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SERVATION OF MICROCIRCULATION IN NAIL FOLDS AT THE RECOVERY STAGE OF BURN WOUNDS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科
滨州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崔光怀
李湘云 赵子文 刘桐林 王宝娃
[内容摘要] 本文作者在两年中,应用WX-6型多部位微仪对13例甲襞烧伤患者采用湿润暴露疗法治愈初期的甲襞循环的血管形态、血流状态、袢周修复情况进行了观察,得出MEBT有利于烧伤创面的愈合和微血管修复的结论。
鉴于该仪器只能测定甲襞部位微循环形态总结病例较少,建议烧伤工作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此基础医学理论进行研究,以MEBT对烧伤创面愈合提出更强的理论依据。
自1992年5月至1994年5月,我们对13例手甲襞烧伤的病人进行了甲襞微循环修复的观察。结果是:II度烧伤,微循修复正常;深II度烧伤大致修复正常,混合度修复中等异常。
一、 对象与方法
1、 观察对象:13例手甲襞烧伤的中男青年患者,烧伤刚愈合后,观察其四襞微血管形态、血流状态、袢周修复情况。所有病例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
2、 观察工具:WX-6型多部位微循环显微仪。徐州光学仪器总厂徐州医用光学仪器厂生产。滨州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提供。
3、 观察方法:选上午固定时间,室温下,用电子温度计测指温后,病人取坐位,手臂与心脏相平,用汞灯冷光源45C角逆照,进行观察,同时闭路电视系统显像,用摄像机同步摄影像。另外,若病人一手受伤,以另一正常手做对照,以排除误差。
4、 观察指标:形态、清晰度、管袢长度、交叉及畸形的百分比;流态:流速,血管运动,红细胞聚集,白细胞数,白微栓,血色;袢周状态:渗出,出血,乳头下静脉丛,乳头,汗腺导管。
二、 结果与分析
1、 根据田牛制定的甲襞微循环定量分析标准[1],对所监测的病人微循环进行综合评分,并综合归类见表达式。13例甲襞烧伤病人,创面修复期微循环观察,异常结果见表2。13例病人中浅II度例、深II度6例。
2、 7例浅II度烧伤病人,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均在正常范围,只有部分病人表现新生血管较正常稍短、稍细、袢周有渗出,个别病例白细胞数较多,乳头不清。考虑是微血管仍在修复,修复过程中仍有炎性渗出。因为渗出明显,影响了乳头观察。
![]() |
3、 6例深II度烧伤病人,甲襞微循环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形态方面,大部分管袢较短,2例交叉现象达100%,2例管袢数减少,1例畸形管袢超过正常比例。整体上看,部分甲襞微血管类似于皮肤浅层毛细血管。个别病例流速较慢、考虑与管袢形态改变有关,即与管袢交叉、畸形有关。1例有陈旧性出血,3例乳头平坦,这与组织损伤层次较深有关。
4、 从上表和综合积分值看,微循环修复效果较好,这与外用湿润烧伤膏及整体治疗有关。因为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后避免了包扎压近、干燥脱水等影响微血管正常重建的弊端。保护了创面,有利于创面愈合及微血管修复。
5.测定病人正常手微循环,未发现异常,可以排除其它疾病干扰。
参考文献
1、田牛主编、微循环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6,P34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