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ATING BURNS DUE TO HYDROGEN BALLOON INFLAMMATION AND EXPLOSION
方东海 朱灿 郭远发
[内容摘要]1990年作者医院收治氢气球烧伤8例,应用MEBO治疗,获得良好效果。此8例烧伤面积在4.5~8%之间,为浅II度烧伤,部位分别为面颈、前臂及手背。有部分人有合并伤,为玻璃碎片所致。
裂伤进行缝合,烧伤应用MEBO及湿润暴露疗法。平均住院8天痊愈。
临床资料
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20~58岁,平均30岁;职业商店职工。
烧伤原因:1990年12月28日22:1O,一氢气球收进商店,至门口时突然爆破燃烧,8人被烧伤。经调查,氢气球残片上可见烟头火烙的洞痕。故为烟头触及氢气球引起。
诊断:氢气球火焰烧伤,烧伤面积4.5~8%、浅II度,部位分别为面、颈、前臂、手背。其中2例伴双睑、角膜轻度烧伤。合并伤1例头枕部皮肤裂伤,1例右食指皮肤裂伤及玻璃碎片残留。
治疗:伤后在他院清创,皮肤裂伤缝合,取出异物。烧伤创面包扎。伤后50分钟入院,立即除去敷料,无菌操作下外涂湿润烧伤膏(见封三图1、图 3),厚度1毫米之内,一日4次,直至创面愈合。眼部烧伤外用0.25%氯霉素液和四环素眼膏。
结果:烧伤创面6~9天痊愈,皮肤裂伤8~9天拆线,伤口1期愈合。平均住院8天(见封三图 2、图4)。
讨论
一、氢气球烧伤的特点
试验证实,氢气具有可燃性。在装纯净氢气的容器导管口点燃,氢气能安静地在导管口燃烧,生成水并放热。这种燃烧是氢气分子少,跟氧气分子接触及产生热量亦少,但若氢气内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混和气体里大量的氢气分子跟氧气分子充分接触,二者迅速发生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测定空气里如果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这个范围,点燃时就会爆炸。这个范围叫做爆炸极限。使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化学常识告诉我们:气态的可燃物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和,由于接触空气的总面积大,温度达到着火点,就会急速燃烧,这种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里,短时间聚集大量热,使气态生成物的体积突燃膨胀,引起爆炸。
本次为气象台收集气象资料用的氢气球,直径为1.7米,含100~120个大气压的氢气,其浮力可携带3公斤,当烟头烧洞时,大于大气层压力的氢气急速外出,冲破很薄的氢气球壁引起爆破,氢气扩散到空气中与之混和,空气含氢气体积若达到爆炸极限范围,烟头火温度又达到着火点,即引起爆炸燃烧。整个过程在一瞬间发生,当时伤员听到巨响、见红黄色大火球升空,感热气浪袭击。由于太突然,待意识转过来时,即感疼痛、怕光、头发干枯、面部等处已被烧伤。
此次为氢气球燃烧的热烧伤及爆炸气浪冲击波损坏建筑物玻璃下落、间接使皮肤裂伤。由于火球上升,伤员位于下方,时间仅一霎,所以烧伤均浅为浅II度;部位为向爆心的暴露部位。
二、治疗观察
伤员入院时烧伤创面红肿,散在小水疤及片状游离表皮,并脱落,基底轻肿胀;部分创面为薄痂皮,疼痛明显。立即用MEBO治疗,疼痛停止,创面很快愈合。此类浅II度烧伤创面在治疗上无特殊要求。本组均为患者本人或家属涂药,不用更换敷料,深受医护人员和患者欢迎,而且节省大量人力和医用敷料。
三、加强对氢气球管理及有关知识教育
此次氢气球爆炸燃烧的热量和冲击波是巨大的,商店内和商店外街道满地为震破的碎玻璃,但受伤伤员少、伤情亦轻,主要原因事故发生在夜间,行人稀少,另外伤员处于下方,而燃烧的火光、热气浪向上,否则伤员会更多,伤情会更严重。氢气球在我国运用较普遍,除为少年儿童喜爱的玩具外,另在节假日、大型盛会或运动会,常将较大氢气球升入空中携带标语以助兴,或作宣传,另在气象台、工农业等,常将大型氢气球作为运输工具,故需加强 管理及普及有关知识;严禁烟火、高温接触氢气球。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防止类似事故重演,另外凡是接触大型、多个氢气球处,亦要作好烧伤、外伤的救治准备工作。
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