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BT/MEBO在中小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
戴新明1,苏顺清1,陈永翀2
【作者单位】 1.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烧伤科,广东 东莞 523110
2.中国烧伤创疡科技中心,北京 100020 【摘 要】 目的:探讨MEBT/MEBO在中小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2004年3月~2005年12月间收治的25例中小面积深度烧伤的病人,采用MEBT/MEBO方法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病人全部治愈出院,创面愈合后无明显瘢痕生长或瘢痕浅平柔软,关节部位无功能障碍。结论:MEBT/MEBO治疗中小面积深度烧伤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 深度烧伤;MEBT/MEBO;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726(2007)02-0116-03
The application of MEBT/MEBO in treating middle and small area deep burn wounds DAI Xin-ming1, SU Shun-qing1, CHEN Yong-chong2, 1.Dept. of Burns, Affiliated Donghua Hospital, Zhongshan University, Dongguan, Guangdong Province 523110, China; 2.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for Burns, Wounds and Ulcers, Beijing 1000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um up the experience with MEBT/MEBO in treating middle and small area deep burn wounds.Method:25 cases of middle and small area deep burn were treated with MEBT/MEBO during the period from March 2004 to December 2005.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Result:25 cases were all cured. After wound healing, no obvious scar formation and no afunction of the joints happened.Conclusion:The efficacy of MEBT/MEBO in treating middle and small area deep burn wounds is very satisfactory.
【Key words】 Middle and small area deep burn wound; MEBT/MEBO; efficacy
我科自2004年3月~2005年12月采取MEBT/MEBO方法治疗中小面积深Ⅱ度~Ⅲ度烧伤病人25例,通过抗感染、支持治疗和药刀结合等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符合本观察条件的病例共计25例,男性20例,女性5例,最大年龄40岁,最小年龄4岁,平均28.5岁,总烧伤面积在5%~20%之间12例,21%~43%之间13例,烧伤深度以深Ⅱ度~浅Ⅲ度为主,最大Ⅲ度创面为10%,伤后4h~8h入院20例,9h~5d入院5例,伤后即以MEBO外涂创面16例,来院后改用MEBT/MEBO治疗9例。
2.治疗方法:伤后8h内入院,创面污染较轻的患者,直接外涂MEBO保护烧伤创面,污染较严重和酸、碱及特殊烧伤患者,对创面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无损伤的冲洗和清创,然后外涂MEBO;对于延期入院且已经采用其它方法处理创面的患者,适当对原创面用药进行清理,然后外涂MEBO;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尽早地分批分次地对深度烧伤创面进行无损伤的耕耘、减张及痂皮薄化处理;治疗期间严格按照MEBT/MEBO临床规范处理创面,每隔4h~6h换药一次。在处理创面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抗休克、控制感染等全身综合治疗。
二、结果与典型病历
全程采用MEBT/MEBO治疗,25例深度烧伤(浅Ⅲ度以浅创面)创面全部治愈,愈合时间最短21天,最长50天,平均38天,创面愈合后无明显瘢痕生长或瘢痕浅平柔软,关节部位无明显功能障碍。
典型病例
1.患者:男性,42岁,因煤气泄露,颜面、双上肢、躯干被烧伤。面积为35%(深Ⅱ度浅型5%,深Ⅱ度深型22%,Ⅲ度浅型8%),在外院以SD-Ag悬浊液外涂创面,暴露治疗,伤后4天转入我院。入院时体温38℃,创面表皮脱落、干燥、肿胀、痛觉消失。入院后以生理盐水及洗必泰液洗去创面残余药物,并以MEBO外涂,厚约1mm~2mm,4h待痂皮稍软化后作创面耕耘处理,每4h~6h换药一次,在浅Ⅲ度创面多次行耕耘处理,创面始终保持湿润有新鲜药物,早期静脉给予足量敏感抗菌素,二联用药5天后在体温正常的情况下停止使用抗菌素。创面48h后出现液化,由外及里,根据创面液化的情况调整换药间隔期,在液化高峰期每3h换药一次,换药时注意保护创面上半透明的脂蛋白纤维膜,做到不出血、不疼痛、不损伤健康组织,以压舌板轻轻刮除创面残余药物及液化物,并以无菌纱块拭净,指导患者早期作关节功能锻炼。转入治疗26天创面全部愈合,住院36天出院,无瘢痕及功能障碍。
2.患者:男性,26岁,因电击伤及电弧烧伤双上肢、胸腹部和头面部40min入院。入院时体温37℃,双上肢创面无肿胀,痂皮僵硬弹性差,痛觉丧失,其中左前臂部分创面表皮脱落,基底呈蜡白色、干燥、痛觉消失,头面、胸腹部创面潮红、痛觉敏感,左锁骨区有一大小约10cm×4cm的电击伤创面,深达肌层。诊断:全身多处电弧烧伤合并电击伤(TBSA=24%,浅Ⅱ度13%,深Ⅱ度6%,浅Ⅲ度4%,深Ⅲ度1%),入院后直接以MEBO外涂,厚约1mm~2mm,同时作创面耕耘处理,每4h~6h换药一次,在浅Ⅲ度创面多次行耕耘处理,创面始终保持湿润有新鲜药物,早期静脉给予足量敏感抗菌素,二联用药5天后停止使用抗菌素。伤后第4天进入液化高峰,由外及里,根据创面液化的情况调整换药间隔期,在液化高峰期每3h换药一次,换药时注意保护创面上半透明的脂蛋白纤维膜,做到不出血、不疼痛、不损伤健康组织,以压舌板轻轻刮除创面残余药物及液化物,并以无菌纱块拭净,指导患者早期作肘、腕和指关节功能锻炼。住院35天创面全部愈合出院,无瘢痕及功能障碍。
三、讨论
在各种深度的烧伤创面中,深Ⅱ度烧伤创面是治疗中争议最大的、方法最多而又效果最不稳定的。深Ⅱ度烧伤创面,由于血容量的减少,毛细血管收缩,血流不畅,导致创面微循环缺血,同时由于真皮下毛细血管壁充血、水肿,大量液体渗出,致使创面及周围组织水肿、张力增加,使局部微循环逐渐出现“外压”“内堵”状态,从而加剧创面微循环缺血,组织坏死,导致创面进一步加深[1]。在传统的干燥暴露治疗中,干燥、感染是中小面积深Ⅱ度创面加深成为Ⅲ度创面的主要原因,其转归常常是创面行手术植皮、瘢痕愈合,在关节部位常导致功能的损害,和传统干燥暴露治疗相比,MEBT/MEBO方法在治疗烧伤上具有其独特的优点,首先是在湿润的环境中,烧伤创面中间生态组织能向好的方向转变,避免了创面的进一步加深,早期对创面进行耕耘,破坏了坏死皮肤的完整性,松解创面张力,减轻了创面皮肤对毛细血管壁的外面压力,有利于微循环的舒通,可促使淤滞带的皮肤组织得以恢复生机。在湿润状态下,尽可能的保存了残存的皮岛,使创面最终得以修复,这是MEBT/MEBO方法的根本所在。
创面感染亦是使创面加深,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湿润烧伤膏经抑菌试验证明,虽没有明显的杀菌作用,但具有明显的控制烧伤创面感染的作用[2],MEBO中所含的药物成份及剂型造成了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使一些细菌出现了形态结构及生理上的变异,致使细菌生长繁殖速度受到了限制和影响了细菌的代谢合成过程[2],另外,每4h~6h换药一次,换药过程中,创面上大量的坏死组织、细菌及毒素被清除,单位面积上的细菌数量始终达不到一定的数量,经创面吸收的毒素明显减少,此为所谓的流水不腐,最终的结果是降低细菌的致病能力,尽管创面上仍有细菌的存在,但其致病性明显减弱而不导致机体感染致病。
参 考 文 献
[1]张向清.严重烧伤病人的组织液压变化与临床意义.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5,(1):13-15.
[2]屈云英等.MEBO抗感染机理的实验研究.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6,(1):19-23.
【作者简介】
戴新明(1969~),男(汉族),湖南人,1992年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烧伤整形专业,主治医师.
苏顺清(1964~),男(汉族),湖北人,1988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主
陈永翀(1966~),男(汉族),广西人,1990年广西医科大学毕业,整形烧伤专业,中国烧伤创疡科技中心临床部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