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愈5例早产儿多巴胺渗漏致皮肤坏死的临床体会
  • 目录

    治愈5例早产儿多巴胺渗漏致皮肤坏死的临床体会

    王秉真,唐新华,朱新焕,李娜

     

    【作者单位】漯河中心医院整形美容烧伤治疗中心,河南漯河462000

     

    【摘要】目的:为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在婴幼儿皮肤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5例早产儿应用多巴胺静脉注射时药物渗漏,导致皮肤组织坏死,其坏死创面应用湿润烧伤膏(MEBO)外涂包扎治疗。结果:5例早产儿通过应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对皮肤无刺激,无痛苦,皮肤组织再生能力增强,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患儿家属易于接受。

    【关键词】早产儿;湿润烧伤膏;创面愈合

    【中图分类号】R634R751.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0726200704-0333-03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reating Skin Necrosis Caused by Leakage of Dopamine in 5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 WANG Bing-zhen, TANG Xin-hua, ZHU Xin-huan, et al. Plastic Surgery and Burn Treatment Center of Luohe Centre Hospital, Luohe, Henan Province, 46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effect of MEBO on the skin wounds of infant. Method: 5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 with skin necrosis caused by leakage of Dopamine were applied with MEBO in association of bandage. Results: All the cases were regenerated with new skin. Conclusion: It is acceptable very much by the family to treat the skin wound of the infant with MEBO since it is simple, reliable efficacy, no stimulation, no pain and strong ability of regeneration.

    Key wordsPremature infant; MEBO; Wound healing.

     

    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于2001年收治5例早产儿,因静脉输注多巴胺药物渗漏,致血管周围皮肤组织坏死。应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创面愈合速度较快,愈后不留瘢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一、一般资料

    5例均为7~9个月的早产儿,其男婴3例,女婴2例。皮肤坏死部位,肘部内侧4例,前额角1例。皮肤坏死面积约2cm~8cm,创面较深达皮肤组织深层。愈合速度为0.5mm~1.2mm/d

    二、治疗方法

    1.局部治疗

    1)早期治疗:在多巴胺药物渗漏的早期(约在4h内)应抓紧时间,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应用卞胺脞林注射液+利多卡因局部浸润注射。创面应用654-2注射液20mg用生理盐水100ml稀释后湿敷6h后,再用肝素钠软膏外涂。早期治疗48h。如治疗有效,创面由青色转红,皮肤不会发生坏死。否则,由于血管长期收缩,局部缺氧,皮肤组织发生继发性坏死。原则是:抓紧时间,措施得力,方法有效,将皮肤组织缺血坏死区,减少到最小范围。

    2)对坏死组织的处理:皮肤受损部位早期处理48h后,皮肤颜色青紫变黑坏死。应用消毒剂消毒创面周围皮肤,保持创面清洁,减少感染。48h后应用湿润烧伤膏(MEBO)外涂,用包扎疗法每天换药一次,效果较好。

    3)创面愈合期的处理:坏死组织开始分离后,一是靠烧伤膏(MEBO)进行药物溶痂,必要时可机械清除坏死组织,然后用烧伤膏(MEBO)涂2mm~4mm厚用无菌敷料包扎,每日更换一次。

    2.治疗效果

    5例婴儿的皮肤组织缺损均在二周内愈合,愈合后皮肤均无留下瘢痕,形态和功能正常,效果较为满意。

    三、讨论

    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的前体,与肾上腺素相似,口服易在肠和肝脏破坏,不能达到有效血浓度。每分钟2ug~10ug/kg体重的速度静脉滴注,可使肾脏和肠系膜血管舒张和骨骼肌血管收缩。剂量大时也可激动α受体,而使肾血管收缩[1]。多巴胺从血管渗漏到组织中造成毛细血管收缩,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坏死,早期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组织不可逆转的损伤。药物渗漏的处理关键是在早期(4h~6h以内),如48h内治疗不见好转,组织损伤不易移转。早期治疗注重是扩张血管,改善皮肤组织的微循环,使渗漏的药物尽快吸收。坏死的组织让其自然脱落,速度较慢,体内排斥坏死组织的时间大约在10d左右。为了节约时间,可采取两种方法解决:一是手术切除,二是采用药物溶解的方法。手术切除一般病人不宜接受,手术切除会给病人带来痛苦。药物溶痂相对速度较慢,相对比较安全,病人没有痛苦,病人及家属容易接受。烧伤膏(MEBO)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溶痂药物,湿润烧伤药膏(MEBO)中含有黄芩甙成分,具有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作用。而且MEBO独特的框架结构剂型,能保持创面处于立体性生理湿润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创面的水份蒸发,减轻微循环的血液浓缩,改善血液淤滞状态,有利于各种代谢产物的排泄,减少了它们的堆积,疼痛也就随之解除,有助于缓解改善血液淤滞,有效地防止创面进一步加深[2]。该药物是通过非杀菌性的生物控制和引流技术来实现控制创面感染的,其中最重要的改善烧伤创面的微循环,增加了粒细胞游走性和趋化性和巨噬细胞吞噬作用。药膏(MEBO)中的β-谷甾醇吸收入血后能发挥类似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降低全身炎症反应,提高了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首先,药膏(MEBO)由于无损伤性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避免了创面组织损伤,有效地保留了皮肤再生基础。其次,药膏创造了创面生长的生理环境,有利于组织结构按照正常状态再生修复。第三,通过启动原位潜能再生细胞,使残存皮肤附件中的皮肤干细胞转化,脂肪组织中干细胞和血管来源的干细胞定向分化形成皮肤器官的各种组织细胞。应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烧伤创面是一种很规范的治疗方法,如果不规范操作,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正规的涂药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单纯暴露,应用药膏涂创面每4h一次,涂药厚度为1mm,在每次换药的同时,把上一次的残余药膏和分泌物全部清除,应用无菌敷料吸干创面的水分,再涂新药膏,不可创面无药膏。二是暴露和包扎相结合,白天暴露,夜间包扎。本组病例均为婴幼儿,治疗体位不配合,只能采取包扎的方法,治疗效果比较满意。湿润烧伤膏(MEBO)对婴幼儿娇嫩的皮肤无任何刺激和不良反应,可以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杨藻宸.医用药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63.

    2]徐荣祥.烧伤皮肤再生医疗技术临床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37-38.

     

    【作者简介】

    王秉真(1952~),男(汉族),河南省尉氏县人,1975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1978年从事烧伤整形专业,主医师.

     

    (收稿日期:200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