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润烧伤膏创面换药技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 目录

    刘强
    铁岭市中医医院,辽宁铁岭112000
    【摘要】目的:总结湿润烧伤膏(MEBO)换药技术中的经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在MEBO换药技术中换药时间、换药方法以及换药操作的细微环节。结果:换药时间早而及时,换药方法随病人病程、烧伤面积、部位、年龄、体质等具体情况而定,换药操作要注意纤维隔离膜的保护。结论:规范的换药技术能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烧伤;换药技术;MEBO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0726(2005)04-0281-03Points for attention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f MEBO LIU Qiang,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Tieli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11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 up experience in the application of MEBO in order to promote its clinical efficacy. Method: Every link in the whole chain of the application of MEBO should be considered carefully including time interval of drug application, drug applying method and every operation. Result: MEBO should be applied as early as possible after injury. The method of application depends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case including burn area, position, age and constitution of the patient, and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etc.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rotect the fibrous isolation membrane. Conclusion: Standardized metho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EBO should be strictly followed in order to promote its clinical efficacy.
    【Key words】Burn; application; MEBO
    1993年以来,在门诊工作或在外院会诊时发现,中小面积烧伤创面发现感染的病人中,半数以上的病人都与创面处理不当、换药技术不规范有关,从而影响临床疗效。因此,换药技术的规范化问题应当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有关换药时间、换药方法以及换药操作中一些常被忽视的问题应当提醒临床医护人员注意。
    一、换药时间
        在湿性医疗技术中,换药时间的总原则是早而及时,一般在伤后4小时以内用药最佳,目的是抢救烧伤创面的瘀滞带组织,防止发生进行性坏死,保证创面组织再生修复。创面液化物必须每4小时左右清除1次,做到“三个及时”;及时清理液化物,及时清理坏死组织,及时供药[1]。这是徐荣祥教授在烧伤皮肤再生疗法与创面愈合机制中提出的观点,是湿性医疗技术中换药技术的指南,也是指导临床工作的理论基础。在临床工作中如何运用这个理论?笔者认为,对急诊烧伤病人,要严格遵守换药时间;对经过外院治疗的病人或非急诊烧伤病人,应根据病人情况,灵活掌握换药时间。主要根据病人烧伤时间的长短,烧伤面积的大小,烧伤部位,创面情况,病人体质,换药方法等分别确定具体的换药时间。一般情况,渗出期创面、暴露治疗创面的换药时间为4小时左右;烧伤中期创面或半暴露创面的换药时间为6小时~8小时左右;修复期创面或包扎治疗创面的换药时间可在12小时~24小时左右;对特殊治疗创面,如应用加压包扎法,换药时间可在3天~5天左右。换药时间的确定,更重要的应根据创面的渗出情况而定,以“三不原则”保证创面生理性再生修复[1],既要保证创面生理湿润环境,又要防止渗出物浸渍,观察创面渗出情况是掌握换药时机的重要依据。
    二、换药方法选择
        换药方法主要根据病人受伤时间,烧伤面积、烧伤部位,年龄大小以及医院病房条件,病人自身条件等具体情况确定。一般情况,大面积重度烧伤病人,躯干部位烧伤病人,多选择暴露方法;四肢部位、中小面积烧伤病人,不宜行暴露疗法者可选择半暴露方法或包扎方法;小儿烧伤多选择包扎方法。无论选择哪种换药方法,都要遵守一个原则,即防止创面浸渍。在临床工作中要细心观察创面变化,一旦发现创面有渗出物积聚要及时换药,减少创面细菌数量和坏死组织所产生的炎性介质及毒素的吸收,促进创面愈合。如果选择加压包扎疗法,要严格选择适应症及包扎时机。加压包扎疗法,主要适用于四肢、躯干部位深Ⅱ度或浅Ⅲ度烧伤所形成的肉芽创面,其面积一般不超过10%,加压包扎法的时机一般选择在创面渗出少,肉芽创面有散在皮岛出现时[2]。换药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涂药膏厚度在1mm~2mm;(2)创面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然后用纱布蘸干;(3)创缘皮肤用新洁尔灭或碘伏消毒;(4)包扎时不用凡士林纱布,内层用一层网纱,外层加敷料及棉垫;(5)包扎压力要适当,在不影响血运的情况下要适当加压包扎。加压包扎疗法促进创面愈合的主要机制,仍然是为创面创造良好的生理湿润环境。适当加压及创面相对闭合,愈合速度明显加快,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近些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都在探讨生理湿润环境对创面愈合的影响与重要作用[3~4]。
    (编者按:肉芽创面实行包扎疗法可促进创面早期愈合,从微循环重建方面分析,新生的血管攀会被包扎疗法压平,新生皮肤易于爬行愈合。但这种方法改变了烧伤创面立体式愈合的机制,会影响愈后皮肤质量,希望大家共同研究这一问题)。
    三、换药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无损伤操作,遵守“三不原则”: 湿性医疗技术的换药操作,即简单又复杂。首先要清除脱落的坏死组织及创面分泌物,清除坏死组织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因为镊子和剪刀触及创面时,医生认为动作很轻,对病人来说可能是非常痛苦的,所以医护人员要体会病人的心理,理解病人的痛苦。每次换药要做到创面上不积留残存的坏死组织,不积留液化物,不积留剩余的MEBO药膏。既要清理干净创面残物,又不能损伤正常的创面组织,这是清创换药的基本准则。清创后再涂MEBO药膏,涂药时要均匀一致,不能裸露创面。
        2.要注意对纤维隔离膜的保护:创面的纤维隔离膜是MEBO促使坏死组织液化过程中经系列生化反应所产生的酯类物质和创面渗出血浆形成的酯蛋白结合物[1]。该膜紧密贴覆于创面表层,保护创面的生理湿润环境,实现创面再生修复。创面皮肤原位再生修复的全过程是在纤维隔离膜的保护下和规范应用MEBT/MEBO完成的,只有在纤维隔离膜存在的状态下。创面深层的微循环结构才能以生理的毛细血管树的架构形态再生,以保障为原位干细胞再生形成的原始皮肤胚胎基和皮岛输送营养,使其发育扩展愈合创面。所以,清创换药时要特别注意纤维隔离膜的保护。一般情况下,Ⅱ度或深Ⅱ度创面,可产生 2~3层纤维隔离膜,在换药过程中,一定要等待每一层纤维隔离膜自然脱落。纤维隔离膜有的较厚,有的较薄,存留时间一般在1周左右。
        总之,临床医护人员对烧伤病人要有良好的责任心与责任感,注意换药技术中每一个细小环节,注意换药时间与换药方法的选择。对待换药技术如同掌握手术技术一样,做到技术精良,操作准确,密切观察创面变化,体会病人心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湿性医疗技术的优势,减少或防止创面感染,提高临床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徐荣祥,萧摩.烧伤皮肤再生疗法与创面愈合的机制[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3,15(4):253~261.
    [2]刘强.湿润烧伤膏的换药方法及其体会[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1995,(2):23~24.[3]李东,张杰,牛星焘,等.密闭湿润环境与创面愈合[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0,11(3):142~145.
    [4]Saxenav Hwang,  CW Huangs,etal.Vscuum-assisled  closure: microdeformations of wounds and cell proliferation[J].Plast Recons Surg,2004, 114(5):1086.
    【作者简介】
    刘强,(1956~),男(汉族),辽宁人,1977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从事烧伤整形专业,副主任医师.