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BO治疗57例烧伤患者的疗效分析
  • 目录

    陈书恒,冯映东,刘光洪
    西昌力平医院,四川 西昌 615000
     
    【摘要】目的:观察皮肤原位再生疗法对各种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患者全程采用皮肤原位再生疗法治疗,重症患者配合全身综合治疗、防治并发症、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56例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烧伤创面全部治愈,且无明显功能障碍,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结论:皮肤原位再生疗法止痛效果好,创面愈合快,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瘢痕的形成,疗效显著,是治疗烧伤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MEBO;皮肤原位再生疗法;烧伤
    【标识符】doi:10.3969/j.issn.1001-0726.2010.03.0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MEBT/MEBO in Treating 57 Cases of Burn Patients.CHEN Shu-hengFENG Ying-dongLIU Guang-hong.Liping Hospital of Xichang CitySichuan Province61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reating various burns with MEBO.Method57 cases of burn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EBT/MEBO in whole course.For the severe burn patients,system treatment measures including preventing complications,anti-infection and nutrition support were taken as well.Result56 of 57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burn area and different burn degree all healed with no obvious dysfunction.Only one patient of extraordinarily severe burn died because of rescue ineffectively.ConclusionIt is an ideal method to treat burn with MEBT/MEBO since the method has the marked effects of stopping pain well,shortening wound healing time and least scar formation.
    Key WordsMEBT/MEBO;Burn;Treatment
     
    我院自2005年2月开始使用皮肤原位再生疗法治疗烧伤以来,至2009年9月共收治烧伤患者57例,其中烧伤面积≥30%TBSA的11例,<30%TBSA的46例,主要为浅Ⅱ度~浅Ⅲ度深型,均全程采用皮肤原位再生疗法治疗,现就临床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3例,女性14例,发病年龄最大78岁,最小1岁4个月。烧伤面积在30%TBSA(含30%TBSA)以上的11例,29%TBSA(含29%TBSA)以下的46例。
    1.1.2.致伤原因:火焰烧伤:33例;沸水烫伤:14例;电弧烧伤:6例;化学烧伤:4例。
    1.1.3.并发症:休克14例,心功能不全3例,泌尿系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2例,其余患者无并发症。
    1.2.治疗方法:
    1.2.1.全身治疗:大面积烧伤后,易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故早期补充血容量尤为重要。早期补液的要点:(1)快速扩容,早期补液速度要快,维持每小时尿量在50ml~100ml之间;(2)补充足够的胶体,胶晶比例为1∶1,早期胶体液首选血浆;(3)在补充足量液体的同时,可适当应用脱水剂,减轻重要组织器官的水肿;(4)治疗中应使患者保持安静、神志清楚、无明显口渴,维持循环良好;(5)注意保持呼吸平稳,血压、心率应接近正常水平。
      并发症的防治:(1)防治感染:早期给予高效、广谱抗生素治疗,头孢派酮-舒巴坦、头孢他定、泰能等可作为首选,同时配合使用预防剂量的抗真菌药,如氟康唑等,1~2次/天。为了避免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可待病情稳定,体温、血象不高时,停用抗生素,然后密切观察体温、血象,有感染倾向时考虑使用抗生素,控制后立即停止。(2)预防应激性溃疡:常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H1受体阻滞剂等。(3)预防酸中毒:早期给予5%碳酸氢钠250ml,每日1次,以碱化尿液。(4)保护肾功能:给予利尿合剂,每日2次。(5)预防和治疗低蛋白血症:给予白蛋白、血浆、脂肪乳剂等,要特别注意加强患者饮食营养。
    1.2.2.局部治疗:57例患者均采用皮肤原位再生疗法规范治疗,新入院者在给予简单清创(尽量做到无痛)后,对于Ⅱ度创面的水疱,放水后保留疱皮,用无菌纱布将渗液蘸干后,直接在创面涂药,局部用药的时间越早越好,用药3天后再去掉疱皮;对于浅Ⅲ度、深Ⅲ度的创面早期应行耕耘减张,可使用耕耘刀或直接使用手术刀,将创面区域划成“#”字形小方块,耕耘时以不麻醉、不出血、不疼痛为原则,然后于耕耘创面涂MEBO,厚约1mm,每4小时~6小时换药1次。
    浅Ⅱ度创面涂抹MEBO后,创面表面可形成一层软膜,该软膜能使创面渗出液引流通畅,且能逐渐增厚,换药时不要将其破坏,3天~4天后该软膜脱落,创面继续使用MEBO,可改为每8小时1次,1周后逐渐愈合。深Ⅱ度创面用药4天~5天后,创面坏死组织开始液化分离,此时每天要注意定时换药,及时彻底清理液化坏死组织,保证创面液化物引流通畅,换药时应以不疼痛和不出血为原则,及时清理坏死液化物是避免创面感染的关键之一。对于受压部位及Ⅲ度创面,可采用将MEBO制成油纱覆盖创面的半暴露疗法,前期4小时~6小时换药1次,中后期根据情况8小时~12小时换药1次。创面液化后期,可见基底露出,并出现散在粟粒状的真皮皮岛,此时应继续换药直至创面愈合。
     
    2.治疗结果
    2.1.本组57例,治愈56例,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因伤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2.2.浅Ⅱ度创面3天~4天后形成一层薄软膜,伤后10天左右创面愈合;深Ⅱ度创面4天~5天后开始液化,13天~15天后液化坏死组织脱落完成,基底露出残存粟粒状真皮皮岛,真皮皮岛逐渐生长扩大,20天左右创面愈合;Ⅲ度创面伤后7天左右坏死组织开始液化,真皮下干细胞逐渐分化为粟粒状真皮皮岛,伤后30天~40天,大部分创面修复,愈合时间最长者80天,且均无明显影响功能的瘢痕形成。治疗中,肢体烧伤者可较早进行功能锻炼,避免造成关节僵硬影响功能。
     
    3.讨论
    3.1.加强早期抗休克的治疗:烧伤休克的治疗不仅要补充血容量,更重要的是对各脏器功能的保护和恢复。患者入院后应常规、快速静脉补充平衡液扩容,必要时应建立静脉双通道。烧伤面积超过20%TBSA的Ⅱ度以上烧伤患者应在快速扩容后立即补给血浆,及时强心、利尿、纠正酸中毒等。对伤后入院较晚的患者,应在3小时~4小时内输入第一个24小时液体总量的1/4~1/3,这对未及时防治休克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补液纠正休克最简单而有效的评价指标是每小时尿量,一般重症烧伤患者应维持在每小时50ml~100ml为宜。
    3.2.并发症的防治:
    3.2.1.抗感染治疗:烧伤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原则上应该早期足量使用强而有效的广谱抗生素。7天~10天后创面进入液化期,此时应根据病情进行短期冲击治疗,密切观察体温与血象,当体温升高到39℃以上,白细胞总数超过20×109/L时,应立即使用强有效的抗生素。
    3.2.2.低蛋白血症的防治:重症烧伤患者,创面大、代谢快、蛋白丢失多,故及时补充蛋白质、血浆、脂肪乳剂,早期进食,增加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是烧伤防治的关键。
    3.3.深度创面的处理:对烧伤深度创面的处理,我们早期采用耕耘减张术,及时解除焦痂对深部组织的压迫,让药物较好地渗入创面,使皮下组织中的潜能干细胞转化形成若干相对独立的皮肤组织细胞团——皮岛组织,皮岛逐渐向周围增生扩散连成片状皮肤组织,使深度创面达到自然愈合。
    3.4.度创面的愈合:由于烧伤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是通过对残存组织中干细胞的激活,使处于休眠状态的潜能再生细胞转化成表皮干细胞,使Ⅲ度创面依靠表皮再生干细胞的不断分裂增殖,从而达到原位再生修复愈合的效果。
    总之,烧伤患者应用烧伤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需对创面规范用药。Ⅲ度创面早期行耕耘减张术,防治并发症,注意无损伤地去除创面坏死组织,及时正确地换药,为创面再生修复提供清洁良好的湿润环境,是提高疗效、避免创面感染的关键。该项技术的疗效肯定,避免了传统疗法治疗中会引起创面进一步加深,愈合后瘢痕严重影响功能的缺点。同时,该疗法在治疗中造成的疼痛也明显轻于传统疗法,费用上也相对较低,只要及时正确的行创面换药,也不会发生很多医生担心的湿润创面易感染的问题。因此,该项技术可成为烧伤治疗的核心医疗技术。
     
    参考文献
    [1]徐荣祥.烧伤医疗技术蓝皮书[M].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41~44.
    [2]陈士平.应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救治重度烧伤病人总结[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9,21(3):165~168.
     
    【作者简介】
    陈书恒(1947~),男(汉族),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军医大学,主任医师,外科主任.
    冯映东(1967~),男(汉族),毕业于四川泸州医学院,外科高级讲师.
    刘光洪(1979~),男(汉族),毕业于四川泸州医学院,外科执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