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微循环血管树的实验形态学研究(四)
  • THE EXPERIMENTAL MORPHOLOGICAL STUDY ON MICROCIROCIRCULATORY VASCULAR TREE OF SKIN (4)

    柏树令 李吉

    [内容摘要]继研究了正常人的手足皮肤微循环血管树的立体构筑之后,我们对人胚胎对周趾纹区皮肤的微循环血管构筑进行了观察。揭示了胚胎发育过程中趾纹区皮肤血管重新组建的规律性;发现了胚胎趾纹区真皮乳头层血管内存在的穹隆型螺旋血管件及甲床血管球和趾纹内环状血管网;展示了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芽的立体构筑形态及其特点,为临床应用人胚胎皮肤组织移植术提供了胎儿皮肤血管构筑的形态学基础。

    关键词:皮肤微循环 血管树 实验形态学

    Umeda(1988)〔1〕报道了日本猴手球的皮肤微血管的立体构筑特点,而对人类皮肤微循环血管几何构筑的研究所见不多[2-6、8],至于胚胎趾纹皮肤区的微循环血管构筑特点及规律,国内、外迄今未见报道。由于胚胎组织发育不完善,异体移植排斥性差,因此胚胎组织和器官移植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随着胚胎组织和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临床工作者急需了解胚胎组织及器官的微血管构筑规律。本研究应用皮肤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了常用器官移植24周龄的胚胎皮肤血管立体构筑的规律性,为临床工作者提供胚胎皮肤血管形态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用低位水囊引产的正常的胚龄24周的男女胚胎两具,自腹主动脉注射5—20%的ABSJ酮溶液,经补充注射,流水冲洗冷却,于灌注后72小时取材;取胚胎趾底及趾背和甲床的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放人25—50%的盐酸中腐蚀,铸型组织块经过充分的蒸馏水冲洗、振荡,去除残余组织,将铸型块放温箱内干燥、选块、喷金,放日立S—450扫描电镜下观察。

    观察结果

    一、胚胎趾纹内微循环血管的三维构筑

    在胚龄24周,胚胎足趾皮肤的趾纹区内真皮乳头层血管已具雏型。在铸型标本上可见显著的沿着皮纹走行的乳头层血管排;在每条皮纹内出现并列的两条血管带,在靠近“箕”区可见平行并列的血管带常一分为二,增加了箕区环形血管带的数量(见图1)。

    每条血管带内的微循环血管呈芽生状态,形成胚胎血管芽;每相邻两排血管芽所形成的血管带之间形成较深的带门沟,电镜照片显示带门沟变暗。在两排相邻血管带的外侧,出现口径较血管芽更粗,为单行排列的穹隆型螺旋血管栅栏(见图2)。

    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每相邻两排血管芽所形成的并列两排血管带的外侧的血管栅栏呈单行 沿着皮纹方向走行,即皮纹为“C”型,该血管栅栏走行排列成“C”型;如果皮纹为“O”型,该血管栅栏排列亦为“O”型;动脉以螺旋型为主,有时形成穹隆型或出现麻花样扭转(见图3和图4)。

    相邻两排血管芽间隔形成带门沟,带间沟内有连系血管带之间的交通血管;带门沟内血管密度较稀疏;而在相邻两排栅栏血管之间则出现血管更为稀疏的皮沟、皮沟内仍可见联络相邻栅栏血管的交通支(见图5)。

    血管带中的血管芽呈祥型,末端有膨大和分叉;栅栏血管有的呈穹隆型,自其壁上有突出的血管枝芽及麻花样扭转(见图6)。血管芽有时呈环型围绕着皮肤附属器官、形成环型血管网(见图7)。

    在趾纹皮区与甲床区的交界处,皮肤微血管排列截然不同,出现明显的血管移行部位;排列方式的不同是趾纹区与非趾纹区皮肤血管的走行的一个特点(见图8和图13)。而在甲皱与趾纹的交界处,趾纹内血管与甲床边缘的瀑布式血管形成平行排列(见图9)。

    二、胚胎甲床血管的形态学

    胚胎甲床后部血管呈瀑布式血管排列,并列血管间有不规则吻合血管网,并出现血管环(见 图10)。

    在甲床中部,微循环血管互相吻合成蜂窝状血管网,其网眼大小不均,与成人的血管网有较大的区别,网眼周围血管口径粗细不均,并可见到其深层的毛细血管球(见图11和图12)。

    在甲床的前部与趾端皮肤移行处,可见真皮深层血管球及斜行血管拌(见图14)。

    甲床真皮深层血管球由血管枝芽聚集而成位于甲床蜂窝状血管网的深层(见图15和图16)。

    讨论

    一、胚胎与成人趾纹内微循环血管构筑差异:

    1.成人趾纹区真皮乳头层微循环血管排列是在同一皮嵴的深面有两排互相平行的、随皮纹弯曲而弯曲的、并列走行并与皮肤表面垂直或接近垂直的血管小树;血管小树丛中可见显著的血管球、血管簇、血管网,珊瑚树型或指状突起型等各式各样的血管囊状扩张与膨大(7)。而胚24周胎龄的胎儿趾纹区皮肤真皮乳头层血管小树尚未形成,其雏型已经出现,即在每一皮嵴的深面出现并列走行的两条由血管枝芽形成的血管带;两条并列血管带之间有深沟相隔,其内有交通支血管相连。而每两条血管带的两侧出现栅栏状螺旋血管。很清楚,成人的血管小树是由栅栏状螺旋血管派生而来的。这种栅栏状血管及血管芽是趾纹内乳头层血管小树发生学的胚胎基础。

    2.甲床血管的区别:成人趾甲床血管与胚24周胎儿相似,都可分三部分,但二者区别显著。表现在蜂窝状血管网下可见由血管芽聚集成的血管球;在甲床与趾纹交界处的趾端处也可见清晰的血管球。

    二、真皮深层血管球形态不同:

    成人真皮深层血管球由血管盘曲缠绕而成,而胚胎真皮深层血管球则是由血管芽聚集而成, 随着胚胎的发育,由血管芽形成的血管球逐渐转变为由细血管缠绕的血管球。

    三、胚胎24周龄时:

    皮肤血管的发育方向虽然已成定局,但仍处于血管发育的初期阶段。发育并不完善,还有较大的潜能。因此,胚胎皮肤组织移植术对于将来受区血液供应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会更有利于受区血管支架的重建,对受区的器官功能恢复和提高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N.Urneda et al.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 of the capillary loops In the dermal paPillae.skin of the hand of the JaPanese mon一 词(Macaca fuscata).Acta Anat 198民132(4):270

    2. Inoue H:Three-dimensional observations of microvasculature of human finger skin.Hand 1978:10,144.

    3.孟庆延等:指端掌侧面皮肤及皮下组织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中国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86,2(3):210

    4.柏树令、李吉:趾甲床微循环血管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解剖学报 1988,19(2): 116一118

    5.柏树令、李吉:皮肤微循环血管材的实验形态学研究(二)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0; 3: 47

    6.柏树令、李吉:皮肤微循环血管材的实验形态学研究(三)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1;1:18

    7.柏树令、李吉,扫描电镜下足底皮肤及浅深筋膜血管构筑。解剖学报1986.17(3):309-315

    8.真炳攸等:成人手指甲床和甲皱微血管构筑。解剖学杂志1990.13(3):195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