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润烧伤膏的换药方法及其体会
  • METHODS FOR DRESSING CHANGE OF MEBO IN TREATING BURNS

    辽宁省铁岭市中医院烧伤整形科 刘强

    [内容摘要]在烧伤临床中,单纯应用湿润暴露疗法往往受环境、条件、病人年龄、烧伤部位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温润烧伤膏的四种换药方法及适应症,通过典型病例介绍及其临床休会调明了正确的换药方法在烧伤治疗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 换药方法

    1992年10月以来,我科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各类中小面积烧伤病人400余例。由于受环境、条件、病人年龄、烧伤部位的影响,我们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湿润暴露法,湿润半暴露法,湿润轻压包扎法,湿润加压包扎法治疗,扩大了湿润烧伤膏的应用范围,无创面感染发生,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换药方法及适应症

    一、湿润暴露法

    1.方法:清创后用消毒压舌板将湿润烧伤膏均匀涂于创面,厚约lmm,超过创缘1cm,隔 3~5小时换药1次。每次换药前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擦拭清除创面分泌物,每日用剪刀、镊子、生理盐水棉球清理逐渐分离的腐皮及坏死组织一次。室温要求。夏季,25℃~28C;冬季,28C~32C。或应用烧伤创面保温隔离架保持床周温度[1]。

    2.适应症:(1)头面部、颈部、躯干、臀部、会阴部的烧伤创面。(2)包扎创面发现有创面感染时。(3)早期污染重,清创不彻底的创面。

    二、湿润半暴露法

    1.方法;清创及徐药方法与湿润暴露法相同,涂药后根据创面的形状大小,剪取相应大小的凡士林油纱布敷于创面,使油纱布紧贴在创面上,12~ 24小时换药一次,温度要求同湿润暴露法。

    2.适应症:(1)躯干、四肢部位烧伤创面。(2)感染的烧伤创面。

    三、湿润较压包扎法

    1.方法:清创及涂药方法同湿润暴露法,但涂药厚度可适当厚一些,一般在1.5mm左右,涂药后盖凡士林油纱布,再盖1~2层无菌敷料,然后用绷带轻轻均匀加包扎。12~24小时换药一次。换药时间也可根据创面的渗出及感染情况而定,如创面渗出多伴有全身高热,可8~12小时换药一次;如创面渗出少坏死组织基本清除干净时无明显全身发热,可24—48小时换药一次。

    2.适应症:(1)四肢环形烧伤创面,特别是手,足部位烧伤创面。(2)不合作的小儿烧伤。(3)寒调季节,室温达不到要求者。(4)门诊小面积烧伤病人。

    四、湿润加压包扎法

    1.方法:首先将创面用10%。新洁尔灭及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创缘外5~10cm皮肤用酒精或碘”消毒,然后用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效创面10分钟再用消毒压舌板外涂湿润烧伤膏,厚度1.5mm左右;涂药后盖几士林油纱布、2层敷料、1层棉垫,然后用绷带均匀加压包扎,加压标准以不影响末梢止运及病人无明显不适感为准。根据创面深度和渗出情况,早、中期可12~24小时换药一次,晚期创面坏死组织基本清除后,一般2~3天换药一次。

    2.适应症:(1)四肢、躯干部位深III度或浅II度烧伤创面所形成的肉芽创面,其面积一般不超过10%。(2)加压包扎的时机一般选择在创面渗出少有散在小皮岛出现时。

    典型病例

    例1:男,37岁。石油液化气火焰烧伤头面、双手。烧伤面积11%,深III度。烧伤后3小时入院,入院后经清创后外用湿润烧伤膏。头面都创面采用湿润暴露法,双手创面采用湿润轻压包扎法。全身常规应用抗生素1周。面部创面1周痊愈,双手创面18天痊愈。一年后随访无疤痕,双手仅有轻度色素脱失。

    例2:男,41岁。热液烫伤躯干、右上肢、右大腿。烫伤总面积38%,浅II度12%,深III度26%。于伤后2小时入院,经抗休克,抗感染常规全身治疗,创面清创后外涂湿润烧伤膏,行湿润半暴露法。3天前每8小时换药一次;3天后每12小时换药一次;一周后每24小时换药一次。应用烧伤创面保温隔离架保持创面温度,温度控制在28C—32C之间。病人平稳度过休克期,高热5天,给予物理降温,一周后体温博动在37C一38C之间。三周后创面愈合,痊愈出院。

    例3:女,3岁。热水烫伤躯干、左上肢,总面积18%,浅III度10%,深III度2%。伤后曾在某医院用SD—Ag治疗,两周后该院准备行扩创植皮术,家长不同意手术治疗,于伤后17天转入我院。人院时患儿体温39.2℃,消瘦,心肺临床检查无异常,肝肾功能正常。创面情况:左侧胸部、左上臂外侧均为肉芽创面,创面污染较重,有散在SD——Ag结痂,痂下有脓性分泌物。入院后即行清创,清除创面结痂,外涂湿润烧伤膏,躯干部行湿润半暴露法;左上臂行湿润轻压包扎法, 12小时换药一次。静脉点滴Cefo-bid,一周后体温降至37C~37.5C之间,停静点抗生素。胸部向芽创面新鲜,分泌物明显减少,创面中可见有散在点状白色小皮岛形成,继续换药观察3天,小皮岛逐渐增大,行湿润加压包扎法,隔2天换药,见大部分小皮岛已融合成片,再次行湿润加压包扎法,3天后打开敷料,创面已基本愈合,左上臂部分创面较深,无皮岛形成,建议手术治疗,家长仍不同意,住院31天,左上臂残留15cmX8cm肉芽创面出院,经门诊行湿润轻压包扎法换药,隔日一次,30天后愈合,半年后随访,左侧胸部遣国轻度萎缩性瘢痕,左上臂低痕元增生及明显挛缩,无明显畸形及功能障碍。

    体会

    一、创面处理是烧伤治疗中的重要环节,选择合适的换药方法与外用药物是不可忽视的手段。作者介绍的这四种换药方法,后三种是根据徐荣祥提出的湿润暴露法[2]为其理论依据,无论选用哪种换 药方法,必须遵循保持创面湿润而不浸债创面的原则[2],这样才有利于烧伤创面的修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是湿润半暴露法,该方法既体现了湿润暴露法的优点,又弥补了湿润暴露法的不足。湿润半暴露法可延缓创面水份蒸发而又不易浸渍创面,因为延长了换药时间,充分发挥了药物的作用时间,节约了大量药物,降低了医疗成本,获得了较好疗效。也减轻了患者负担,同时还便于医护人员工作,我科应用的烧伤创面保温隔离架,为开展湿润暴露与半暴露疗法创造了条件[1],应用该架的目的主要是保温与隔离创面,减少外部环境对创面的污染,而不是使创面干燥。温度可调控在28C~32℃。

    二、在应用湿性医疗技术中,正确的应用清创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湿性医疗技术中重要的理论依据是保护。防止烧伤创面的问生态组织及正常组织再损伤[2],使创面尽快修复。所以,清创时要避免粗暴洗刷创面(化学烧伤除外),对污染较重的创面尽量用盐水棉球或纱布轻轻擦拭,对一次难以清理干净的创面可分次清理,早期烧伤创面尽量保留疤皮,一般在伤后3天再清除泡皮。应用湿润烧伤膏的I度创面,一般在伤后5天左右,表层的坏死组织开始与正常组织分离,形成一层黄色软痂皮,可用银子轻轻挟持,一块块揭掉,切忌用压舌板及硬的器械刮除,而使创面出血,造成新的损伤,给病人带来痛苦。深II度偏深的烧伤创面一般不形成分离的软痂皮,它的脱落方式是逐渐液化,最后形成肉芽创面,进而生成散在的皮岛,皮岛逐渐融合而创面愈合。总之,清创的关键要注意两点,1.动作要轻,防止对创面正常组织的再损伤。2.每次清创要彻底,主要是清除逐渐分离的坏死组织及分泌物, 防止创面浸债,减少毒素吸收,防止创面脓毒症的发生,促进创面早期愈合。

    三、湿润烧伤膏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烧伤临床的一种新的外用药,大量文献报告已充分肯定了它的临床价值[4、5]也有学者报告应用湿润烧伤膏发生感染的病例[3]。作者认为,发生创面感染的原因(就中小面积而言),主要是换药方法不当,据我科收治的10余例应用湿润烧伤膏后而发生感染的病人调查,大多数是因为基层医院卫生条件差,每次换药清创不彻底或换药间隔时间长,有的甚至只徐药而不清创,因而导致创面感染。我科应用湿润烧伤膏选用适宜的换药方法治疗各类烧伤病人400余例,无一例发生创面感染,为此,在应用湿性医疗技术中,选用合适、正确的换药方法是防止创面感染的重要一环。关于湿润加压包扎法促进肉芽创面愈合的机理,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强.介绍一种多功能折叠式烧伤支架.全国第三届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集,1993。520

    [2] 徐荣祥.烧伤创疡医学总论(一).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89,1。11

    [3] 胡嘉念.湿润烧伤膏在烧伤临床的应用.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4,10。23

    [4] 张林祥、杨克非.烧伤湿润暴露疗法2076例临床调查报告,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0,1。22

    [5] 马恩庆、黄晓云、刘发视等.湿润烧伤膏治疗69例烧伤病人的临床报告.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0,1。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