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骨骼肌微循环血管主体构筑的实验研究
  •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REE-DIMENSIIONAL ARCHITECTURE OF MICROCIRCULATORY VESSELS OF HUMAN SKILETAL MUSCLE

    中国医大解剖教研室 柏树令 高杰

    [内容摘要] 应用肌肉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方法,我们研究了人股二头肌、半膜肌、半腱肌和股薄肌的肉微循环血管三维构筑的形态特点;揭示了人骨骼肌微循环血管构筑的规律性。我们发现:骨骼肌微循环血管纵横交错,交搭折叠形成肌肉的微循环血管立体网架;在肌肉内不仅有平行的与环行的血管排列,而且还有形态不同的血管袢、袢状血管丛、血管球、血管索、螺旋血管索、同心圆型血管网及鱼网型血管网等各种各样的血管网络,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肌内微循环血管网络。

    关键词:人骨骼肌 微循环血管 实验研究

    自从修氏[1-2]提出微循环波动是“波浪式传播的一种生物信息”理论以来,血液循环系统的形态学研究有了飞跃的发展。揭示人体微循环血管构筑形态是目前研究的一大课题。虽然一些学者研究了动物的骨骼肌微血管立体构筑[3-4],但对人的骨骼肌肌内微血管三维构筑的报道所见甚少[5]。近年来,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器官移植术的广泛应用,带血管蒂的肌瓣去桥接神经缺损[6-7],还是用带蒂肌肉转移去修复各种大块组织损伤都需要了解肌肉微循环血管的配布特点与规律。继完成了皮肤微循环血管立体构筑进行了观察。

    材料和方法

    用7岁男女儿童新鲜尸体各一例,自双侧髂外动脉灌注5-20%ABS丁酮溶液,24小时与48小时后分别补充注射。72小时后取材,切取股二头肌、股薄肌、半膜肌和半腱肌的肌腹放入50%的盐酸中腐蚀,去除组织碎片,用蒸馏水冲洗振荡,直至铸型块被冲洗干净为止。然后经干燥、选块、喷金,将铸型块放在日立S-450扫描电镜下观察。

    结果

    一、肌外膜的微血管构筑及肌内血管整体观

    肌外膜微循血管从总体看其走向与肌纤维的方向基本一致,其浅层为纤细的毛细血管网,网眼不规则,大小不一致,密度不均匀;其深层为一些口径较粗的微血管,这些血管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浅层毛细血管网的毛细血管分支就是由深层微血管派生而来的,见图1。肌肉血管整体排列上具有方向性,见图2。

    二、肌内微循环血管构筑

    1、肌内血管袢及袢状血管丛

    骨骼肌内存在着许多形态各不相同的肌内血管袢,这些血管袢呈发卡型(图3)、拱型(图4)、穹隆型(图6)、折叠螺旋型(图7)及环型(图8)。多组血管袢聚集则形成肌内袢状血管丛,见图3和图5。

    2、肌肉组织内鱼网状血管网

    骨骼肌某些部位出现肌内鱼网状血管网,鱼网状血管网网眼呈多角型,构成网眼的微细血管口径均匀一致,血管网呈现椭圆型(见图9)或梭型,网的中央常包裹一条口径较粗的微动脉(见图10)。梭型鱼网状血管网其形态似肌梭,可能系肌梭的供应血管。

    3、肌束血管网

    肌束血管可分两类,即交叉排列的血管束及平行排列的血管束。前者在肌内血管束彼此交叉;后者血管束的走行方向基本上与肌纤维的方向一致。但肌束血管的构筑常由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形成了肌束的圆筒状血管立体网架,见图11和图12。

    4、肌肉组织内的血管球

    肌内微血管互相缠绕、折叠、扭曲成团形成肌肉组织内血管球。血管球呈圆型(图13)或椭圆型(图14),可清晰地辨认出入球血管及出球血管。构成血管球的肌内血管有的呈袢状折叠,有的则无一定规律性。

    5、肌肉组织内血管索

    骨骼肌的肌肉组织内血管索可分两种类型。即由几条螺旋动脉互相缠绕同行的绳索状血管索(图16)。后者攀附较大动脉干,形成动脉壁的滋养血管,对于维持大血管的功能将起重要作用。

    6、肌束同心圆型血管网

    骨骼肌的肌束同心圆型血管网围绕着肌肉的轴型动脉,血管网呈同心圆方向缠绕,缠绕的毛细血管间有吻合血管支,从而就形成了肌束的环形供应血管网;这些环行的呈同心圆分布的血管网与肌束的平行血管网间也有充分的吻合血管支,见图17和图18。

    7、肌内螺旋动脉

    骨骼肌的微血管可分两种类型,即较直的线型微血管及走行弯曲的螺旋动脉,见图19。肌的某些部位螺旋动脉特别多。有时,一束肌组织的轴型血管也由螺旋动脉构成,螺旋动脉在肌内分布如此广泛可能与其供应部位的功能特性相关。

    8、肌肉微循环血管立体网络支架

    肌肉组织的微循环血管既有与肌纤维走行方向一致的轴型微动脉,也有与肌纤维走向呈垂直分布的环绕肌束的环行血管网;还有斜行及不规则走向的肌内微血管,从而形成肌肉组织内的上下贯通、纵横交错、往返折叠的肌内微血管立体网络(图20)。这种立体网络支架也是肌皮动脉的结构基础。肌皮瓣就是利用自肌内动脉派生出来的,穿出肌外膜进入皮肤的微循环血管网供应相应皮区的原理,将肌肉连同其相应的皮肤一并切取做带血管蒂的组织移植,临床已经应用,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讨论

    一、 骨骼肌微血管构筑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骨骼肌微循环血管不仅有与肌纤维平行的血管束,而且有丰富的肌内血管袢、袢状血管丛、鱼网型血管网、血管球及血管索。这些结构互相伴随,形成了骨骼肌特有的肌内血管立体构筑网络支架。这种繁复的微血管配布不仅缓冲和平衡了主干动脉内的血压,同时也使血流能迅速扩延到肌的各个角落。肌内微循环血管立体构筑网络支架不仅反映了血管在有限的空间内与肌肉的功能及形态高度适应,精密协调的空间布局,而且也说明肌内血管的丰富吻合使得骨骼肌始终处于均衡的血流灌注状态,这对于肌肉完成强大的收缩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肌皮动脉的肌内形态学

    所谓肌皮动脉系指肌肉发出,进入皮肤并营养皮肤的动脉。肌皮动脉血液供应是肌皮瓣游离移植赖以存活的基础。肌皮动脉在肌内是那些位于肌内、走行方向与肌纤维方向垂直的肌内动脉构成的;这些肌内垂直走向的动脉形成肌肉微循环血管立体网络的支柱,这些血管支柱与其它走向的血管互相吻合。因此,当一条肌皮动脉被切断时,其它肌皮动脉的血运不会受大的影响(见图20)。

    三、 肌泵的实质

    近些年来人们肌肉对动静脉的挤压功能称为肌泵,认为肌泵在驱血进入组织和导务回心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事实很清楚,由于肌肉所占的体积和重量在人体的比例是十分可观的,因此肌泵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通过对大腿肌微循环血管立体构筑的观察,对肌泵的实质又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由于肌组织内具有丰富的血管网络,具有相当大的储血潜力,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中对人体血液循环的血量调节具有巨大的作用。因此,骨骼肌肌内微循环血管网络支架是肌泵的结构基础;肌肉收缩力是肌泵的功能体现;而肌肉收缩时对周围走行的大血管的挤压作用只是肌泵的组成部分之一。

    致谢:基础部第二电镜室刘瑞德、刘月华帮助处理电镜照片,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Rui-juan Xiu, Intaglietta M: Extreme wave-like tissue perfusion due to vasomotion enhancement by specialized Chinese vasoaction drugs. Int J Microcircul Clin Exp, 1984;3:511

    [2]Rui-juan Xiu , Intaglietta M: Long term analysis of microvascular vasomotion and the effect of vasoactances , J int Microvascular Research 1983,25:262

    [3]Myrhage R. Vascular arrangements in hind limb muscles of the cat.J Anat 1980 ;131:1

    [4]potter RF, et al. Capillary diameter and geometry in cardiac and skeletal muscle studied by means of corrosion casts. Microvascular Research ,1983;25:68

    [5]王有伟等,骨骼肌肌微血管立体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解剖学报1988,19(2):113

    [6]钟桂午等,带血管蒂肌瓣修复神经长段缺损。中国临床解剖杂志19897(4):232

    [7]孔吉明等,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86,2:68

    [8]柏树令、李吉,皮肤微循环血管树的实验形态学研究()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0;3:47

    [9]柏树令、李吉,皮肤微循环血管树的实验形态学研究(三)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