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CASES OF HERPES ZOSTER TREATED WITH MEBO
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 梁明 赵贵杰 贺慧珍
[内容摘要]自1990年8月到1993年12月采用北京光明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研制的湿润烧伤骨外用治疗带状疤疹109例,并用红霉素软骨外涂法治疗63例进行对照,其效果满意,值得推行。
一、临床资料
109例为门诊与住院患者,其中有21例系住院病人,男71人,女38人,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为79岁,平均年龄48.5岁。病程最短者24天,最长可达8年之久。发病部位在头面部者共36例,在躯干四肢处为73例,皮损特点多为沿助问神经和三叉神经分布。
二、治疗方法
①治疗组:患者除常规使用聚肌胞2mg,肌注,每日一次, 病毒灵每次2片,日三次口服外,局部皮损则用湿润烧伤骨外涂,具体使用方法为将该膏直接挤放泡疹皮损上,然后用压舌板将其均匀地推开,使药膏厚度大约保持在0.1cm左右即可,并使药膏暴露于皮外,不须包扎,若泡疹已破溃糜烂,最好先用0.1%雪佛奴尔液湿敷数小时后,待糜烂渗出好转后,即可再上湿润烧伤膏,用法同上。但其药膏的复盖厚度可适当减少至0.05cm,上药次数为每民3至4次为宜,皮损面仍不必包扎。
②对照组:
63例患者常规用药同治疗组,但局部治疗则以红霉素软膏外涂作对照观察,外用红霉素育的厚度与用药次数同治疗组内的湿润烧伤膏,亦暴露于外,不必包扎。以上两组均以2周为一疗程,如2周后皮损未愈,继续行第二疗程治疗。
三、治疗结果
①疗效判断:
治愈:水疱等皮损消失,无疼痛感。
显效:水疮消失面积>50%,疼痛减轻3好转:水疮消失面积5%~50%。疼痛略减。
无效。连续治疗4周以上皮损得不到控制,且疼痛剧烈。
②治疗结果见附表:
![]() |
以上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O.05,有显著差异。
四、讨论
带状炮疹是由水痘—带状痢疾病毒引起,初次感染临床上表现为水症或隐性感染,而后病毒潜伏于脑神经节或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之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而再发,表现为带状疮疹。该病中医俗称“蛇丹”,“蛇箍疮”,因其好发于胸腰部,故中医称为“串腰龙”,“缠腰火丹”。本病在临床上表现为炎性红斑基础上出现群集性绿豆大小水疮,水疮中心虽轻度凹陷,疤疹群间皮肤可正常,排列成带状,亦有呈现丘疹、大病、血病或坏疽者,局部有明显疼痛,尤其是老年病人,不仅痛重、并易出现后遗神经痛、皮损沿一定的周围神经领域呈单侧性分布,以助问神经和三叉神经区多见,常常伴有发烧等全身症状。因该病疼痛剧烈,往往在治疗上带来一定困难,过去曾用去痛片止痛,但只能解决一下临时问题,解决不了彻底问题,剧痛依然,因此我们就依照湿润烧伤膏有良好的消炎镇痛效果,在这种总路启发下,于是大胆地使用了该药膏,治疗带状疮疹。
湿润烧伤膏的主要成分为p一谷自醇、黄柏内酯、蜂腊等、因该药具有止痛、预防和抗感染减轻组织损伤,促进皮肤愈合作用,所以我们因势利导地应用了该药膏的这些优点,从而使带状疮疹中的水疤糜烂等应担得到及时愈合。带状疮疹是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常见急性痂疹性皮肤病,祖国医学认为该病系湿热内蕴或因脾湿郁久,外受毒邪而诱发,毒邪化火与肝火湿热博 结,阻遏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笔者认为湿润烧伤骨内的黄柏内酯除有杀灭病毒作用外,尚有清热利湿解毒作用,所以在临床上采用该青治疗带状疮疹既能止痛,又能快速促进皮损好转,收到极其满意的效果。更深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湿润烧伤膏可作为一种以中西药结合治疗带状疤疹极其有效的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且疗效满意,值得推广用之。
参考文献
[1] 北京中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1975.P121。
[2]白义杰、孙亦新等,实用皮肤性病疗法1992.P4。
[3]中国烧伤创疡杂志,杜怀恩,1993,2期。
[4]首届全国烧伤湿性医疗学术会议学术报告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8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