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ICAL EFFECT OF BURN SKIN LIPID PROTEIN COMPLEX
辽宁 本溪钢铁(集团)公司总医院(117000)洪斯同
[内容摘要] 烧伤脂蛋白(Lpc)由热休克蛋白(HSps)和皮肤免疫细胞蛋白组成 崐.30年来国外许多学者证实此种中毒性物质的存在.机体中低含量Lpc激活多形核白细胞生成IL-1、IL-2.增强IgG生成.高含量却抑制上述的作用.一定剂量的IL-2使细胞死亡.Lpc引起烧伤晚期的严重症候群如SIR、MOF、甚至死亡.专家们建议应用硝酸铈(Cerium Nitrate)局部搽布于焦痂以灭活Lpc,减少免疫损害,增加重症烧伤存活率.MEBO是否有此种作用有待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烧伤 Lpc(脂蛋白复合物)
百年前一些学者就认为热力破坏了的皮肤组织会引起仇性毒血症.1901年Wilms和1929年Wells为免除毒 素吸收入血采取切除烧伤组织的方法但未尽人意.30多年来我们实践中也见到一些烧伤有败血症侯群,然而血中未查到致病细菌,应用多种,广谱抗生素,也挽救不了生命.纵有某些败血症致病菌检 出,也有别于细菌毒素的因果关系.因此10多年前学者们产生新的概念即"失活的组织"激发一种免疫基质引起机体反应(mediator-induced response).皮肤不仅仅是保护器官,它不但崐是免疫机制中疾病的靶器官,更具有免疫物质的器官.表皮的角质细胞(Keratinocytes)和朗罕细胞(占表皮细胞3-5%)以及皮肤中T淋巴细胞(占表皮细胞1%),真皮层的乳头区有80%左右的病理生理改变的主要部位.不但对外来抗原有反应,而且自身激发产生细胞因子.所以近代学者认为烧伤的皮肤是最大的免疫器官.
一、脂蛋白复合物(Lpc)
70年代中期就有学者观察到以100`C,15秒接触皮肤的热能会有毒性物质产生.但是开水、蒸汽无论时间多长,损伤面积多大不产生这种毒性,说明烫伤不产生脂蛋白复合物(Lipidprotein complex).1972年Schoenberger等人提出烧伤后的毒物是一种由细胞膜衍生的脂蛋白.俄国学者Federov于1974年发现皮肤受热能作用产生大分子的中毒物质.学者们电泳,电镜观察认定脂蛋白为中毒物质,它由焦痂中被吸收入血致晚期烧伤死亡.
1976年Muller等人在烧伤死亡病例血清中测出Lpc含量30ug/ml.1984年Hasler等先用放免法其后又用ElisA方法检查受伤后一周内个体对毒物的吸收有所不同,血浆中可高达40ug/ml.1990年Sparkes等认为Lpc中含有Lpo的损害是大为不可能的.
以同位素标志的Lpc观察其进入肝脏的情况,发现它进入肝实质细胞同时也进入细胞膜.动物实验说明了它会损害所有器官的实质细胞.在人体游离的肝细胞在Lpc中培育见有ATP/ADP比率下降并与Lpc量有关.细胞膜渗透性改变,氨基酸丢失,能量代谢障碍以及其后的尿素和肝糖元合成受抑.
无细菌感染的小鼠注入Lpc死亡.表明烧伤坏死组织引起死亡与细菌内毒素无关.如果Lpc与细菌感染共同对小鼠作用其死亡率为80%,而无Lpc参予作用只有20%死亡率.以Lpc免疫的小鼠则有40%存活.再次说明Lpc对机体防御机能有降低的效应.
Lpc有6种不同的重量即:40KDa,65KDa、110KDa、120KDa和160KDa.Lpc中包含有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热力的实验温度在37`C以上4`名5`C,HSps起激发作用如引起淋巴细胞凋亡.HSps即热能对活组织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其重量在65KDa,在人体细胞的线粒体中产生,在应激下(如炎症,细菌感染、体温改变、放射等)增加合成.也称之谓"应激蛋白"(Stress protein).15分钟的应激就可产生HSps.血中低含量可维持细胞的功能.也就是说正常的含量的HSps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二、Lpc与烧伤免疫功能:
过去20年人们认识到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与皮肤烧伤有关.通过动物实验见到细胞免疫受到抑制与皮肤烧伤生成的一种特重物质有关.在小白鼠应用不同量的Lpc观察对T细胞的影响.其结果与大肠杆菌内毒素的影响相比较.1990年Sparkes等人肯定了Lpc的免疫抑制效应大大地超过内毒素.由于Lpc对T辅助细胞、B细胞之间相互的免疫反应被抑制,2.5ug/ml的Lpc就完全抑制LgG生成.如果说烧伤对机体细胞免疫有特异的效应,那么Lpc远比过氧化脂质(Lpo)、内毒素、前列腺素(PGE )更具特异效应的物质.
以CD 为特征的T辅助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反应的功能中心.汉它被激活时分泌IL-2.1986年Teodorczyk-Injeyan等发现淋巴细胞生成IL-2未成活的烧伤病人比成活者少.并且在动物与人体均见到T辅助细胞衰减功能与死亡率之间的量性关系.从而肯定了烧伤面积与T细胞免疫功能衰减之间的联系,IL-2生成减少T淋巴细胞则不能成熟和发育,IL-2受体活性就公被封闭.烧伤病人淋巴细胞质激活后以IL Ra表达.一般伤后第10-14天,存活者的最低点是伤后头一天的50%,而未存活者则低于5%.淋巴细胞内部有生成IL-2能力,只是当细胞膜受Lpc的作用效应的缘故 才有免疫功能的衰减.经抗原激发的IL-2可使细胞死亡.说明IL-2依赖的细胞在Lpc含量增高时抑制性生长增大.这可能与细胞凋亡(Apoptosis)理论有关.
另有学者批出烧伤病人血清中IL-2与IL-F2R高含量引起机体神经内分泌反应和器官机能不全(MOF)和眼下众所周知的全身炎症反应(SIR).虽然,细菌内毒素也影响免疫细胞生成TNF,IL-1、IL-2以及IL-6等细胞因子,但其效应远不如Lpc.
三、应用硝酸铈以灭活Lpc:
1976年Monafo发表论文应用硝酸铈有疗效,此后,Fox等证实它灭活焦痂的Lpc的可靠性,1990年Kisler,1992年Scheidegger在临床上以0.04M的硝酸铈洗浴64例TBSA>30%的20例其中危险指数在0.8者18例存活.Sparkes认为它结合了焦痂中Lpc,改善了病人细胞免疫活性.个别案例有白细胞减少在300/mm以下.MEBO是否有灭活Lpc作用有待实践研究.
参 考 文 献
[1]方之扬、吴中立、高学书、许丰勋主编:烧伤理论与实践,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第7-9页.
[2]Allgower et al:Burning the largest immune organ.Burns vol.21suppll,1995,ps8-s47
[3]Sparkes et al:plasmaa levels of Cutaneous Burn toxin and lipidperoxides in thermal injury ,Burns 1990.16:118-122
[4]Teodorczyk-Injeyan at al:IL-2 secretin and transmembraneSignalling in burned patients,J.Trauma 1988.28:152-157
[5]Scheidegger et al:Survival in major burn Injuries treated by mebathing in Cerium Nitrate.Burns 1992.18:19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