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性烧伤治疗体会(附40例报告)
  • CLINICAL EXPERIENCE ON THE CHEMICAL BURN (REPORT ON 40 CASES OF CHEMICAL BURN)

    田力学 胡乃东 孔广起

    (内容摘要)用烧伤湿性疗法治疗化学性烧伤40例,最大面积为66%,最小面积为1%,平均烧伤面积为从9%,深II度为主创面占72.5%,40例患者均治愈,无1例死亡及合并有创面感染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日为33.25天,而应用传统疗法治疗的化学烧伤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43天。湿性疗法明显缩短了疗程。实践证实,湿润烧伤膏遇酸则碱,遇碱则酸;以及其可能的络合作用,药层的主动引流作用,均有利于残存的化学物质的清除及有效地减少毒物的吸收,其对于化学烧伤均治疗有着独特的疗效。

    化学烧伤在烧伤中占第二位①,其对机体的损害除热力作用外,化学物质可长时间停滞于烧伤创面,持续发挥作用,使组织脱水,蛋白变性,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可从创面吸收入血,引起多脏器损害,甚至中毒死亡。因此,烧伤创面的处理是化学烧伤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院自1988年6月以来,共收治化学烧伤患者40例,占烧伤患者的10%,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情况:

    40例病人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20岁以下2例,21一35岁15例,36—55岁14例,55岁以上9例,青年及中年共占77.5%。

    二、治疗方法:烧伤湿润暴露疗法

    新鲜污染轻的创面,直接应用烧伤湿润膏涂于创面,污染比较重的创面,先用水冲洗,纱布沾干,而后直接涂药待创面止痛后,再将腐皮剪除,水泡型创面,如估计创面较浅,放水后保留表皮直接涂药治疗。无水泡型创面,如估计为深II度以下创面,先涂药后直接将腐皮揭掉。揭掉腐皮的创面,可直接涂药治疗,保持创面药物湿润.不过分强调无菌操作,避免创面使用消毒剂清创,充分暴露创面。涂药厚约1毫米,次数不限,以创面保持湿润为宜,随时用柔软卫生纸贴净创面液化物,直至创面愈合。

    体液的调整:烧伤面小于20%者可不输液治疗,20%以上者适当补液以纠正和维持水电及酸碱平衡,排除体内有害的化学物质。因应用烧伤湿润膏后,病人体液蒸发减少,渗出物减少,补液量为传统计算量的70-80%。

    三、治疗结果:40例患者均治愈,创面感染率,创面脓毒症,死亡率均为零。40例患者平均烧伤面积为16.9%,平均住院日为33.25天。

    四、典型病例:

    患者,男,50岁,农民,于1988年3月24日3时,因违章处理苯酚旧桶不慎致燃,烧伤3小时入院。查:T.37.6℃,P.100次/分,Bp未测(四肢严重烧伤),神清,头面颈,躯干,双上肢,双下肢及臀部烧伤,创面大部分表皮脱落,部分创面液化,创面可闻及苯酚味,创面有大量黄色渗出液,表皮脱落创面为暗褐色,表皮触及腐烂脱落组织,浅II度创面约有24%,深II度创面约有40%。化验:血WBC7.1X109/L,Hb.13.8g%,生化均正常,肾功 BWN17.3mg%,肝功能正常。尿常规:蛋白(-),WBC(-),RBC(-),尿糖(+),酚试验(+)。入院后处理:创面应用烧伤湿润暴露疗法,配合抗休克补液治疗。创面暗褐色皮革样,有暗黄色液体渗出,皮革样表皮逐渐开始液化:其顺序由颜面开始,逐渐向四肢远端。两周后创面坏死组织完全脱落,创面分泌物减少,上皮再生,尿酚试验(-)。20天时,深II度创面大部分液化,创面为白色,30天时创面液化完毕,上皮逐渐覆盖创面,37天时病愈出院。随诊2年,创面无疤痕。

    讨论与体会

    一、化学烧伤既可通过其热力作用损害机体,同时又可通过创面对残存的化学物质的吸收作用引起机体中毒,造成多脏器的破坏,如不能有效地阻止有害物质的吸收,清除创面残存的化学物质,其对机体组织的损害将是持续的。如果化学物质的毒性大,既使是中小面积烧伤也可引起死亡②。我院统计的40例化学烧伤病人中,中年及青年共占77.5%,中小面积烧伤占大多数。我院应用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治疗,无一例因中毒等共发症而死亡。经科学试验及临床观察已证实,湿性疗法中应用的药物为低溶点软膏剂型,其基质中含有分子量极小的植物油,对皮肤及创面组织有较强相亲合力,通过其与有害化学物质的竞争和对抗,可有效地阻止化学物质与皮肤及创面组织的接触,从而减少创面对化学物质的吸收,有利于毒物的清除。MEBT在清除残存的化学物质,减轻其对组织的损害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l)MEBO遇酸则碱,遇碱则酸的特殊中和作用,(2)MEBO可能的络和作用③,(3)创面药层的主动引流作用,使化学物质浓度逐渐降低致排尽为止。本组物例患者的治疗结果充分证实了上述作用的效果。

    二、化学烧伤的创面处理,传统的方法是脱离现场后,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创面,即可达到浓度稀释的作用,又可通过机械作用消除创面的化学残留物,阻止其继续损害人体。这对于水溶性的化学物质来说,易达到上述目的,但有些化学物质如结晶酚,清水则不易清除,并持续停留于创面损害组织,针对此情况,传统的方法 是用75%酒精反复拭擦创面(因酚溶于酒精),再用水冲净,以去除残留的酚。但酒精具有扩张毛细血管,增强血运的作用,这样可促进有毒物质吸收,同时酒精可使新鲜的组织细胞蛋白变性,会加重创面的损伤,因此,大面积的酚烧伤不宜应用。烧伤湿性疗法则无毒付作用,我院应用此法抢救大面积苯酚烧伤2例,均病愈出院且无后遗症。

    三、烧伤湿性疗法有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作用,明显地缩短了住院时间。本组40例中,创面感染率及创面脓毒症均为零。据国内最新资料报告的化学烧伤107例临床分析④介绍,其最小烧伤面积为2%,最大烧伤面积为68%,平均烧伤面积为17.8%,烧伤深度以深II度为主,主要应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患者平均住院日为43天;我院应用湿性疗法治疗的40例化学烧伤病人中,最小烧伤面积为1%,最大面积为66%,平均烧伤面积为16.9%,深II度烧伤为主的患者占72.5%,平均住院日为33.25天。由此可见,湿性疗法治疗化学烧伤可明显缩短疗程,且不需复杂的医疗设备,是化学烧伤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结论

    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治疗化学烧伤,在阻止有害的化学物质吸收、消除创面残存的化学物质、防止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参考资料

    ①方之杨主编,烧伤理论与实践,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 1989, P457-458。

    ②杨之骏主编,烧伤治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1985,P232.

    ③罗利达,新生儿酚烧伤的治疗体会,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89,第1期,P47.

    ④李国辉等,化学烧伤107例临床分析,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0年,第6卷,第1期,P34.

    作者单位:北京通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