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 HAND BURNS TREATED WITH MOIST EXPOSED THERAPY
张振信 周治理 孙康凯
(内容摘要)本文报告了采用湿润暴露疗法治愈手部深度烧伤33例,疗效显著,功能恢复满意。作者对于手部深度烧伤,如何最大限度保存手的功能,以及减少或避免创面留疤,结合有关文献进行了论述。
手部深度烧伤后,如处理不当,常造成严重的疤痕挛缩畸形,严重地影响手的功能。因此如何正确处理手部深度烧伤,最大限度地保存手的功能,至关重要。自1989年12月以来,作者采用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治疗手部深度烧伤33例,疗效显著。
一、临床资料
本组20例患者共33只手,其中男24只,女9只;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40岁。致伤原因:汽油烧伤10例,液化气烧伤4例,酒精烧伤2例,沸水烫伤2例,硫酸烧伤2例。烧伤深度:深II度9例,深II度一浅III度7例,浅III度4例。
二、治疗方法
新鲜创面直接涂烧伤湿润膏,创面污染有泥沙等异物时用1‰新洁尔灭清创后涂药。避免磨擦创面,禁用酒精、碘酒消毒创面。创面液化物用消毒皱纹纸粘去,再重新涂药。涂药次数采用“两少一多”的方式,即伤后l—3天(早期),每4-6小时涂药一次,伤后3—15天(液化期),每3小时涂药一次,15天以后(液化末期),每4-6小时涂药一次。用药过程中坚持做到:1.使创面充分暴露。2.始终保持创面湿润而不浸渍。3.及时清除液化物。4.注意变换手部体位,尽量避免创面受压。5.始终坚持手部诸关节功能锻炼。
三、治疗效果
20例患者33只手创面均自行愈合。如只留有浅表型瘢痕,但质地较软,弹性稍差,不影响手及关节功能。其余29只均未留疤痕,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经半年随访,未发现一例发生疤痕挛缩、增生及功能障碍。深II度创面皮肤与正常无明显差异。深II度一浅III度创面,皮肤呈花斑样,较粗糙,有皮纹与条毛生长。浅III度创面部分留有浅表型疤痕,功能正常,毳毛生长稀疏。
四、讨论
1.促进上皮细胞再生,减少疤痕形成。疤痕形成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认为主要是胶原纤维的病理性增生所致[1]。影响疤痕的形成与挛缩主要与种族、遗传特性、个人体质、创面愈合过程延长、炎症、感染、异物反应、反复的机械创伤、皮肤张力等因素关系密切。烧伤湿润暴露疗法能够使手部深度烧伤创面不留疤或少留疤,其原因可能是:(l)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及药膏对创面具有保护作用,无不良刺激,通过去腐生肌促使上皮细胞再生等药理作用,加速了创面的愈合。使创面引流通畅,有效地控制了创面感染,减少了炎症反应。不但克服了包扎疗法、半暴露疗法等换药时掀揭敷料的机械性损伤和对创面的不良刺激,而且也避免了创面包扎不适当时的外力损伤,从而减少了创面留疤。(2)Hinman等的实验结果证明:在干燥暴露的情面下,上皮细胞生长缓慢,皮肤愈合差;相反,在湿润环境下,上皮细胞生长迅速[2]。而上皮细胞的增殖又可抑制胶原纤维的过度增生,从而减少疤痕。(3)邢东明等实验证明[3]:烧伤湿润膏具有抑制胶原纤维的过度增生,协调胶原纤维与上皮细胞增长比率的药理作用,从而减少疤症生长。
2.引流通畅,有效地控制了创面感染。本组病例中,无一例发生创面感染。其主要机制是通过通畅的引流,及时清除创面液化物,保障持续供给创面药物,从而使创面保持有效的药物浓度避免了创面因感染而加深。这与包扎疗法,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或使创面干燥暴露结痂的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3.及早地进行功能锻炼,促进了手部功能恢复。本组病例均在入院后即开始功能锻炼,使手的功能恢复满意。即使留有浅表型疤痕,功能如不受影响。其原因是:(1)通过活动手指,促进了手部血液循环及组织代谢,从而加速了创面配愈合及手的功能恢复。(2)通过手部功能训炼可以使胶原纤维顺应受力的方向进行排列,而不致于发生扭曲、盘绕、交错、进而形成疤痕组学影响关节功能,以至于造成畸形。
4.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提供了一个有利于组织修复的湿润环境。患者涂药后有律润、舒适感,大大地减轻了换药的痛苦和降低了手术率,且操作方法简单,无需特殊设备,患者乐于接受。特别是单纯手部烧伤或中小面积深II度以上的烧伤,更适宜于在家庭、厂矿及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l)沈祖尧:烧伤后瘢痕增生、挛缩怎样预防和治疗—中华外科杂志16:385;1978。
(2) Hinmafig CD,Maibach H: Effect of air exposure and ouluslon on experimental human skin wounds, Nature(Lon) 200: 377—3703 1963.
(3)邢东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及抗感染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烧伤创疡杂志第一期,第52页 ,1989.(l:52;1989).
(4)中国光明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徐荣祥《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培训教材),1989.5。
作者单位:陕西人民医院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