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IST EXPOSED THERAPY FOR TREATING DEEP BURNS
蒲志彪 吴杰孝 桑兆兴
指导:杨克非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湿润暴露疗法借助外科手段治疗深度烧伤,并对41例深度烧伤进行了观察对比,作者认为,“药刀结合”可以促使深度烧伤创面液化时间提前,速度加快,减轻排斥反应对创面和机体的损伤,使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而不增加疤痕愈合率。
深度烧伤(深II度、混合度和III度)创面坏死组织是影响机体的康复,并导致许多并发症的根源。及时而彻底地清除坏死组织是基本的治疗原则[1]。1989年8月~1990年6月,我们采用湿润暴露疗法对面积较大或单纯深度烧伤41例进行分组治疗,观察创面115处,效果有明显差异。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17例,其中小儿21例,占51.22%;年龄8个月~56岁,平均年龄21.73岁;烧伤面积1%~67%,平均面积为17.12%,合并且Ⅲ度烧伤29例,平均Ⅲ度面积5.91%。
二、致伤原因:热液烫伤20例,火焰、汽油烧伤9例,酸、碱烧伤4例,沥清烫伤3例,电烧伤3例,火药炸伤1例,铁水烧伤1例。
三、治疗方法:将利41例随机分成两组,均采用湿润暴露疗法治疗。一组21例单纯涂药治疗(药物组),另一组20例于伤后4~6天开始借助滚轴刀或手术刀或剪刀清除坏死组织,每日或隔日一次——“药刀结合”(药刀组),其原则是削除坏死组织时不打麻药,病人不痛,创面不渗血。两组深II度深型及混合度创面继续应用MEBO待其自愈,III度待创面干净后植皮。
四、治疗结果:1.两组创面坏死组织液化排除情况见表1。2.两组创面愈合时间见表2。3.对两组病人随访4—6个月,疤痕愈合情况见表3。
![]() |
讨论
一、体温观察。我们对两组小儿面积超过10%、成人面积超过20%的病例分别进行体温统计,药物组15例,药刀组13例。标准是记录每日的最高一次体温数字,(见下图)。
![]() |
由图可见:两组病例伤后体温均逐渐升高,3~5天达到高峰。药物组自伤后10天体温再次回升,15天左右达高峰;药刀组无第二个峰值出现,且10天后维持低热状态。引起两组病人早期体温升高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①烧伤应激反应,机体代谢亢进;②烧伤毒素及反应物质回吸收;③本疗法使淤滞带组织逆转,回吸收提前、速度加快;④本疗法保护创面,减少渗出,使机体散热减少。引起药物组体温回升出现第二个峰值的原因主要是创面坏死组织清除慢、排斥反应延长及感染等。观察创面49处,伤后8天明显感染的2处,混合度及III度创面各1处;14天后坏死层内“皂状液化”及痂下积脓的占5处,2处为混合度创面,3处为III度创面。而药刀组无一处感染及积脓,对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这是由于药刀组的大部分坏死组织在剧烈排斥反应之前被逐步清除,然后汇同MEBO的良好液化作用共同将残留的坏死组织清除。既没有在排斥反应之前过早暴露创面,又没因清除坏死组织过晚而致痂下液化、积脓感染。对深度烧伤来说,真正实现了湿润暴露疗法保护微循环及门生态组织,而促进愈合。
二、对创面坏死组织液化排除的观察:坏死组织在创面自溶排斥前,创面基底修复时通过由表及里的液化方式排除创面是湿润暴露疗法预防感染、减少疤痕、促进愈合的关键所在[2]。这一作用在浅度烧伤及部分深度烧伤的临床治疗实践中已得到充分证实。我们对药物组各深度创面坏死组织开始液化的时间分别统计,结果为深II度深型5.31±0.95天,混合度5.93±1.21天,III度6.58±1.26天。可见随烧伤深度加深,液化开始时间推迟,特别是火焰烧伤、强酸烧伤者表现更为明显。这是由于坏死组织厚、特殊的致伤原因、病人入院时间及伤后当地就医,因不恰当的创面处理等因素削弱了坏死组织浅层液化必备条件,如湿的环境、吞噬细胞及微生物参与等(2,3)。药刀组开始液化的创面在刀的作用下液化加速,未液化创面在刀处理后即迅速出现液化表现,显然是经刀处理后的创面破坏了其表面的完整性,使液化条件更加完善,加速了液化。
观察结果还表明:深II度深型及混合度创面坏死组织排尽时间,药刀组比药物组提前5~7天, III度创面提前8~12天,对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原因是部分坏死组织被刀直接清除,药借刀力液化时间提前,速度加快。真正体会到 “药借刀力,刀促药力,药刀结合,促进愈合”的效果。
三、对创面愈合时间的观察:烧伤后,随着排斥反应的发生创面的修复就在不断的进行[3]。但只有坏死组织清除后才能真正实现创面愈合。我们将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创面坏死组织完全排除时间的时间差进行统计见表4
![]() |
发现这段时间两组近似,对比无明显差异。从整个病程来看,创面愈合时间药刀组比药物组明显提前,对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可见造成这种显著性差异的关键在于创面坏死组织的清除速度,显然药刀组优于药物组。从而再次证明了“药刀结合”清除坏死组织在湿润暴露疗法治疗深度烧伤中的重要作用。
四、对创面疤痕愈合情况的观察:湿润暴露疗法使深度烧伤不留疤痕或减少疤痕的主要原因[3]:(1)早期(特别是伤后6小时内)预防、阻止微循环血栓形成,最大限度地保护间生态组织。②创面修复过程中,尤其在坏死组织液化趋于排尽后,合理调整上皮组织与结统组织生长比例。③预防感染、促进愈合作用则贯穿于病程始末。④MEBO在坏死组织内形成通畅的自动液化引流,及时将液化物、细胞解体产物、新陈代谢 产物排除创面外,预防和减轻了创面组织的再损伤。我们对本组41例随访结果表明,药物组与药刀组治疗后的创面疤痕愈合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我们体会可能的原因是:①早期两组治疗措施相同。②坏死组织排除后,药物对两组创面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增生比例作用相似。③ 抗感染力强,虽然药物组有些创面感染或出现不正常液化,但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方之杨等,烧伤理论与实践。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1989;353。
(2)徐荣祥,烧伤创疡医学总论(一)。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89;l:19。
(3)徐荣祥,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培训教材)。光明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1989。
作者单位:兖州矿务局烧伤创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