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ERMINATION OF FREE PLASMAHEMOGLOBIN OF BURN PATIENT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王永武 张向清
[内容摘要]本文随机对62例烧伤住院患者伤后1、2、4、7和14天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浓度进行了动态测定,并同100例健康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烧伤早期(伤后1~4天)轻组(30%BSA以下烧伤),重组和死亡组三个不同组别病人的血浆FHb平均浓度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 0.O1)。升高程度与患者伤情密切相关。伤后4~7天多数病员随病情好转FHb浓度出现下降,7~14天轻组患者基本恢复正常水平(P>0.05),但重组和死亡组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和轻组病人(P<0.01)。作者就烧伤后导致体内红细胞破坏溶解的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检测血浆FHb对于及时了解烧伤病人伤后是否发生体内溶血和溶血的程度以及指导临床积极预防和治疗烧伤并发症均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烧伤 溶血 游离血红蛋白(FHb)
烧伤之后,由于受热力,循环障碍等因素影响,体内红细胞易破碎溶解。并引起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这种病理变化不仅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还会促进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1)。现就我们对62例烧伤患者血浆FHb浓度的动态测定结果,作如下分析讨论。
材料与方法
一、观察对象:62例患者,男47例,女15例;平均年龄33.5岁(l~82岁);平均烧伤面积27.8%(5~90%BSA)。根据烧伤面积大小和有无吸入性损伤及预后情况分为三组:(1)轻组为烧伤面积在30%BSA以下,且不含吸入性损伤的存活病人,共38例,平均38.2岁。(1)重组为烧伤面积大于30%BSA或虽小于30%BSA但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存活者,共17例,平均年龄27.5岁。(3)死亡组7例,烧伤面积均大于50%BSA,平均年龄34.5岁。
二、方法:血浆FHb浓度采用Grosy与Furth二氏法测定[2]。分别于伤后1、2、4、7和14天采取静脉血2ml,用3.8%的构檬酸钠1:9抗凝后分离血浆测定。在检测伤员血浆FHb的同时测定健康献血者标本作为正常对照,共100例。
结果与分析
一、健康人血浆FHb浓度:100例健康献血 者(男女各50名)平均年龄26.5岁,血浆FHb 平均浓度为27.8±19.2mg/l。
二、烧伤患者血浆FHb浓度:对三个不同组别病人伤后l~14天血浆FHb浓度的连续检查结果表明,三组病人在伤后不同时间FHb浓度存在明显差异。早期(伤后l~4天)普遍升高,伤后2天达到高峰。此后,随病情恢复逐渐降低。为观察伤后不同时间FHb浓度有无差异,将三组各自检测结果以l-4天和7~14天两个阶段分别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
表1显示,烧伤后l~4天三个组别病人的血浆FHb平均浓度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以死亡组升高最明显,同轻、重两组相比出现统计学差异(P<0.01),而重组也明显高于轻组 仅<0.01)。伤后4~7天,多数病人FHb浓度显示明显下降,7~14天轻组已基本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但重组和死亡组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烧伤越严重或伴有吸入性损伤者,FHb浓度恢复速度较慢。
三、伴吸入性损伤烧伤患者血浆FHb浓度:为进一步了解吸入性损伤与FHb浓度之间有无关联,根据17例重组伤员和7例死亡病人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列人表2。
从表2结果看出,在有无吸入性损伤的两组重度以上烧伤患者中,虽然他们的烧伤面积基本相同(P>0.05),但有合并吸入性损伤者烧伤后l~4天血浆FHb浓度却出现明显升高。说明吸入性损伤有促进早期体内溶血和导致血红蛋白血症的作用。
![]() |
讨论
血浆FHb是体内红细胞破坏程度和血管内溶血的主要标志[2]。正常人体内每日所产生的衰老红细胞能救网状内皮系统及时清除,故不发生血管内溶血,亦不出现血红蛋白血症及血红蛋白尿[3].
然而,我们的检测结果表明,无论是烧伤面积小于30%BSA的单纯皮肤烧伤,还是伴有或不伴有吸入性损伤而烧伤面积大于30%BSA的患者以及严重致死性烧伤。在烧伤早期,他们的血浆平均FHb浓度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且死亡者升高更为显著(参见表1)。由此说明,烧伤早期易出现体内溶血反应,其程度与患者伤情密切相关。就本组7例死亡病人检测结果看,有6例于伤后早期出现了FHb浓度显著升高(波动范围在152~1386mg/l),其中5例最终并发了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据文献报道[1],血浆FHb增高对正常的肾脏不产生明显损害,但若病人同时伴有肾脏缺血,缺氧或酸中毒等症,游离血红蛋白就会导致或加速对肾脏的损害。严重烧伤早期,由于循环功能障碍,组织缺血,缺氧及酸中毒常是难免的,对肾脏的打击也是可想象的。因此烧伤早期积极地进行循环和细胞复苏对减轻体内溶血和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烧伤后,导致体内红细胞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红细胞受热力或其他因素作用后直接损伤及寿命缩短。Baar和Topley报道[4],循环中大量异常红细胞的出现是造成烧 伤后体内红细胞破坏的主要原因。而伤后循环障碍和血液粘度增高及休克,酸中毒等又可进一步加重对红细胞的损伤。吸入性损伤患者,由于热力和各种有害气体对肺循环的直接影响加之病人明显缺氧,也会加重循环内溶血反应,烧伤病人血液中的血清凝集素[5]及过量的地茶酚胺,前列腺素等[6]物质能使红细胞膜脆性增加,变形能力下降,最终导致红细胞溶解。最近资料表明,休克期延迟复苏患者,必然会出现组织再灌流过程,而氧自由基(主要是O-和OH-)的大量产生则进一步加速了对红细胞和组织细胞的损伤[7、8]。烧伤后由于红细胞的抗氧化系统受损,加之红细胞含氧量较高,易被氧自由基过氧化,受损膜蛋白使细胞寿命缩短[9、10]。此外,烧伤后所产生的“烧伤毒素”[7]及肠道中细菌大量崩解所释放的内毒素等对红细胞均有溶解破坏作用[7]。
值得提出的是,烧伤早期由于体内红细胞的破坏速率与血浆丢失不成比例,其破坏程度不能 通过常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或红细胞比积等检验指标作出判断。鉴于直接测定循环红细胞容量的方法难度较大,故检测血浆FHb浓度对及时了解烧伤病人是否发生体内溶血以及溶血程度均具有较高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方之杨等主编,烧伤理论与实践,第一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沈阳),1989;104—155
2.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编,临床生化检验,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长沙),1981;201~202
3.李元成,临床实验诊断,第一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济南),1983;342~343
4.Baar S.and Topley E.Observations on the alkatlne denataratlon ofhaemoglobln In burned rats.Br J. Exp. Pathol. 1962; 43:207.
5.Bachraroff R.et al:Enythrocyte changes In sc。 vere thermal…ury. Surg ForumXX皿,1972;501~503
6. Baar SS,The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red cell deformability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burns.Burns. 1979;6(2):85—90.
7.肖能坎,江良能,烧伤后红细胞形态异常的原因,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0;l(6):59
8.吴文安等,烧伤与脂质过氧化损伤,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选编(上海),1987年10月;25页。
9.Del Maestro,RF,et al.Free radicals as media-tors of tissue injury. Acta Physiod scatch suppl,1980;492:43
10.Parks,DA3 Role of oxygen free radicals in shock ischemia and oxygen preservation.Surgery.1983;94:428-423.
作者单位:对医院烧伤外科、烧伤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