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OF EXPOSED AND DRESSED METHODS IN MOIST BURN THERAPY
于锡恩
(内容摘要)自1989年6月至1990年5月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137例,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就湿润暴露与涂药包扎进行了比较。
临床资料:男69例,女68例。最大年龄87例,最小生后70天,平均28.9岁。烧伤面积小于5%者87例,6-10%30例,11-20%18例,21-48%2例。深度:浅II度115例次,伴有深II度浅型30例次、深II度深型11例次,III度浅型15例次,III度深型1例。
分组与观察:分为湿润暴露及涂药包扎两组进行观察治愈次数两组比较:浅II度分别为5.57±1.73天,6.86±2.18天,P值<0.01;深II度比较,分别为12.46±3.43,15.57±4.71天,P值<0.05。深II度浅型创面疼痛与疤痕形成情况比较:暴露组13三例仅2例轻度疼痛,包扎组广例中10例疼痛,P值<0.05;暴露疗法均无疤痕形成,而包扎组有6例形成疤痕.P<0.05,效果均显著。
我院自1989年6月至1990年5月,学习徐荣祥教授创制的烧伤湿性医疗技术,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13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着重报道烧伤湿性医疗技术应用中,湿润暴露疗法与包扎疗法对比观察的结果及体会。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37例,其中男69例,女68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70天,平均28.9岁。烧伤面积<5%87例,6~10%30例,11~20%18例,21~48%2例。烧伤深度:浅II度115例次,深II度浅型30例次,深II度深型11例次,III度浅型15例次,III度深型1例次。
分组与观察
我们对浅II度及深II度浅型病例进行对比观察。为湿润暴露疗法组(简称湿润暴露)与涂药减压包扎疗法组(简称涂药包扎)。两组均应用湿润烧伤膏。湿润暴露组:创面简单清创后,用消毒压舌板涂湿润烧伤膏,药层厚lmm,创面
![]() |
充分暴露,每4~6小时涂药一次,始终保持创 面有药膏湿润,创面液化坏死物及时清除,涂药直至创面愈合;涂药包扎组:简单清创后,创面涂1~2mm厚的湿润烧伤膏,其上覆盖一层涂有lmm厚度湿润烧伤膏的纱布,外加4~8层干纱 布,用绷带松松缠绕包扎,每8~12小时更换敷料上药一次,直至创面愈合。
观察结果见表1、2。
体会
一.烧伤湿润暴露疗法系徐荣祥教授根据中医中药理论结合西医学的生理、病理、药理及外科烧伤理论创制的一种新的药物及治疗方法[1]。具有减少创面疼痛、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及无毒、无刺激性等优点。采用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本组浅II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5.57天,深II度浅型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46天,比传统的干燥暴露疗法及包扎疗法创面愈合时间提前4~8天。从本文设计观察的湿润暴露疗法组与涂药减压包扎疗法组相比较,也说明湿润暴露法优于涂药包扎法。两组浅II度愈合时间分别为5.57±1.73天、6.86±2.18天(P<0.01),两组深II度浅型愈合时间分别为12.46±3.43天、15.59±4.71天(P<0.05)。同时,我们观察了深II度浅型创面疼痛与疤痕形成情况对比。湿润暴露组13例中仅2例创面轻度疼痛,而徐药包扎组17例中有10例诉创面疼痛,X2=5.792,P<0.05;湿润暴露组均无疤痕形成,而涂药包扎组有6例为轻度疤痕形成,X2=5.735,p<0.05,差别均很显著。我们认为,在推广烧伤湿性医疗技术中,涂药湿润暴露是最佳的烧伤治疗方法,只要能及时用药(湿润烧伤膏),方法正确,并视创面情况调整用药量及用药次数,就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二.通过临床实践,我们体会涂药包扎疗法是烧伤湿性医疗技术的有益补充,有利于湿润烧伤膏的扩大使用。涂药包扎疗法的适应症有:(l)室温偏低,大范围暴露创面导致病人发生寒颤,不能耐受暴露者;(2)因单位医疗条件受限,需转棉治疗者;(3)小儿配合差,除头面、会阴部烧伤创面采用湿润暴露外,躯干与四肢创面宜用涂药包扎法;(4)门诊及家庭病床患者,常担心药膏沾染床褥、衣服,因此对躯干与四肢创面可采用徐药包扎法。但是,从我们的对比观察中发现,涂药包扎法也存在以下不足:(l)不易清楚看到创面动态变化,不能随创面情况调整用药;(2)随着药膏的耗损,纱布与创面贴附,甚至干结而减少湿润作用,因而创面受到刺激,创面疼痛再起,部分伤员需用止痛药物;(3)创面坏死液化物不易及时清除;(4)创面愈合时间比湿润暴露法延长。
总之,在应用和推广烧伤湿性医疗技术中,应坚持首选湿润暴露疗法,当烧伤创面达不到充分暴露时,涂药包扎法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张林祥、杨克非,烧伤湿润暴露疗法2076例临床调查报告,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89;l :22.
作者单位: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