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MPARISON BETWEEN DRY THERAPY AND MOIST THERAPY IN TREATING BURN WOUNDS
张会堂 李逢春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随机抽取100例烧伤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湿润暴露疗法和传统的干性疗法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和治愈后随访加以比较,结果表明:湿润暴露疗法治疗烧伤效果优于干性疗法:止痛效果显著,抗感染作用强,疤痕少且柔韧,愈后创面无疼痛不适感,很少出现水泡和脓泡,简便易行,便于推广,适用于家庭和农村,是目前治疗烧伤的最理想的方法。
目前治疗烧伤的方法很多,主要分为干性疗法和湿性疗法两种,其疗效有一定差异;我们将100例II度一III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干性疗法和湿润暴露疗法治疗,并进行治愈后随访,对其疗效进行了对比。
![]() |
治疗方法
一、干性疗法:1.新鲜创面清创后分别外用1‰新洁尔灭液、磺胶嘧啶银霜、5%碘络醚液外加灯烤,对深II度、III度创面大部分行手术切削痂植皮,在伤后一周内进行。2.感染创面采取包扎换药治疗,不能愈合者行肉穿创面邮票植皮手术。
二、湿润性疗法:所有创面均于入院后,即外用湿润烧伤膏,用法按徐荣祥教授所著的教科书所述。
对比分析
作者随机分组根据原因分类、深度、面积,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对以下几项对比则差别明显。
一、湿性疗法抗感染作用强
预防和控制感染是治疗烧伤的关键,在传统的干性疗法治疗过程中,很难避免创面感染,虽然能早期应用大剂量高档抗生素预防,但创面仍出现程度不同的感染。为防止细菌繁殖面采取的使创面干燥的措施又使组织细胞脱水,以至坏死,结果表面虽干燥结痂,但瘀滞带组织则变性、坏死液化,且液化物因表面干痂封闭而不能排出,成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造成痂下感染。50例干性疗法病例中,有44例出现程度不同的创面感染,感染率88.0%。湿润烧伤膏有多种抗感染功能,只要正确使用,创面就不会出现感染。本药膏在烧伤创面不断流动,使创面引流通畅,并及时排除创面坏死组织,破坏了细菌的生长环境、减少和控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使创面不会出现感染。我们对50例湿性疗法治疗患者的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48例无菌生长,2例为不典型畸异变形杆菌生长,感染率为4.0%,与干性疗法组感染率比较,P<0.01,相差非常显著。
二、湿性疗法能减少和软化疤痕
我们在随访中发现,疤痕的形成和增生与创面感染和愈合时间成正比关系。如前所述,干性疗法的感染率高,其疤痕形成率也高,且增生、增厚明显,疤痕位于关节部位者,其活动明显受限;而湿性疗法治疗效果则相反,疤痕增生不明显,质软,既使位于关节部位,其活动也无明显受限。从组织学角度讲,干性疗法治疗深II度烧伤创面,是以残存的皮肤乳头层细胞上皮化愈合,且纤维组织过度增生,致疤痕形成、增生变硬;而湿性疗法治疗深II度、浅III度烧伤创面,能使瘀滞带组织复生,使深II度创面以表皮化方式愈合,抑制胶原纤维的过度增生,使愈后创面不留疤痕,还能减少III度创面愈合后的疤痕形成,抑制其增生。本资料两组病例的疤痕发生率对比,虽P值>0.05,但湿法无一例残废。
三、湿性疗法能改善愈合后创面的感觉,减少水泡的发生。
传统的干性疗法治愈后的疤痕创面,常常在愈后6—12个月时间出现一种令人烦脑的痒痛感,夏天及气候变化时尤为明显。在愈合后三个月内,反复出现水泡及脓泡,考虑其原因为:1.新生上皮的抵抗力弱,防御功能差;2.残留的腺体及毛囊被增生的纤维组织所覆盖、阻塞、其分泌物不能排出,部分毛囊生长出的毛发不能突出于上皮,于其下弯曲成团成为异物。而湿性疗法则相反,它能使烧伤创面表皮化愈合,重建被破坏的皮肤附件,与未烧伤的皮肤附件结构基本相同,很少出现水泡或脓疤,更不会有疼痛不适感。
分析结果表明,湿润暴露疗法治疗烧伤,效果优于传统的干性疗法,无论是治疗新鲜创面还是感染创面;既适用于医院,又适合于家庭用药,是目前治疗烧伤的优选方法之一。
参考资料
徐荣祥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教材1988
作者单位:解放军322医院烧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