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谢晓莉 王怀奇 沈丽蓉
【作者单位】1.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17
2.广元市中医院,四川广元628000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烧伤病房2005年~2006年开展循证护理前后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344例,分别实施烧伤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284例实施循证护理患者的治疗护理配合程度和病人满意率明显提高(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循证护理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平均住院日减少(P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大面积烧伤病人实施循证护理,提高了烧伤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病人;循征护理;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R644;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0726(2008)01-0048-04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Nursing Based on Implementing Evidence in Burns Wards. LIU Min,XIE Xiao-li, WANG Huai-qi. et al.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yuan, Guangyu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628017,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nursing based on implementing evidence in burns wards. Method: 284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burns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in 2006. Some were taken care with nursing based on evidence and the others with general nursing method. We have contrasted the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Results:By contrasting the two methods,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nursing care in Nursing Based on Evidence increased greatly(P<0.05).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 has gone down and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ay has also been decreased(P<0.05).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were significant in statistics .Conclusion: We can improve our nursing quality and level by using nursing based on evidence in the extensive burn patients care.
【Key words】Extensive burn patients; Nursing based on Evidence ; Contrastive analysis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一直被临床护理人员沿用、主要把患者当作受伤机体进行救治的烧伤科常规护理方法[1]已不能满足当今广大烧伤病员全方位的需求,尤其是烧伤给患者带来的身心打击、护患沟通缺乏所致的医疗纠纷、烧伤并发症等带来生存质量的降低以及高昂的医疗费用等成为护理人员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我院烧伤病房在2005年8月至2006年10月,对284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实施了全身心、个体化的循证护理。在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减少烧伤并发症、缩短住院日等方面,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我科开展循证护理后,即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烧伤总面积30%~50%以上TBSA 284例,作为循证护理组。以2005年10月为起点,连续依次向前选取与循证组基本条件相似的60例病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年龄10岁~64岁,意识清楚,致伤原因有火焰烧伤、热液烫伤、电伤等。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烧伤面积、烧伤深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方法
循证护理组是将循证护理方法整合到护理实践中[2],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对照组则采用烧伤科护理常规方法[1]对患者进行护理。循证护理组的具体方法如下:
(1)提出临床待解决的问题。成立由护士长、责任组长和护士组成的循证护理小组,根据临床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如皮肤完整性受损、体液不足、体温过高、营养失衡、废用综合征、以及疼痛、抑郁等问题,确立循证题目。
表 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比较(n)
组别 | 例数 | 性别 | 年龄(岁) | 文化程度 | 烧伤面积 | 烧伤深度 |
男 | 女 | (x±s) | 小学及以下 | 中学 | 大专及以上 | 30%~49% | 50%以上 | Ⅱ度 | 深Ⅱ度 ~Ⅲ度 |
对照组 | 60 | 39 | 21 | 32.5±8.3 | 17 | 37 | 6 | 41 | 19 | 35 | 25 |
循证护理组 | 284 | 185 | 99 | 30.5±7.3 | 56 | 191 | 34 | 190 | 94 | 162 | 122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制定护理计划。根据循证题目,全科总动员,开展护理查房、会诊、疑难病例讨论,检索查阅国际、国内相关文献、杂志,获取可信度高的系统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并与临床实践及患者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如结合患者的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不同程度、不同部位和不同种类的烧伤,针对性的制定护理计划。
(3)实施。将循证护理组按床位与护士比分成2~3个小组,责任组长每天提前15min上班,到床旁问候并查看本组病人,从创面、全身情况到心理状态等进行全面评估;查看夜间护理记录、检验报告、治疗用药等情况,并听取夜班护士的交班。确定当日护理计划,除指导本组护士加强对计划的具体落实外,全天候依次轮查,循证解决本组重点、难点问题。由于烧伤患者是发生精神障碍的高危人群[3],长时间处于一种不良情绪中,会导致大脑活动紊乱,出现严重的抑郁症[4]。及时加强对病人的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和寻求社会帮助等以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正确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深入浅出地讲授烧伤湿润医疗技术的护理配合,参照张向清等[5]计划性补液以纠正体液不足,严格消毒隔离,配合医生加强内源性、医源性感染的防治[6],及时正确处理创面、涂敷药膏,以维持创面生理湿润环境,促进潜能干细胞的再生修复[7];结合解伟光的“20字方案” [8]加强肠内、肠外综合营养管理以纠正负氮平衡;早期指导递增功能锻炼防止废用综合征;使用我院新成果“烧伤用消毒描图纸”[9]隔离床单对创面的摩擦刺激、“冰晶凉爽垫”及翻身床等预防褥疮;尊重并维护患者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耐心回答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使家属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及预后有所了解等等。专业组长每日评价记录各项内容执行情况,对患者进行连续动态的评估、实施、效果评价和质量改进。
3.观察指标和评价
2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由护士长和骨干护士组成的循证小组从多方面评价。从我院自行设计的“烧伤科健康教育量化评价记录单”来评价,评价每位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掌握程度和对治疗护理的配合程度,每项内容按0、1、2、3、4表示评价结果,病人出院前所有项目得分在“3”以上视为合格;建立烧伤科负性事件登记表,评价患方投诉的范畴界定在需通过护理管理者协调解决的事件内;2组病人于出院前1~2天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系我院自制的“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 果
1. 2组患者对烧伤治疗护理的配合程度和满意度比较,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循证护理组患者除2例因患方的多种原因,反复讲解无效配合外,余282例均配合良好,配合率达99.3%,满意度提高10.2%,投诉率下降10.3%。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配合程度和满意度比较(n,%)
组别 | 例数 | 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合格 | 配合程度 | 患方投诉 | 患者/家属满意度 |
不配合 | 配合好 |
对照组 | 60 | 46(76.7) | 9(15.0) | 51(85.0) | 8(13.3) | 51(85.0) |
循证护理组 | 284 | 279(98.2) | 2(0.7) | 282(99.3) | 2(0.7) | 283(99.6)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 循证护理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2组患者的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日比较
组别 | 例数 | 并发症(n,%) | 平均住院日 (±s) |
压疮 | 营养失衡 | 电解质紊乱 | 废用综合征 |
对照组 | 60 | 3(5.0) | 11(18.3) | 7(11.7) | 12(20.0) | 52.0±5.0 |
循证护理组 | 284 | 0 | 14(4.9) | 6(2.1) | 12(4.2) | 36.0±4.0 |
P | <0.05 | <0.05 |
三、讨 论
1. 循证护理的开展,增强了护理人员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专业知识,从而确保健康教育活动有计划、有预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开展。从表2结果显示:循证护理组患者在掌握烧伤湿性医疗知识、配合治疗的程度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将循证护理的方法整合到烧伤病人的护理实践中,把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烧伤湿性医疗技术用于指导烧伤护理实践,使之严格按技术要求正确施治、规范操作,能避免健康教育的盲目性,真正体现了科学的健康教育水平。
2. 循证护理的开展,搭建起新型和谐的护患关系。表2结果表明: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患方投诉率下降10.3%。循证护理是从整体护理和全面质量改进的基点延伸而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坚持不断质量改进,尊重一切客观存在。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兼顾病人意愿与需要,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感受到了循证护理小组成员的人文底蕴和亲情般的温暖,使之从“抑郁”、“绝望”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从“疑虑”和“不惑”中醒悟过来,变被动接受治疗为主动参与配合,搭建起新型和谐的护患关系。
3. 循证护理的开展,促进了烧伤护理专业的发展。从表3结果显示:循证护理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日与对照组比较,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循证护理是当今“证据时代”的产物,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升,必然要求医务工作者的“言”“行”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用研究指导实践,才能更好地促进专业的发展。循证护理的实施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我科同时开展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的活动,给护士“充电”,进行智力投资等,使护士真正成为每位病人的“守护神”。 增强了病人治疗的依从性,丰富了护理服务内涵,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病人的平均住院日。
4. 循证护理应用于烧伤护理实践,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跟随循证护理的开展,逐渐夯实了大家的循证医学理论,逐步提高了护理人员确认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大家采用新的思维结合实践,创新技术和工作方法。我科自开展循证护理以来,总结出了“描图纸作为铺垫材料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9]的科研成果、发明了“安全防护网在烧伤烤架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等。
循证护理在我院烧伤病房试行开展并初显成效,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但是由于我院烧伤病房实施循证护理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有关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及实际效果等方面尚需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学增.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95.155-167.
[2]胡雁.用循证护理的观念评估“临床实践指南”[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4):309-311.
[3]付京,程秀华.119例烧伤患者入院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6,22(6):480.
[4]Stroebe M ,Schut H,Finkenauerl,The traumatization of grief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tranma-berearement interface,J Psychiatry Relat Sci,2001,38:185.
[5]张向清,萧摩,罗成群,等.湿润烧伤膏治疗大于50%TBSA临床研究报告(一)[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5,(3):169-177.
[6]陈玉林.关于烧伤感染防治的几点思考[J].中华烧伤杂志,2006,22(2):81-82.
[7]徐荣祥.烧伤医疗技术蓝皮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北京:2000.25-26.
[8]解伟光.烧伤营养治疗新概念——零禁食[J].中华烧伤杂志,2006,22(4):312.
[9]赵文芳,王怀奇,刘 敏,等.描图纸作为铺垫材料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6, (1):51-53.
【作者简介】
刘敏(1971~),女(汉族),四川内江人,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护理专业毕业,主管护师.
谢晓莉(1973~),女(汉族),四川三台人,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护理专业毕业,主管护师.
王怀奇(1934~),男(汉族),四川广元人,泸州医学院毕业,副主任医师.
(收稿日期:2007-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