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原位再生技术治疗皮肤挫擦伤临床体会
  • 目录

    张金花1,王继桓1,杜福勤2

      1.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山东临朐262600

    2.中国烧伤创疡科技中心,北京100020

     

    摘要 目的:总结探讨皮肤原位再生技术对皮肤挫擦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1~20051月共治疗皮肤挫擦伤276例(869处),全部采用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结果:276例(869处)皮肤挫擦伤全部临床治愈。疗程最短7天,最长14天。随访一年无瘢痕形成及功能障碍,随访率占97%结论: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治疗皮肤挫擦伤疗程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皮肤原位再生技术;皮肤挫擦伤;治疗

    标识符doi103969/jissn1001-0726200902012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reating Skin Contusion and Abrasion with Skin Regenerative Therapy in Situ. ZHANG Jin-hua1, WANG Ji-huan1, DU Fu-qin2.1. The People’s Hospital, Linqu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265600, China. 2. The Chinese Burn Associ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rad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Beijing, 10002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ing skin contusion and abrasion with skin regenerative therapy in situ. Method: 276 patients (869 wounds) with skin contusion and abrasion were collected in the period of 01/2000-01/2005. All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skin regenerative therapy in situ. Results: All 276 cases (869 wounds) were completely healed. The shortest healing time was 7days, the longest 14days. After one year of follow-up, there was no scar formation and dysfunction observed. Follow-up rate was 97%. Conclusion: Skin regenerative therapy has the good efficacy with shortening wound healing time.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Skin regenerative therapy in situ; Skin contusion and abrasion; Treat

     

    皮肤挫擦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治疗上历来无特效方法,以往多应用传统的干燥结痂药物,使其结痂,但极易引起痂下感染,使创面加深而延期愈合,常留下皮肤瘢痕。我们自20001~20051月采用皮肤原位再生技术[1]治疗皮肤挫擦伤276例(869处),全部临床治愈,随访一年无瘢痕形成。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01月至20051月应用皮肤原位再生技术治疗皮肤挫擦伤276例(869处),其中男性198例(627处),女性78例(242处);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11个月,平均32岁;均为意外伤害,其中以交通事故伤害、机械性摩擦挤压和运动性损伤为主。受伤部位:四肢368处,颜面部297处,躯干204处。伤后8小时内入院者为新鲜性创面共201例(682处),伤后8小时以后入院者为陈旧性创面共45例(126处),创面红、肿、热、痛伴有脓性分泌物者为感染创面共30例(51处),单纯性皮肤挫伤203例,合并其他器官组织损伤者73例。

     

    2.治疗方法

    21.全身治疗

    皮肤挫擦伤大多是由于交通事故损伤、机械性损伤及运动性损伤引起,因此常合并其他器官组织损伤,所以病人入院后应立即进行全面仔细的查体,对有合并其他器官组织损伤者,应按其损伤程度和对生命征象影响的大小做相应的紧急处理和全身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对皮肤挫擦伤创面进行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对新鲜创面经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处理,一般不应用抗生素治疗,对感染创面可给全身广谱抗生素应用3~5天,视创面感染情况酌情应用。

    22.创面治疗

    因其损伤兼有挤压、挫擦及撕裂等因素,故损伤组织反应重,局部肿胀明显,渗出多,污染也较重,所以要严格按照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创面处理原则进行清创处理,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液,以免对创面医源性再损伤。可应用生理盐水无损伤的清洗创面、去除污物,剪去脱落失活的组织,尽量保留没有挫灭的软组织,用压舌板直接涂布湿润烧伤膏约1mm厚,使其均匀的覆盖于创面,每3小时~4小时涂布一次,每次涂药前将创面残留的药物和渗出物清除,使创面湿润而不浸渍,并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创面结痂,使创面始终保持生理性湿润的状态直至愈合。

     

    3.临床疗效

    本组276例(869处),经正规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新鲜创面无一例发生创面感染,感染创面在3天内得到控制,未再发生创面感染。创面外涂MEBO后,15分钟内创面疼痛缓解者187例,30分钟内疼痛缓解者89例;537处创面在7天内愈合,189处创面在10天内愈合,143处创面在14天内愈合。随访一年,除8例因外出打工未随访外,其余268例均无瘢痕形成和功能障碍,随访率为97%16例(19处)留有轻度色素沉着。

     

    4.讨论

    皮肤挫擦伤是以皮肤黏膜破溃性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见于交通事故及机械性损伤,在临床上极为常见。长期以来,对皮肤挫擦伤的治疗大多利用清创后外用结痂收敛药,促使其创面干燥结痂,使其痂下愈合,但易造成痂下感染,使创面加深,导致延期愈合,易留下瘢痕,特别是在关节功能部位和颜面部,常留有功能障碍及影响容貌。我们自20001~20051月将皮肤原位再生技术用于治疗皮肤挫擦伤创面,解决了以往治疗上不能解决的难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众所周知,创面处理的目的在于:(1)保护及清洁创面,减轻损伤与疼痛;(2)使创面不感染或少感染;(3)使创面愈合加快;(4)愈合后不留瘢痕或少留瘢痕,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5)及早清除坏死组织,并封闭创面2。而皮肤原位再生技术正是遵循了这样的原则,使受损创面按照自然再生的规律而生理愈合。

    41.无损伤性清创,保护及隔离创面,减轻损伤及疼痛

      根据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的要求,创面的清创必须做到无痛、无损伤、无刺激,使受损的创面不再造成医源性的二次损伤,使间生态组织得到保留3,通过MEBO的药物作用使创面生成一层自然生物保护膜,与外界隔离,减轻了空气对创面的刺激,起到了隔离保护创面的作用,通过药物与创面的亲和力,有效地阻止创面水分的蒸发,避免了创面干燥刺激引起的疼痛。MEBO中所含的小檗碱具有松弛平滑肌,解除立毛肌痉挛和末梢血管痉挛的作用4,所以能达到快速止痛的效果。本组276例均在30分钟之内创面疼痛完全缓解。

    42.及时地清除液化坏死组织,使创面引流通畅,防止创面感染

    每次换药时要无损伤地清除创面液化坏死组织以及分泌物和残存的药物,使其引流通畅,使新涂的MEBO药物能及时连续不断地供给创面,发挥其活血化瘀、祛腐生肌和自动引流的作用,从而破坏了创面细菌生长繁殖的内在环境。MEBO有效成分中的β-谷甾醇、黄芩甙、小檗碱可诱发致病菌变异,降低细菌毒性作用。MEBO独特的剂型结构能有效地改变细菌遗传,减少细菌繁殖和致病力,从而降低其侵袭力,减少了感染机会5。本组201例(682处)新鲜创面采用皮肤原位再生技术治疗后,无一处发生创面感染,30例(51处)感染创面经过皮肤原位再生技术治疗3天,感染得到控制,未再发生创面感染现象。

    43.保持创面始终持续有效的药物覆盖,促进创面愈合,防止瘢痕形成

    挫擦伤创面前期渗出较多,渗出物干燥后最容易结痂,因此清创后要求立即涂MEBO,并坚持3小时~4小时涂布一次,使创面的再生修复始终在一个有药物覆盖的生理性湿润环境内。曲云英等研究表明6,创面外涂MEBO后可减轻创面周围充血带的炎症反应,迅速改善局部微循环,保护挽救间生态组织,可在创面形成一种生理性的湿润环境,不仅能维持细胞正常生存,使其释放生长因子,而且能调节和刺激创面深层的潜能再生细胞转化为干细胞,并在创面原位活化、分裂、增殖,分化为正常皮肤组织结构,从而修复皮肤创面,防止瘢痕形成。

    综上所述,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是通过给损伤创面创造一个生理性的湿润环境,无损伤地液化排除创面坏死组织,降低炎性反应,保护上皮细胞,维护创面局部的微循环,挽救间生态组织,独特地控制创面感染,激活潜能再生细胞,促进纤维细胞提前成熟,实现皮肤组织器官的原位再生7。该技术不仅适用于烧伤创面,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损伤和溃疡疗效都是肯定的。

     

    参 考 文 献

     

    1] 徐荣祥.组织器官原位再生复制研究报告[M(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4~96

    2] 刘晓红.烧伤创面处理[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73):11

    3] 徐荣祥.中国烧伤创疡学[M].北京:中国烧伤创疡杂志社,1997178

    4] 徐荣祥.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教材[M](第一版).辽宁科技出版社,1998312

    5] 徐荣祥.大面积深度烧伤原位干细胞培殖技术及系统治疗[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1131):23~38

    6] 曲云英,王运平,邱世翠,等.MEBO抗感染机理实验研究[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6,(1):19

    7] 徐荣祥,萧摩.烧伤皮肤再生疗法与创面愈合机制[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3154):253~262

    作者简介

    张金花(1963~),女(汉族),山东临朐人,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主管护师,护士长.

    王继桓(1954~),男(汉族),山东临朐人,毕业于潍坊医学院医疗专业,主任医师,科主任.

    杜福勤(1954~),男(汉族),山东人,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中国烧伤创疡科技中心医疗部主任,研究员.

     

    (收稿日期:200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