静脉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增加患儿舒适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

    关键词静脉输液;留置针穿刺术;普通穿刺术;婴幼儿;烧烫伤;临床分析

    标识符doi103969/jissn1001-0726200902020

     

    Clinical Evaluation of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re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fant Burns with Intravenous Infusion Treatment. ZANG Hong-ping.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De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make the clinical evaluation of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re compared with superficial venous 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 burns. And to explore the ideal method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treating infant burns at the early stage. MethodsB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81 cases consisted with the study conditions were collected from 01/2006 to 01/2008. All the patients suffered from burns and received intravenous infusion within 5 days post-bur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nfusion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uperficial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group (indwelling needle group) and superficial venous general puncture group (general group). The observed indexes included puncture site, puncture success rate, whether or not smooth infusion and local complications etc. Results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in puncture region, burn injury and successful rate of venous puncture between two groups. But the frequency of puncture required in the general group was 5 times more than that of the indwelling needle group. Morbidity of local complications in gener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indwelling needle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s: At the early stage of infant burns, superficial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re can prolong remaining time of puncture needle, decrease the frequency of puncture, reduce morbidity of complications and patient’s uncomfort. It reflects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Key wordsIntravenous infusion;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re technique; General puncture technique; Infant; Burn and Scald; Clinical analysis

     

    婴幼儿烧烫伤后输液治疗相当重要,静脉穿刺输液方法较多,常用方法有表浅静脉穿刺术、静脉切开置管术及近年兴起的留置针穿刺输液术等。为了探讨婴幼儿烧烫伤早期有效地静脉穿刺输液方法,我们对20061月~2008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主要调查对象为婴幼儿(3周岁及3周岁以下患儿)中小面积烧烫伤患者病历资料,穿刺方法为接受表浅静脉穿刺或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者。根据所采取的静脉输液方法,分为留置针组和普通组。统计指标包括穿刺部位、穿刺成功率、输液是否通畅及治疗中的局部并发症等。通过对两组指标的统计分析,认为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术优于表浅静脉穿刺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纳入条件:(1)婴幼儿烧烫伤患者,性别不拘;(2)烧烫伤面积在5%TBSA15%TBSA之间,深度为Ⅱ度烧伤,非植皮手术治疗者;(3)伤后24小时以内接受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或表浅静脉普通针穿刺输液者,前者为留置针组,后者为普通组,连续输液时间都不少于5天;(4)主要穿刺部位为头部或手部,穿刺点周围5cm以内无烧伤创面;(5)创面采用湿润暴露疗法[1]或半暴露疗法治疗;(6)接受两次静脉留置针输液者仅统计首次观察指标,连续静脉穿刺输液治疗超过5天者仅以5天以内(含5天)指标变化作为统计样本。

    112.剔出条件:(1)合并吸入性损伤者;(2)化学灼伤、电流烧伤者;(3)首次接受输液治疗时间超过伤后24小时者;(4)伴有其他合并伤者;(5)因输液反应、自动出院等原因中止治疗者。

    113.伤情:符合上述条件者共81例,男性44例,女性37例,最小患病年龄为出生后1个月,最大为3周岁,平均18岁±07岁。烧烫伤部位分布:上肢或单侧手部28例(346%),面颈及前胸17例(210%),会阴及双大腿15例(185%),双下肢14例(173%),躯干及四肢7例(86%)。烧伤总面积:96%TBSA±43%TBSA,均为浅Ⅱ度~深Ⅱ度烧伤。烧烫伤原因:依次为热液、火焰、暖水袋等。

    12.材料与方法

    121.材料:苏州碧迪有限公司生产的BDintima-Ⅱ型密闭式留置针(24号),江西3L医用公司生产的9cm×6cm敷贴材料,保赫曼(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全棉质高弹性网套,山东威高集团洁瑞片5号输液器。

    122.穿刺方法:1)留置针组:将连接好输液装置的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内并排气。选择好直径较粗,解剖干较直,弹性较好的血管,穿刺部位皮肤予以消毒,左右转动针翼使导管尖端与钢针松脱,左手绷紧皮肤,拇指及其他四指以穿刺点为中心,沿静脉走行向两端绷紧,以加强固定血管。右手拇指及食指夹住两翼,使针与皮肤成15°~30°角,对准血管缓慢进针,见回血后改变角度为5°~10°,继续前行1mm2mm,然后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保留5mm外套管在血管外,将针芯全部退出。用透明敷贴材料固定留置针,外部套弹力网套,将输液管U型盘入网套内,外露肝素帽,输液完毕以2ml3ml肝素钠盐水正压封管。(2)普通组:经脉选择方法同留置针组,按传统方法进行穿刺,见回血后不再前行,用四条胶布固定穿刺针。

    13.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显著水准:α=005

     

    2.结 果

    21.指标判断依据:1)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顺利,输液观察5分钟液体流速满足治疗要求,并在输液要求时间内滴速保持正常,无局部并发症发生。(2)人均穿刺次数:指5日内每例患者接受静脉穿刺的平均数。(3)并发症:①静脉炎:沿静脉走行方向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或水肿,或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后期可出现硬结[2];②液体外渗:以穿刺针点为中心,局部肿胀,或皮肤颜色发生变化,皮温降低,或出现小水疱等,回血试验异常;③流速不畅:液体流速减慢,不能满足治疗需求。

    22.基础资料:1)留置针组与普通组每日输液量在500ml2000ml之间,主要液体种类包括:等渗与高渗葡萄糖液、5%葡萄糖盐水、5%碳酸氢钠、氯化钾液及氨基酸等。两组伤情基本相似,均为Ⅱ度(浅Ⅱ度与深Ⅱ度,无Ⅲ度)创面,属于中等程度烧伤。

    23.穿刺成功率与人均穿刺均数:见表1

     

    1 静脉穿刺成功率与穿刺次数(N =81

    组别

    样本数

    穿刺成功率(%

    5日内人均穿刺均数

    留置组

    35

    829%32/35#

    114

    普通组

    46

    630%29/46

    583*

    #穿刺成功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人均穿刺均数:普通组为留置针组的5114倍。

     

    245天内穿刺点局部变化:见表2

     

    25 内穿刺点局部变化

    组别

    样本数

    静脉炎

    红肿

    渗出

    针头脱落

    总累计数

    留置组

    35

    1

    2

    2

    1

    6

    普通组

    46

    4

    3

    4

    7

    18#

    #组间比较:相差显著(P005)。

     

    3.讨论

    烧伤早期,首先引起的局部病理变化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当烧伤面积或烧伤伤情达到一定程度时,全身性毛细血管通透性也随之增加,从而引起创面和正常区域皮肤、皮下组织渗出、肿胀,出现低血容量休克,或诱发其他并发症,故补充液体成了疾病早期的主要治疗手段[3]。临床常用的输液方法为经消化道与静脉途径补充。本组81例均为婴幼儿烧烫伤,平均烧伤面积达96%TBSA±43%TBSA,系Ⅱ度烧伤,早期渗出比较明显。若单纯依靠消化道补充液体难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故一般采用静脉途径补充液体。本研究通过对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和表浅静脉普通输液方法的效果分析,认为留置针输液方法可行,尤其更适合于婴幼儿烧伤患者早期应用。

    31.留置针输液的优点

    就上述资料分析,两种穿刺输液方法虽然均能如期满足临床输液需求,但是组间比较提示,留置针方法优于普通穿刺方法,且具有以下特点:

    311.穿刺次数明显减少:表1表明,普通组46例患儿5天内人均接受静脉穿刺583次,而留置针组35例患儿5天内人均穿刺仅为114次,即普通组的人均穿刺数相当留置针组的5倍之多。

    312.降低局部并发症:静脉穿刺常见的并发症为静脉炎、局部红肿、渗出 、针头脱落等。表2表明,普通组并发症的累计数明显大于留置针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13.护理方便:护理方便源于留置针穿刺技术的优越性,它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简化了操作程序,节省了普通穿刺所需要的穿刺过程。相比之下,它为护理治疗提供了方便条件,既利于临床护理,也方便于治疗与急救过程中的药物应用。

    314.提高患儿的舒适度:舒适度是综合评价缓解患儿痛苦程度的一项指标,虽然目前尚缺乏某些客观而具体的指标,但由于留置针组明显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和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恐惧感降低,临床表现比较安静,且又能配合治疗,说明患儿的痛苦程度是降低的,即说明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儿的舒适度。

    315.和谐医患关系: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产生了临床护理治疗的良好效果,从而和谐了医患关系。

    316.方便临床用药:尤其是对危重患儿可以随时打开密闭的输液系统,添加药物,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由于减轻了护理工作负荷及心理压力,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留置穿刺针技术现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推荐的最为安全的输液技术,并得到了广泛认可与应用,堪称为临床间断用药重要工具[4]

    32.并发症及其防范措施

    就本研究而言,无论是留置针组还是普通输液组,均有局部并发症发生,其差别只是多少而已。最常见的局部并发症是静脉炎、局部肿胀、水肿与液体渗漏及针头脱出等。

    321.静脉炎:静脉炎多因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所造成,或是针头、导管在静脉内放置过久,刺激血管内膜导致化学反应;亦有报道系因无菌操作不严格所致,并认为留置针固定与静脉炎有关[5~6]。多数情况下,患儿烧伤早期均需要补充一定的体液,其中包括氯化钾、氨基酸、白蛋白等刺激性较强,浓度较高的液体。这些液体本身具有诱发静脉炎的因素,易导致血管内液体渗漏。静脉穿刺次数增多,血管局部破坏越严重,同时为再次穿刺增加困难,故患儿痛苦增加。减少静脉炎发生的有效方法是严格无菌操作,将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液体稀释为适宜浓度,并调慢滴速。妥善固定也是有效方法之一,如采用留置针输液方法,弹力网套能够妥善固定留置针头,会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同时可降低液体渗漏的发生率。

    322.穿刺针脱出:为防止穿刺针头脱出,留置针或穿刺针的固定非常重要,多数情况下似乎穿刺操作比较容易,而失败常常发生在固定不牢固,因此认为,固定与穿刺都是十分重要的操作技术。多数患儿对输液都有恐惧感,常常表现出哭闹、多汗等症状。普通穿刺技术易诱发疼痛,患儿常因哭闹而拒绝再次输液。“静脉贴”虽然具有一定透明性,但透气性差,若汗液浸透在透明贴膜下,可导致静脉贴贴敷不牢固。同样,穿刺部位的选择也至关重要,由于患儿头部往往出现不自主地晃动,睡觉时的摩擦及无意抓挠,都可导致留置针的脱出,尤其在普通穿刺时更为常见。额部静脉血管比较粗直,且易于固定,但枕部静脉及耳后静脉因解剖位置关系一般不可取,因为患儿不易在俯卧位下接受治疗。如单纯用敷贴法固定留置针而不加弹力网套固定,也容易发生针头脱出,主要原因是出汗或哭闹诱发,且针体尾部明显高于局部皮肤,易因外力作用而松脱。封管后将套管针塞入网套内,可减少外力因素对留置针的碰撞,避免留置针被意外拔除,也可防止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普通穿刺针易在血管内发生漂移,刺破血管壁,引起液体渗漏,或诱发组织坏死及静脉炎[6]。目前认为,管状弹力网套具有极强的横向及纵向弹性回缩力,弹性大,为全棉材料,透气性好,对皮肤无刺激,不发生过敏反应,患儿无不适感,固定留置针安全,可靠,美观,使用方便,套取容易,可以洗涤或重复使用,既减轻护理工作量,又可节约资源,经济实用。

    总之,婴幼儿烧烫伤输液护理的宗旨应是:符合新时代的护理模式,一切围绕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而实施工作,合理地选择静脉,妥善固定,减少穿刺次数,延长静脉留置时间,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尽量为患者节约资金,为医院节约资源,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患儿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减少病痛及家属的焦虑感,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徐荣祥.烧伤医疗技术蓝皮书[M] .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41

    [2] 药晋江,胡玫.静脉留置针与静脉炎[J].实用护理杂志,1997B(7)365

    [3] 张向清,于蔡锡麟主编.实用微循环学-烧伤早期微循环变化[M].实用微循环学,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301~303

    [4] 中华护理学会.高新技术知识与现代护理1400问[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24

    [5] 吕式媛主编.护理学基础[M] .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169

    [6] 尹世玉,王静.改进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46

    作者简介

    臧红平(1970~),女(汉族),山东德州人,潍坊医学院护理系(大本)毕业,学士学位 ,主管护师.

     

    (收稿日期:200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