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特重度烧伤病人因伤势严重,病情复杂,所以死亡率高。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发现烧伤病人死亡率夜间较日间偏高,为此,我们就特重度烧伤病人的夜间护理进行回顾和归纳分析,以寻找危重病人夜间护理的特点,总结经验,指导今后的工作。
【关键词】 特重度烧伤;夜间;护理特点
【标识符】 doi:10.3969/j.issn.1001-0726.2009.04.023
Discussion on Experience of Nursing Patient with Extraordinarily Severe Burn Injury in the Night Period. LIU Man-li. Dept. of Burn and Plastic Surger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Kaili State, Guizhou Province, 556000, China.
【Abstract】High mortality rate of the extraordinarily severe burn patient has been reported because of serious injury and complex illness. It was found from our nursing experience that patient's mortality in the night perio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day time. So, the experience of nursing extraordinarily severe burn patient's in the night period was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so as to find key points of nursing such patients in the night period, that may be as a guide of the future nursing work.
【Key words】Severe Burn; Night-time; Nursing characteristic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3年9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特重度烧伤病人87例,死亡12例;烧伤面积在56%TBSA~95%TBSA之间;深度为深Ⅱ度~Ⅲ度。其中7例死于21:00~3:00时间段,男5例,女2例,年龄在2岁~85岁之间;死于绿脓杆菌感染1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其余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2.分析与讨论
特重度烧伤病人死亡多发生于夜间,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2.1.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烧伤以及其它强烈刺激作用于机体后,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对机体具有防御保护意义,能使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大,血流重新分配,有利于维持冠状循环及脑循环。同时,使血糖升高,并促进糖皮质激素分泌,夜间迷走神经兴奋,交感神经被抑制,因而造成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对糖、蛋白质代谢调节能力减弱。迷走神经兴奋,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呼吸、心率减慢,血流缓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供血减少,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使病人容易发生心衰和哮喘。
2.2.夜间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夜间生理调节能力降低,基础代谢降低,机体的各种反应能力、应激能力下降。一般认为机体对微生物等致害因子的易感性与免疫系统的昼夜节律有关,人体对细菌毒素最敏感的时间是凌晨。
2.3.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夜班工作打乱了正常生活节奏,造成生物钟紊乱,身体困乏、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主观调节能力反应下降,容易疏忽对病人的观察,特别是一些细小的病情变化,处理不及时或不得当,易延误病情。
3.护理体会
特重度烧伤病人病情严重,需要连续监护和睡翻身床等,夜间迷走神经兴奋使病情多变,而此时又往往是护士独立工作的时间,因此,夜间在烧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有其护理的特点和规律,体会如下:
3.1.休克期的护理:
3.1.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早发现休克变化的先兆,夜间若发现病人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尿量减少,脉搏细速应警惕休克的发生;若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12mmHg,应迅速补液或加快补液速度;对患者的口渴现象应引起重视,同时,对烦躁不安者切勿轻易给予镇静剂,以免掩盖病情。
3.1.2.做好计划输液:注意液体的安排,有计划均匀地分配液体,做到晶体、胶体和水分交替输入,不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单纯输入某一种液体,尤其是水分。
3.1.3.严密观察尿量:尿量能间接反映血容量情况,是最重要的观察指标。尿少时应同时结合血压情况调整液体,尿少但血压正常时示缺水缺盐,要补充水及电解质。
3.2.呼吸道护理:
3.2.1.严密观察呼吸的变化:头面部火焰烧伤和蒸汽烫伤易合并吸入性损伤。夜间病人处于睡眠状态,上气道阻力增加,易致血氧下降,应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的变化,防止窒息。
3.2.2.气管切开病人的气道护理:夜间应注意随时吸净痰液,更换套管周围纱布并按时进行超声雾化吸入,观察伤口周围有无出血和皮下气肿,内套管有无阻塞,每4小时清洗消毒内套管一次。
3.2.3.及时吸痰,防止痰液阻塞气管:为了防止痰液粘稠,可用α-靡蛋白酶+生理盐水滴注气管套管内,每分钟5~8滴,选择合适的吸痰管,管径不能超过气管内套管的1/2。
3.3.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特重度烧伤的病人,全身各脏器不同程度受到应激性损伤,而消化系统的损伤恰恰是我们忽略的一个问题,夜间由于迷走神经兴奋,胃肠道反应激烈,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严重者可引起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本组死亡病例中,有一位46岁中年男性,82%烧伤面积,因腹痛腹胀,解黑色大便,最终于2:40死于消化道大出血。所以夜间要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迅速处理。
3.4.翻身的护理:为使烧伤创面充分暴露,避免长期受压,当病人度过休克期后即开始翻身俯卧。开始时,病人胸腹部有压迫不适感,在俯卧时前胸要垫高,可用棉垫分别放在双侧胸锁凹陷处及双侧髂骨处,使胸腹部充分减压,以利病人呼吸及减轻胃部不适感。当病人俯卧时,要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尤其是夜间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应激反应能力下降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喉头水肿窒息。当病人感到不适,呼吸困难时,随时改为仰卧位。同时,夜间人员少,翻身时要注意安全,动作要迅速敏捷,避免病人长时间受压。
3.5.感染期的护理:目前,感染仍是烧伤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本组病例其中1例住院47天,终因绿脓杆菌败血症死于夜间0:15,所以对感染期的病人,夜间要严密观察体温、心率、呼吸、精神症状及胃肠道症状。对高热病人,夜间要经常测体温,观察动态变化,可采用降低室温、物理降温等措施。精神异常是败血症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大多开始为兴奋,后转入抑制,夜间应重点观察表情、神志,当出现精神症状时,应尽量减少对病人的刺激,病室保持安静,光线不宜太强,对感染期的病人还要严密观察创面情况,注意有无坏死斑的出现。
4.讨论
夜间由于迷走神经兴奋,交感神经抑制,生理调节能力降低,病人容易出现多种相关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同时,夜班护士因本身生理节律也处于低潮,影响了对病情的观察和判断,易延误治疗,因此,夜班护士应克服各种主客观消极因素。0:00~2:00是烧伤患者夜间死亡的高峰时间,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责任心和慎独精神,最早发现夜间病情变化的先兆,争取抢救时机,以期降低烧伤病人的死亡率。
【作者简介】
刘曼立(1965~),女(汉族),护士长.
(收稿日期:200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