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BT救治162例重度烧伤休克期补液体会
  • FLUID INFUSION FOR 162 CASES OF SEVERE BURN TREATED WITH MEBT

    江西省卫生学校(330029)胡栋才 王新民 胡千里

    [内容摘要] 烧伤病人机体组织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改变,大量熏浆样液体滤出,部分通过创面丢失,另一部分在皮下区域形成第三间隙继而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病人发生休克,它是严重烧伤病人的早期主要并发症.故防治休克,帮助病人平稳渡过休克期,为后继治疗创造稳定的环境是烧伤救治的重要措施之一.伤后立即行液体复苏及时补充血容量,尽早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使休克平稳渡过的关键.

    关键词: 重度烧伤 休克期 液体复苏

    我们从1988年1月至1994年12月,采用MEBT救治体表大面积烧伤休克病人共162例,用监测CVP等方法观察病情来指导输液,162例病人均平稳渡过休克期.本文将用MEBT方法防治大面积烧伤抗休克期补液的初步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62例均为16岁以上住院病人,均有完整病例记录.其中男性92例,女性70例,年龄16~65岁,平均40.64岁,II`~III`烧伤体表总面积50~92.5%BSA,平均烧伤总面积71.25%BSA,伤后入院时间:4小时内19例,4~8小时54例,8~12小时69例、12~24小时后入院29例.入院时113例发生休克,占59.16%.

    治疗方法:

    一、创面治疗:按MEBT和MEBO治疗原则换药直至创面愈合.

    二、伤后休克期补液:

    1.总量计算:按我们制定的补液公式计算:总量=II`III烧伤面积之和(%)X体重(千克)+2000毫升(生理需要量).

    2.胶体与晶体分配:胶体与晶体之比为0.5:1,其晶体以乳酸林格氏液为主.

    3.补液速度:于伤后第一个8小时输入总量的1/,余量在后两个8小时输入.而第一个8小时以前4小时多输入液体为主.其中胶体、晶体的半量在伤后8小时内输完,水份液体平均输入.第二个24小时胶体和晶体补液量为第一个24小时实际输入的半量.第三个24小时补液量根据病情而定.

    补液原则:补液量"宁少勿多",补液速度"前快后慢".

    观察指标:

    病人入院后即快速补液,在补液同时通过中心静脉压监测和观察脉搏、血压、尿量,随时予以调整输液速度.

    一、中心静脉压:维持在0.9~1.1kpa之间.

    二、脉搏:维持在110次/分以下.

    三、血压:维持在9/13kpa(100/70mmg)以上.

    四、尿量:每小时大于50毫升.

    依据上述指标,随时予以调整输液量及速度.

    观察结果:

    本组162例病人入院后均按上述设计方案,及时补液及时调整,收到满意的效果,162例病人均平稳渡过休克期,同时也观察到加快伤后前4小时补液效果更好,对防治休克起到积极作用

    体 会:

    一、减少输液总量:经过162例重度烧伤患者抗休克期的补液观察,补液总量较传统治疗法砂/3,按我们所设计的"补液公式"在用于MEBT防治烧伤休克期补液时用此公式计算补液是确实可行.本组病例均顺利渡过休克期,其机理为:

    1.经研究证实[1]:MEBT与之相配合的MEBO烧伤膏药物的持续外用创面,可有效的保护和隔离创面、减少渗出.经研究结果表明[1]:烧伤后皮肤破坏,失去了皮脂覆盖,使机体大量水分通过创面蒸发,而MEBO属低溶点单软膏特点.用于创面后,利用创面温度温化药物,软膏温化后变为油液(暴露于空气面仍保持膏态).随着药物温化层的变化呈膏态药层逐渐弯薄,是隍全部变成液态,这过程为创面提供了持续一定时间的保持湿润,在一定时间内阻止水分蒸发,再继续增涂药物就可持续阻止创面水分蒸发,从而减少了休克期的液体丢失.

    2.大面积烧伤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伤后疼痛、紧张、拉加呼吸道水分蒸发丢失,上述能使血液浓缩,有效循环量减少,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而MEBO的基质为麻油和蜂蜡,麻油是分子量最小的植物油,具有较强的亲脂性,而蜂蜡能增强麻油的抗酸败、抗皂化的能力,利用基质与组织的这种亲合性,组织与基质之间无"间隙",基质包围了组织,水分即不蒸发,同时使创面隔离了外界的刺激,减轻了疼痛,亦就减少了呼吸道水分蒸发,从而也减少了液体的丢失.

    3.据文献报道[2]:烧伤面积在25%以上者,即有局部血管通透性增高,又有明显的全身血管通透性增高.由于伤后通透性因子如组织胺、五羟色胺、缓激肽,球蛋白等通透性因子的作用,使血管壁内细胞之间出现裂隙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MEBO阻止水分蒸发的渐一因素是否与药物与组织细胞接触后,抑制或对抗上述因子的释放或作用,而减少血管壁的通透性.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二、减少胶体溶液用量:胶体与晶体之比为0.5:1.通过本组织病例的观察,体会到在无并发大出血液的情况下,伤后休克期宜给晶体为主,(电解液以林格氏液为代表),特别是第一个24小时的前16个小时则以电解质为主,以后逐步增加胶体液.有人认为[3],在烧伤后头24小时微血管几科不能阻止血液渗透,血浆溶量的及时扩充取决于输液的速度而不是液体的种类.在头24小时以后,血管的渗透性逐渐得以恢复,这时输给胶体液以维持血浆容量比晶体更有效.近年来研究表明,水肿回收时间为伤后16小时,故可将胶体提前在伤后第3个8小时开始补充,而烧伤休克病复苏的关键是补充钠离子和水,以纠正急性间质性钠缺管和功能性外液不足,主张采用电解质即乳酸钠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乳酸钠混合液(2/3生理盐水+1/3的1/6摩尔的乳酸钠).MEBO药物的基质能否减少血管通透性而阻止或减少胶体渗出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三、重视伤后前4小时的补液:在实施液体复苏时,输液速度亦很重要,从本组病例抗休克成功体会到,伤后第一个24小时应计划将总量的1/2输完,而在前8小时补液时尤其要加快前4小时的补液速度.认为,烧伤局部及远隔部位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主要发生在伤后8小时,特别是伤后4小时[4].故加快伤后前4小时补液速度对抗休克治疗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本组总结的均为16小时以上的成人,而在临床上,病人有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程度、入院时间等个体差异,故在临床操作时应密切观察.

    本文通过设计中心静脉压、血压、脉搏、尿量等指标,观察用MEBT救治162例重度烧伤休克期的补液.其结果为补液总量较传统疗法减少1/3,胶体减少,胶体晶体比例为0.5:1,并体会到伤后4小时的快速补液尤为重要.从本组病的抗休克获得成功体会到大面积烧伤后用MEBT救治、时间越早越好,对防治休克起到积极作用,使病人平稳渡过休克关.

    参 考 文 献

    [1]徐荣祥:烧伤湿润暴露疗法的设计理论及作用原理,中国烧伤创疡杂志崐,1994:2:48.

    [2]郭振荣:烧伤休克期不同复苏方案对血流变学影响的研究.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88:4(2):130.

    [3]常致德等著:烧伤创面修复与全身治疗.北京出版社,北京1993:第一版.

    [4]卫路等:大面积休克体表烧伤与伴有吸入性损伤病人早期补液探讨.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2:8(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