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CESSFUL USE OF FREE SKIN GRAFT WITH SUBDERMAL VASCULAR PLEXUS IN 25 PATIENTS
黄恒良
(内容摘要)作者自1984年至1987年采用真皮下血管网皮肤游离植皮25例,仅1例失败,总成功率为96%。其中面部疤痕8例,胸部疤痕疙症6例,手指烧伤疤痕挛缩畸形4例,足外伤畸形2例,腋肘关节面各1例,腘窝疤痕3例,成活的24例随访时间最短一个月,长为1年,发现术后皮片面积随着部位不同变化,位于关节部位的皮肤均向体轴方向增长,而横向缩短。效果满意。失败1例因皮血积血缝合裂开,术后18天整块皮肤坏死。作者认为可能由于疤痕切除不彻底,取下皮片小缝合有张力,制动不当皮片上浮等原因所致。
我院从1984—1987年来用了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肤游离植术25例,成活24例占96%,失败1例占4%。此方法可用于各种深度的小面积烧伤,如:烧伤后疤痕创面、关节部位烧伤、外伤后所致的疤痕挛缩畸形、急性外伤引起的皮肤缺损创面等;操作简便,不需用特殊器械设备、病人痛苦少,一般一次性成功,病人易接受,术后功能明显改善甚至恢复适应于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一、临床资料
1984年~1987年共做25例,其中面部疤痕8例,胸部疤痕疙瘩6例,手指烧伤疤痕挛缩畸形4例,足部外伤畸形2例,腋肘关节创面各1例,腘窝疤痕3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40岁,多为4—20岁。
二、手术的基本操作
取皮部位为上臂内侧,腋下侧胸部及大腿内侧。用手术刀取下带真皮下血管网的游离全层皮片,是带脂肪的全层皮肤,将脂肪层朝上,置在较平的消毒板上,用手术刀修剪去脂肪层和皮下组织及间疏的结缔组织,保留真皮下血管网,但不能挤压,可用少量的外用生理盐水适当浸润,防止皮片干燥,准备好皮片移植到受皮区,但受皮区要认真清除疤痕组织及止血。用1/0—3/0 丝线带三角针作游离皮及受皮区边缘间断缝合,针与针之间相距约0.2-0.3cm,缝合完毕用1%新霉素或苯唑青霉素液在皮下轻轻冲洗。植皮区适当用无菌网眼纱布及敷料均匀压迫包扎,面胸部作包堆包扎,四肢大关节部位除包堆包扎外,加用石膏托固定,制动一个月左右。
三、观察结果
24例成活,女性11例,男性13例,l例失败。24例成活,真皮片始终保持和健康皮肤同样柔韧性,质地良好,皮片色泽的改变,到术后两周时由点状出血转变为淡褐色的斑片样,到3—5周就变为淡茶色,6—12个月恢复正常色泽。
皮片移植后伸缩:本组观察24例,最短的时间为4个月,长为1年,发现术后皮片面积随着部位不同变化,位于关节部位的皮片均向体轴方向增长,而横方向缩短。
失败1例:术后10一14天,发现皮片呈点状坏死,边缘缝合撕裂,皮下血凝集,15—18天整块皮片坏死。
四、体会
(一)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植皮术,优点多,由于真皮下血管网血运再通早,可促进皮片成活,又是皮肤全层的结构成份被移植,故术后不易发生收缩及硬化,从而移植皮肤的机能恢复早。缺点:早期为色素沉着,不太适用于颜面部整容,但适用于功能部位整形,色素沉着一般一年以后逐渐消退,或通过日光的调节可以达到正常肤色。
(二)为了使植皮成活,值完皮后常用1%新霉素或苯唑青霉素液在移植下皮片冲洗,可以防止操作中的污染。冲洗皮下血污,便于引流促使皮片早期成活,术后用均匀的压力,用无菌弹性敷料打包包扎,使游离植皮与受皮区创面紧贴,避免滑动,而真皮下血管通过渗出吸收一定的营养及水份。大关节部位用石膏固定一月左右,防止成活皮片过早收缩,同时,防止术后发生继发性疤痕挛缩,影响功能。
(三)1例植皮失败原因有:此例属?窝烧伤后疤痕部位,主要是由于受皮区疤痕组织清除末彻底,取下皮片小,缝合时有张力,张氏法要求超过受皮区的创面1cm,此关节活动度大,制动不当,皮片上浮等原因所造成的。
参考文献
张涤生:烧伤疤痕挛缩的治疗经验中华外科杂志 1982. 2. 7.
张涤生:整形外科学第一版527页,197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