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BO治疗小儿烧伤503例临床分析
刘宝萍,孙客,付桂兵,隋萍,刘丹,唐盛平,韩镜明
【作者单位】 深圳市儿童医院,广东深圳518026
【摘要】目的:总结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小儿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3例不同面积及深度的烧伤患儿应用MEBO治疗,观察创面恢复情况及患儿对治疗的反应。结果:除2例入院前非正规使用MEBO导致创面加深的患儿采取植皮愈合外,其他病例均非手术治愈,474例未留瘢痕,29例遗留少许瘢痕,功能恢复良好,且治疗过程中不出血、疼痛轻,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MEBO是适合治疗小儿烧伤的理想药物。
【关键词】MEBO;小儿烧伤;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0726(2007)04-0305-03
Clinical Report of 503 Pediatric Burn Cases with MEBO Treatment. LIU Bao-ping, SUN Ke, FU Gui-bing, et al. 1st Dept. of Surgery, Shenzhen Children Hospital,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518026,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fficacy of MEBO in treating pediatric burn cases. Method: Collecting 503 cases of pediatric burn with different area and depth treated with MEBO, then observing wound healing and reaction of the patients.Results: Except with 2 cases who had been treated with MEBO but nonstandard procedures that resulted in wound turned more deep so as to need skin grafting, all other rest were healed spontaneously without surgical operation. 474 cases have no scar, 29 have a little scar, but function was good. No bleeding, no infection and only slight pain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treatment. Conclusion: MEBO is an idea topic drug to treat pediatric burn.
【Key words】MEBO; Pediatric burns;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烧伤是小儿比较常见的意外伤害,临床对创面的处理方法及外用药各不相同,效果各异。本院自1998~2006年对503例烧伤患儿应用MEBT/MEBO治疗,效果良好。现分析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503例中,男332例,女171例;年龄最小1天,最大14岁,其中新生儿14例,婴儿139例,幼儿292例,学龄前儿童42例,学龄期儿童16例;按致伤原因分类:开水烫伤423例、汤烫伤47例、油烫伤13例、火焰烧伤11例,化学性烧伤7例、微波烧伤1例、电吹风烧伤1例。按烧伤面积分类:小于10%TBSA 382例、10%~20%TBSA 81例、21%~30%TBSA 25例、31%~40%TBSA 10例、41%~50%TBSA 3例、61%~70%TBSA 2例。503例中有24例含有Ⅲ度创面。
2.创面处理方法
所有的患儿入院后用生理盐水及0.1%碘伏简单清创,疱皮未破处保留疱皮直接涂MEBO, 3d以后再逐渐清除疱皮,已脱皮或疱皮已破处清除疱皮, 然后再涂MEBO约
3.全身治疗
(1)破伤风的防治:入院后常规用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
(2)抗休克治疗:烧伤面积大于5%者,给予适当补液。烧伤面积大于10%者,按本院烧伤患儿抢救流程正规补液抗休克,即:①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正确估计Ⅱ、Ⅲ度烧伤面积;②烧伤后第一个24h补液量:晶体胶体液总量按每公斤体重每1%的烧伤面积补2ml计算,大面积烧伤按3ml/kg计算;晶体与胶体液的比例据病情按1:1或2:1计算,中小面积的浅度烧伤可单用晶体液;补液量的一半应在伤后第一个8h输完,另一半在第二和第三个8h输完。同时还需补足代谢过程中所需的液体,婴幼儿按100ml~150ml/kg.d、儿童按70ml~100ml/kg.d计算,日需量24h均匀输入。③烧伤后第二个24h补液量:晶胶体液输入量为第一个24h的一半,日需量不变。④烧伤后第三个24h补液量视病情而定。⑤烧伤补液应根据烧伤原因、深度、年龄及输液后的病情变化适当调整,补液过程中严密观察尿量、神志、精神状态、心率、血压、末梢循环等临床指标。
(3)感染的防治:根据创面大小及深度全身合理使用抗生素。
(4)支持、对症治疗。
二、结果
501例非手术治愈,2例因入院前非正规使用了MEBO(用MEBO前用双氧水处理创面,致使Ⅱ度创面变成溃疡面),导致创面加深,入院后用湿润烧伤膏培养肉芽组织生长后植皮愈合。用MEBT/MEBO治疗期间,有5例创面周围
三、 讨论
1.MEBT/MEBO治疗小儿烧伤的优越性
从503个病例治疗情况分析,笔者发现MEBT/MEBO治疗小儿烧伤具有以下优越性:
(1)MEBO具有明显的止痛作用。临床发现绝大多数病例烫伤后哭闹不止,涂MEBO约半小时后哭闹停止。婴幼儿患者除换药时哭闹外(可能与害怕有关),间歇期很少哭,夜间能安静入睡,入睡后家长涂药患儿很少醒来。能表达的儿童换药时亦很少哭,感觉涂药后比较舒服,创面干燥时觉得难受。MEBO的止痛作用与该药的剂型有关,因为烧伤疼痛的发生主要由受损和未受损的痛觉神经末梢直接或间接受烧伤组织和空气的刺激引起,而框架剂型的MEBO其渗透压和PH值与体液基本一致,既能为创面提供一个生理性的湿润环境,隔离创面免受空气刺激,又能松弛立毛肌、解除微血管平滑肌痉挛、改善微循环及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从而起到止痛作用。
(2)MEBO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从本组病例分析看,同样深度的创面愈合时间较其他治疗方法短,浅Ⅱ度及大多数深Ⅱ度创面基本不留瘢痕,少数深Ⅱ度深型及Ⅲ度创面遗留少许瘢痕,创面愈合后配合去疤药外用,都没有影响功能。
(3)换药时可以做到不出血,避免了掀揭凡士林纱布引起的出血和疼痛,不会加重创面损伤,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恐惧心理。
(4)湿润暴露疗法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小儿烧伤以手烧伤最多见,本组病例都没有影响手的功能。
(5)小儿烧伤以Ⅱ度烧伤多见,按MEBT/MEBO 规范治疗的患儿均能达到非手术愈合,减轻了患儿的痛苦,避免了再损伤,容易被家长接受。
2.MEBO抗感染作用探讨
有些学者[1,2,3]报道,MEBO有引起或加重感染的并发症,根本无抑菌作用,用MEBO后创面发生感染,甚至出现脓毒败血症,危及生命。笔者开始应用MEBO时,也很担心感染问题,处理创面时尽可能无菌操作,对面积大、创面深的患儿,我们在MEBO里加入了少量的磺胺嘧啶银粉,以加强抗感染力度。后来发现,不加磺胺嘧啶银粉,只要按MEBT/MEBO规范操作,溶痂期勤换药,及时清理坏死液化组织,创面亦不会发生感染。本组病例中无一例发生感染。因此,笔者分析感染的发生可能是医务人员或患者没有系统的掌握烧伤湿性医疗技术,创面处理不当所致,MEBT不是简单的涂MEBO,如果不做到“三个及时”,那么,创面渗出液、液化坏死组织及残余药液必定会成为细菌的培养基,从而导致感染的发生。
MEBO为中药制剂,成分比较复杂,近10年来的研究表明,湿润烧伤膏是通过改变细菌形态,降低细菌毒力,降低侵袭力[4],提高机体免疫功能[5],从而达到抑菌抗感染的作用。但是,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它是一种杀菌剂。
(1)严格按MEBT/MEBO技术规范操作,换药时做到不疼痛、不出血、不损伤正常组织。
(2)尽可能无菌操作,减少污染。
(3)勤换药,尤其是溶痂期,及时清理液化物、坏死组织及残余药物,如果创面深,坏死组织厚,家长不同意耕耘疗法,MEBO可以涂厚一点,换药勤一些,总之,做到“三个及时”。
(4)用MEBT/MEBO治疗烧伤不能代替全身抗感染治疗,应根据病情合理应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徐敏.对湿润烧伤膏的几点看法[J]. 中华烧伤杂志,2003,19(2):70.
[2]周玉新,张林,陈明星,等.湿润烧伤膏致小儿烧伤死亡11例分析[J].中华烧伤杂志,2003,19(5):288.
[3]胡永才,欧才生,黄泽春,等.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总面积>50%TBSA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烧伤杂志,2006,22(1):57~60.
[4]曲云英,谢昌华,鞠胜芝,等. MEBO抗菌作用实验研究[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1998,(4): 15.
[5]李宗山,邱世翠,王运平,等. 湿润烧伤膏对豚鼠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8,21(4):326~327.
[6]徐荣祥,萧摩. 烧伤皮肤再生疗法与创面愈合的机制[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3,15(4):253~261.
【作者简介】
刘宝萍(1963~),女(汉族),湖北省麻城市人,湖北医科大学咸宁医学院毕业,学士学位,主
孙客(1971~),男(汉族),四川省绵阳市人,华西医科大学毕业,硕士学位,副主
付桂兵(1967~),男(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毕业,学士学位,主治医师.
(收稿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