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腰肌微循环血管三维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
  • OBSERVATION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N THREE DIMENSIONAL ARCHITECTURE OF MICROCIRCULATORY VESSEL OF SEMIMEMBRANOUS MUSCLE

    中国医科大学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室 柏树令 李吉

    [内容摘要] 作者应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方法,对半膜肌的肌内微循环血管几何构筑特点进行了观察,对肌肉血管网进行了形态学分类,阐明了肌内微循环血管立体网络的分布特点及规律。讨论了肌内微循环血管构筑的生理意义,为临床肌辩移植治疗烧伤引起的严重组织缺损提供了微血管构筑的形态学基础。

    关键词:半膜肌 微循环血管

    三线构筑扫描电镜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应用带血管蒂的肌瓣和肌皮瓣修复创伤缺损,恢复重要器官功能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已在国内、外开展,国外有人[1]用胫展骨前肌肌瓣修复开放性展骨骨折获得成功;国内许多学者[2-6]对一些肌瓣供区的应用解剖学进行了描述;但迄今为止,对于人骨骼肌的肌内微循环血管立体构筑的详细描述从未见到报道。本文的目的 是应用扫描电镜方法研究肌内微血管构筑学,揭示肌内微血管构筑规律,肌内血管构筑的研究将为肌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血管形态学基础。

    材料和方法

    用新鲜8岁儿童下肢两侧,经骼外动脉灌注5—20%的ABS丁酮溶液,放流水中冷却冲洗。24小时和48小时后再用25—30%的ABST酮溶液做补充注射,72小时后取材,将半膜肌肌腹及肌位取下,放人50%的盐酸中腐蚀一周,经蒸馏水冲洗、振荡、清除被腐蚀的组织,将冲洗干净的血管铸型标本放温箱内干燥、选块、喷金,将喷镀的铸型块放日立S—450扫描电镜下观察。

    观察结果

    我们观察到肌被膜毛细血管口径纤细,彼此互相吻合成多角型网眼,网眼大小不一,排列有一定的方向性,总体的方向与肌纤维的方向是近似一致的。同时可以清楚的见到肌被膜浅层血管的口径比深层血管的口径更细(见图2)。

    半膜肌肉的浅层血管基本形成与肌纤维方向一致的血管干及由其上发出的毛细血管支,毛细血管支之间互相交搭,吻合构成不规则的血管网眼,大量的交通支血管成为连接平行血管支的桥梁(见图)。

    肌内尚可见到与肌校外形相一致的包裹性血管网,这种血管网的中央有一条轴型动脉干,动脉干周由被鱼网型的血管网包裹,构成网的毛细血管口径基本一致,网眼呈多角形,大小也基本一致(见图3)。

    肌肉内的血管有时互相吻合形成球团状结构(见图4);肌内的各级血管由于纵横交错,形成全方位的分布,即不仅有平行血管干线,而且有垂直走行的,环行走行的及斜行走行的各类血管,构成了肌内血管特殊的立体构筑网络(见图5)。环绕肌束形成的肌内环型血管网及肌内血管球(见图6)散在于微循环血管网之中。肌肉血管球由外径基本一致的互相缠绕折叠的毛细血管形成的(见图7);有些肌内的微血管则形成旋转了1~2%的折叠血管袢(见图8)。

    在纵横交错的肌内血管网中散在有典型的肌束环形血管网,肌束环形血管网由较细的毛细血管 彼此吻合而成,形成细密血管网附着于肌束的表面(见图 9、10、11、12)。

    肌肉出现许多特征性的螺旋动脉及花瓣样血管丛围绕着轴型动脉于(见图13)。也可见到多个血管补互相缠绕形成的神状血管丛(见图14)。有时肌内出现悬吊的绳索样交通动脉支(见图15)和环状血管样(见图16)。

    讨论

    一、肌肉内微循环血管构筑的特点

    肌肉血管可分为运输血管和交换血管,运输血管在肌内形成全方位多阶梯型分支,形成分支繁复的肌内微循环血管材。纵横交错、上下连接的肌束 供应血管形成了肌束内血管立体网络的管道支架,这种复杂细密的血管分支不仅能缓冲和平衡了较大动脉的血压而且使血液能毫不延迟的伸延到肌 肉的各个角落。

    交换血管形成与肌纤维平行的毛细血管网及环绕肌束的包裹性血管网,这些血管网网眼呈多角形,大小基本均匀一致,包裹血管网的形态与肌梭的形态基本一致,呈球型或椭圆型。为了适应有效而持续的肌肉动脉供应,肌内出现了许多螺旋动脉及样状血管丛。这种半腹肌的肌肉血管构筑反映了动脉在有限的空间内呈现出与肌肉功能的高度适应性的精密协调的排列。肌内动脉的丰富吻合使肌肉能在恒定均匀的血液灌流状态下完成同步的生理功能。这也表明肌肉组织是一种具有较强的侧副循环代偿潜能的器官。因此,在应用带血管蒂的肌瓣移植术时,只要供区肌瓣内含有足以与受区组织可靠吻合的血管和神经,就可以保证肌瓣的正常发育,恢复被修复部位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肌肉见育研究现状及意义

    骨骼肌占人体重量的40——50%,肌的血供来源丰富,动脉在肌内多有交通和吻合,因此,骨骼肌构成人体内最广泛的侧副吻合血管床。目前的研究肌外血管的来源及分布较多,肌内血管构筑的研究甚少。研究肌内血管支架的组成,结构特点,不仅对肌皮瓣的血管形态学基础——肌皮动脉的构成情况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对肌肉的收缩功能特点进行血液供应形态学的必要补充,并为肌瓣临床应用提供了血管形态学基础。

    参考文献

    [1]RObbills TH: Use of the fascio-muscle flsps to repalrdefects in the leg. Plast Reconstr Surg 1976; 57:46。

    [2]凌树才等:岗上肌健血液供应的研究,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0,8(2):67。

    [3]朱星红等:腥骨前肌瓣的应用解剖,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0,8(1):14。

    [4]徐胜等:拇展肌转位修复跟胜的应用解剖,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0,8(3):145。

    [5]钟桂午等:带血管蒂肌瓣修复神经长段缺损,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89,7(4):232。

    [6]孔吉明等: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8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